墨无痕闻言却笑道。
“王上何须多虑。王上如今看似如履薄冰,但其底下之薄冰,坚不可摧。听我细细道来。”
这下嬴政疑惑了。
“先生何出此言?”
“王上当局者迷。王上所虑者无非吕相国而已。
然而相国乃出自卫国,于秦国而言根基不过十五年,又何来篡位之能?
不提关中百姓,就关中权贵及军中将领那关,相国大人都树敌不少,又怎么可能窥视王位?
而且相国大人年事已高,至今未有子嗣,其篡位又有何用?
反之,相国与太后之权,皆来源于王上,为了王上之王位稳固,他们反而会尽心竭力帮王上铲除一切威胁。
因此,王上之位不必担忧。
唯一需要担忧的是太后与丞相不愿还政。对于此事,其实王上也无需担忧,因为时候差不多到了。
古有秦王二十二佩剑束发加冠,如今王上二十一,明年的开春,正是王上加冠之时。
若届时相国与太后不愿还政。国人必会口诛笔伐,他们承担不起这个代价。
且相国一生为秦,至此晚年,名更甚于利,为了其春秋之后的史书,其必不会拼死阻拦王上还政。
因此在下才说此事易也。
至于太后之处,需要王上与其重拾母子之情。
毕竟,曾经太后与王上曾一同在赵国备受屈辱,想来太后不会忘记共患难时的母子之情。”
嬴政闻言方才恍然大悟。
由于当局者迷,又无人可以为嬴政分析,导致嬴政长期处于迷茫之中。
如今听了墨无痕的详细分析,瞬间豁然开朗。
为此,嬴政再次拱手。
“多谢先生解惑。嬴政受教了”
“王上,不必如此。”
“先生,还有一事。古来变法皆需舌战群儒,还要有施政纲领,不知道先生打算如何变法?”
墨无痕拱手再拜。
起身。
“儒取仁与教,法取势与严,墨取侠与技。三家之学并行。
施政目标无他。三年内初期目标:强国,强军,富民。
施政纲领则是:变法强国,仁政法治,强军强魂,藏富于民。
这是简要的纲领,具体细则,日后再一一道来。”
“先生,嬴政愿闻其详”
“商君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其中,上下一视同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吾甚是认同。
然其法之刑罚太过,世上谁能无过,若因一时之过,则黔面刺刑,实在太过严苛。因此商君之法需弱之,以悯天下。”
“先生此举,不怕民众知法犯法吗?”
对此墨无痕反问道。
“畏法与敬法,王上你选哪个?”
嬴政闻言,立刻明白这两者的区别。
恐惧不可能带来长治久安,而敬畏却会获得所有人的拥戴。
想到这里,嬴政突然又对墨无痕口中的强军强魂感兴趣。
当即问道。
“先生,秦国如今已乃公认的虎狼之师,那强军又为何”
“王上,军队的强大体现在哪里?”
“勇猛的将领,运筹帷幄的统帅,悍不畏死的士兵。”
“请问王上,勇猛的将领,运筹帷幄的统帅是经常出现的吗?”
“不能”
“王上,你说悍不畏死的士兵,请问,兵在精还是在多?”
“自然是在精。但精兵虽强,却难得,而痞兵虽弱,但却容易得到。”
“王上,精兵的确不易得。但精兵却能如臂驱使。
一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战场上可灭十名新兵,这就是差距。
什么叫精兵?
一曰,勇,勇者,悍不畏死。
二曰令,令行禁止,不动如山。
三曰魂,魂者,精神也,知其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此乃军魂。
有这三者,方可称之为精兵。”
听了墨无痕的话,嬴政才恍然大悟。
却见嬴政问道。
“若行先生之法,秦国要多久才可见成效?”
“三年!”
“三年?”
“嗯,我有信心,变法三年。可使秦国国富民强。
届时,可开启天下一统之战。
其余的政令可边征战边执行。但变法政令仍需要三年来重拾民心。
三年内,可兵出函谷关,剿灭韩国。十年内,可灭三晋之地。二十年内,可一统中原。
与此同时,兵出北部阴山,北击狼族。南下百越之地,占领蛮荒之地。
届时大秦兵锋需西出河西走廊,将西域辽阔的土地尽收囊中。
吾大秦铁骑所过之处,皆为华夏领土,如此方不负在此世上行走一趟。
这些广袤的土地,乃天予之地,若大秦不取,必受其咎!
为了大秦,为了华夏,王上,你还要犹豫吗?”
嬴政闻言,此刻内心澎湃不已。
没想到墨无痕不仅仅想到变革之事,还已经想到大秦的未来
这描绘的远大前景,何尝不是嬴政心中一直以来所期盼的。
然而身为王者注定是悲哀的,心中的所有想法却无人可以理解,可以述说。
而今遇到墨无痕,嬴政终于明白当初孝公遇到商鞅之时的那种感觉。
那是生命中的知音,那是路上相互扶持的同行者,那是在那孤独的道路上,唯一理解你的孤勇者。
这一刻,嬴政深深的庆幸,自己终于遇到了自己的商鞅。
只见嬴政突然一甩衣袖,深深的拜服。
“请先生助我,嬴政愿与先生共创华夏文明。”
墨无痕看到嬴政这么标准的姿态,知道这是最正式的邀请,也是最大的尊重。
甩了甩衣袖,墨无痕同样深深的拜服。
“愿共创华夏文明”
说完嬴政握住墨无痕的手,墨无痕见此孔武有力的双手同样覆盖上嬴政的手,两人怔怔的看着对方。
这一刻,热泪盈眶。
这一刻,君臣不负。
片刻后。
却见墨无痕递上了手中准备已久的竹简。
嬴政疑惑的接过竹简,却见里面写着:强秦九论。
“先生这是?”
“王上,此乃我写的强秦策论。目前共分九论,其下还有各色细则,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
这九论分别为:均田论,新法论,育民论,求贤论,百家论,通商论,新军爵论,封地论,民族论。
这九论涉及法,民,军,政,商等各个方面,从上到下概述了我对秦国变法的想法。王上可拿回去略做详解。”
嬴政看着手上的竹简,看着未干的墨痕,心知是墨无痕连夜写出。
不由对墨无痕再次拱手。
“先生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