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市街上面摊位林立,依王卓介绍,这种小本生意,西域各城并不收税,很多初来的人,也以此谋生,杜陵微微点头。 这时小食摊所燃之物引起了傅介子的注意。 “这是……” 王卓说道:“哦,此物叫蜂窝煤,听闻是将作营庞公研制的。”
傅介子闻言赞叹:“此为造福民生之事,大善。”
他早在注意这个煤球了,现在更是仔细观察,比起柴火,此物确实烟火小,火苗足。 最关键是此物制作简便,物美价廉,正是小民急需之物。 傅介子已经在思考是否可把此物引入关中。 接下来一些时日傅介子杜陵等人又去参观了轮台的冶铁、水力、屯田、军器制造诸事。 轮台的富庶和强大让几人颇感震惊。 …… 转眼已是到了后元年八月二十八。 这日一早,两万番汉大军齐集于轮台校场上,等待着检阅。 此时在校场北面已经搭建好了巨大的观礼台。 受邀参加观礼的各国使节也已经在观礼区安坐。 这一次轮台大阅,张越一共邀请了六十三国参加。 就连匈奴人他也派人送去了邀请函。 实际参加的国家有六十一国,只有康居和罽宾两国没有派使节参加。 这两国没有参加,实际上早在张越预料之中。 不管是康居还是罽宾都曾多次杀害汉使和大汉商队。 此两国也早已进入张越的黑名单。 “张公,请!”
张越满脸微笑着请张安世一行登上检阅台。 张安世客气一番后,第一个登上了提前搭建好的高台。 张越则紧随其后,第二个登上了高台。 “汉军威武……” 随着张越等人的登台,校场中响起了将士们的山呼之声。 “壮哉!”
这千营共一呼的场面让所有人皆是激动万分。 就连见多识广的张安世,也不禁感觉心旌摇动。 实际上对于阅兵,张安世不但不陌生,而且每年都有参加。 但这样千营共一呼的场面,却是难得一见。 这个时代的汉军实际上经常举行各种规模的军事演习,对军队进行校阅、考核。 无论是南北两军还是郡国兵,大体上每年秋季都要举行一次。被称为“秋射”、“校阅”或者“都试”。 大汉中央也设有都试郎,总阅试习武备。 由于训练及校阅制度的有效实施。 汉军士卒皆具备“轻车突骑”、“劲努长戈、射疏及远”、“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材官雏发、矢道同的”、“下马地斗、剑戈相接、去就相薄(迫)”等五大长技。 轮台这样十多年才举行两场阅兵在汉军中才是异数。 不过轮台虽然举行的阅兵次数较少,但却更加严格。 按照计划,这次阅兵首先是由张越检验诸军,随后进行分列式表演,最后各部还将举行实战演练。 张越首先骑马检阅了各曲组成的方阵。 每到一处,士卒们皆是高呼“汉军威武”的军号。 士卒们的目光也始终随着张越身影而移动。 不少观看的使节心中都升起了“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 此时匈奴人使节团中一人却面露苦涩之情。 那人虽然伪装成了一名普通的护卫,但在他入城之时千牛卫就认出了他的真实身份。 此人正是原大汉骑都尉,如今的匈奴右校王坚昆国王李陵。 张越收到千牛卫的情报,也曾多次动了杀心。 不过在几番衡量之后,还是放弃了,只是装作不知。 张越检阅完三军后,再次回到了检阅台。 这时号角与战鼓齐鸣,随后乐队奏响了大汉军歌。 “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伴随着激昂的军乐声,分列式也正式开始。 首先出场的是张越的亲卫队。 虽然舍弃了战马,但他们整齐、有力的步伐,还是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尤其是那一身精铁所制的鱼鳞甲,更是让观看的各国使节垂涎三尺。 “汉军威武!”
随着一声军号,士卒们整齐的拔出了腰间的长刀。 那整齐的动作,冰冷的刀光,让整个观礼台都陷入死寂。 一瞬间,整个校场只剩下整齐的脚步声。 那一排排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大步向前,那磅礴的气势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这一刻,就连自诩“强胡”的匈奴人心中都升起了不可与之战的可怕想法。 张越的亲兵卫队之后,就是八个材官方阵。 那凛凛杀气更是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不少观看的使节已经不由自主的双手紧握站起身来。 材官方阵之后则是十八个骑兵方阵。 九千身披新式棉甲的骑兵,瞬间就让诸国使节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段时间这些使节也没有闲着,对汉军棉甲的防御力都有着充分的了解。 他们原以为这些铠甲在汉军中应该只是少量装备,从来没有想过汉军竟能做到全员披甲。 人群中李陵也忍不住喃喃自语,“大汉已如此之强乎……” 骑兵方阵之后则是十二个战车方阵。 战车方阵中还出现了将作营新近制造的四轮马车。 战车方阵虽然没有步骑方阵那么震撼人心,但也充分展示了汉军的后勤补给能力。 分列式用了半个时辰才全部完成。 这时诸国使节才发现自己的后背竟然已经完全湿透。 这时大夏国使者不禁呼道,“天下万国,莫过于强汉……” 分列式之后,就是各部的实战演练。 轮台汉军相继表演了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 从各地调来的诸塞障兵则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张安世与杜陵、傅介子、丙吉等人皆是感觉不虚此行。 张安世在上奏皇帝的奏书上写到,轮台之兵冠于诸军。 其“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 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 汉军军威之盛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其后西域诸国再无背汉之心,就连那匈奴右贤王也在李陵等人的劝说下,暂时打消了寇边的计划。 张越通过这次阅兵竟然意外的获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