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变 > 第352章 南下准备(三)地方存留问题下

第352章 南下准备(三)地方存留问题下(1 / 1)

按着各省的财政和经济情况来划分,朱载壡大致可以将整个两京十三省分为三种。

当然了,按着过去地方上留存四成,那就只有一种情况了,那就是都充足的啦。

第一种被朱载壡称为仅敷,也就是如数解交中枢后,地方仅留下两成之后,差不多正好能实现地方上的开支平衡,像是两广地区,福建,两湖等地都属于第一种情况。

首发&:塔>-读小说

第二种有余,像是浙江,江苏,南直隶,四川等地就是属于这一种,往往存留两成也足够开支。

最后一种吗,就是不足了,那是需要去中枢去接济的。

而上解到中枢当中的钱银,通称为解饷,需要专门拨出款项去帮助那些不足的省份,这一部分款项,就叫做协饷。

而像是那些有余的省份,他们多出来的影子,可以留在地方上的藩库当中,用来应对突发事件。

不过也还好了,因为两京制度的存在,让大明帝国理论上是可以兼顾南北方的。

在朱载壡的设想当中,所谓的奏销制度,其实就是各省每年要造送两份账册,一册是今年的预算,而另一册则是上一年的所出纳的银两实册。

而后送往中枢的两个户部进行奏销。

并且户部的势力还要下放到地方上去,可以在各省当中都设立一个清吏司,分别进行管理各省的财政收支和钱粮奏销。

从而实现对于整个国家财政收支的支配和监督的。

而这就需要户部担起责任来,不过大明的户部啊,可不好当,这财政权被分割的七零八落的。

首发&:塔>-读小说

说来也奇怪得很,朱载壡一直没能搞明白,为什么大明中枢的财政管理会如此的混乱,不,如此的分散。

单论外廷来说啊,这财政中心,除开户部之外,工部,兵部,太仆寺,光禄寺都算!

而且各个衙门当中还有着各自独立的银库,用以进行独立的部门支出,这相当于啊,他们这些部门都拥有独立的财源,这是非常非常离谱的事情。

朱载壡在南京就已经开始整理这个问题了,无论废除南京光禄寺,还是将工部的财证权收归上来,都是想要打造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集中的财政体系。

像是大明朝这般繁琐的财政体系,朱载壡是头一遭遇到。

先说这户部吧。

这户部当中,朱载壡后世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那太仓了。

当年在贴吧当中,很多人都拿着太仓的收入来进行归纳整个大明的收入,说什么太仓只有四百万两银子什么的。

这是非常荒谬的一件事。

这太仓啊,也有很多种,户部所主管的主要是太仓当中的银库。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银库的设立,也是很晚之后才设立的,大概,若是朱载壡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正统七年的时候,那时候,白银开始普及化,整个折色也推行开来了,整个大明的财政开始由最初的实物财政转变为白银财政了。

每一年进账大概在四百万两银子。

这一部分银子主要用来支付九边的年例银,而后还有其他收入,像是通惠河脚价银,也就是徭役银的一种,这种需要支付给那些在运河上为官府出力的劳力,他们的支出也是不少,一次往往能支用七十四万两。

不过过去因为九边的边防支出不大,倒是常常有所剩余,当然了,现在不行了,往往还需要动支太仓银库现有贮银。

这太仓的银库啊,据朱载壡现在所了解的,分为老库,窖房,外库三个部分。

这老库贮银一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两,窖房,银六百万八千七百六十九两,都是祖宗二百余年之积累。

这其实也能说明老朱家的底子还是很厚的,哪怕税很难收上来!

这两笔银子,合在一块有着七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哪怕是嘉靖帝也不会去动的。

因为嘉靖很清楚这笔钱银是帝国真正的国本!

国本绝不可动,他嘉靖所动的主要是外库。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原本三四百万两的外库,在朱载壡离京的时候,已经只有九十八万余两银子了。

不过,这外库的储备应该不会往下降了。

因为无论是自己的议罪银,还是严嵩的马价银,亦或是上缴的一部分贪官钱银都足以让整个帝国正常运转好几年了!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南京户部的银库,这老库当中,伴随着朱载壡的追缴和抄家,也将整个老库的银子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百万两银子。

这一部分银子,谁也不能动,这也是大明这艘船的压舱石!!

整个存在大仓当中的银子,往往是每三千两就装一匣。

这些匣子都是榆木鞘所制成的,会在面上写有银若干锭、重若干两,外用铁条束牢,再用专司的印信封皮合缝封固,而后放入石室当中,很是安全。

这太仓银库的主要收入是盐课。

这盐税啊,从古至今,都是帝国兴盛的命脉之一啊。

整个大明的户部,每一年两淮、两浙盐运司盐课以及余盐银的数额都非常庞大,一年分好几次入解银库,每一次都在五十万两白银以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其他的,像是皇庄草场子粒银,崇文门商税,金花银这些全都都已经由户部转入到内府当中了。

所以整个户部虽说大头占了,但是支出也大,还惨遭分割了。

另外,像是太仓银库,以及南京户部老库一般都是用于压舱石的库房还有吗?

有,确实还有!!

那就是太仆寺的常盈库。

从那嘉靖十三年建起新库之后,嘉靖帝便下令老库不开,单从这点来看,嘉靖也算是个守财奴了。

若是朱载壡没有出现改变整个历史,那这常盈库在之后的岁月当中可是非常要紧的,这常盈库依靠俵马折银所获取的马价银,一度将库存干到了近乎一千万两。

当然了,现在的常盈库不可能有之后的辉煌了,那严嵩已经把这一部分的银子支配权交给了嘉靖。

而这也是嘉靖为什么重新重用他,并且文官集团开始排斥他的原因了。

这原本可是属于文官集团的蛋糕啊,送给嘉靖了,这嘉靖自然高兴,文官们自然哭丧脸了。

首发&:塔>-读小说

而后工部,也有节慎库,其主要是靠着料匠价及竹木苇课,军器折色,乃至一些事例银来充当收入的。

兵部则有柴薪以及直堂银,储银在兵部的武库司内。

甚至就连顺天府的光禄寺(南京那个已经被朱载壡撤除了)一年通过各司府的厨料,杂粮,牲口银也能收到差不多十万两银子。

这中枢的收入啊,就是这样被大大小小的职能部门所分割掉,实在是离谱至极啊。

因此,朱载壡这次上书给自己的父皇,就是想着让嘉靖将那工部的财税直接收回来,放到户部当中。

另外,增加中枢的收入,可不止一种哦。

朱载壡思绪一转,再次想到了一招。

这一招用得好了,可以将整个地方的势力以及离心力都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也为自己之后掌控福建做铺垫。

这一招很简单,就是釜底抽薪!!

直接由中枢出面,将地方司府的县库藏银收归到两京中枢当中。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也就是所谓的汇天下之精华,集四海之财富于两京!用以供养大明!

想到这,朱载壡便直接动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另,儿臣在此顿首以言,恳请父皇收天下地方库藏银,以全取之于民之大道。”

“正所谓,通融均处,酌资群力,儿臣提议,可议行天下司府州县,乞先于各地藩库取嘉靖二十五年以前库贮羡余,及赃罚等银立限解入两京。”

“儿臣曾有所闻,单江西,福建等地,一年可余三万两库银,十年以下可得三十万两,一省三十万,十省便是三百万,儿臣肺腑之言,还望父皇慎之又慎。”

“另儿臣探知,那两淮盐运司一年留存藩库当中的盐余银有四万两,两浙盐运司则为两万两,单这两者,一年便有六万两,二十年便是一百二十万两,祖宗立国已经百余年,儿臣以为单单两司盐运便有存银不下六百万两!”

“儿臣斗胆提议,为保江山无碍,此番催征解银,可取名目为无碍银。”

写到这里,朱载壡这才堪堪停下笔墨,他已经将这些想法都写了上去。

并且他知道嘉靖一定会按着他的建议来的。

因为这是给他赚银子!

塔读@

不错,不错,看来自己的财政体系构建,又往前迈进了一步啊。

朱载壡看着这张薄薄的纸,已经可以想到这几条提议会在之后的朝廷乃至整个帝国当中掀起多少风浪来。

别的不说,就说那盐运司藩库当中有没有六百万两银子??

那肯定是没有的,别说六百万两了,就是两百万两也够呛。

但是这就给了朱载壡口实呀。

嘉靖到时候收不到钱,一定会委派自己的。

应该自己就在这南方啊,到时候自己就可以顺势将手伸入到整个盐政系统当中。

他希望整个帝国的财政收入是多元化的,不单单只是田赋,盐课也是主要的一环!!

到时候,自己将庞尚鹏等人安插进去盐政,那么这盐政的问题也能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一想到这,朱载壡便不由得开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之我是无名氏 特种兵之从拒绝范天雷特招开始 霸道太子爷 乱世逆袭 大梁烟云 一剑吞鸿 大唐之至尊乞丐 大唐:我的丫鬟竟然是长孙皇后 水浒之诸天万界渔网 不朽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