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灿烂,一江秋水绿如蓝,使人分外心旷神怡。
然而,楼船舷首之上,跪坐于地的香妹子,俯瞰着这仿佛包容了整片蓝天的江水,却将颇显英气的黛眉蹙到一处、樱唇撅起老高。
妹子身侧的大乔柔柔一笑。
“阿香为何闷闷不乐、以至于生闷气?”
孙尚香愤愤然一锤舱板,转螓首看向小嫂嫂。
“嫂嫂!大兄焉可如此?”
大乔笑容不减。
“阿香勿恼,吴侯乃盖世英雄,此番必将旗开得胜也!阿香以为然否?”
要想听懂二女的对白,还要从破晓之时说起。
彼时,陈登向孙策行礼。
“吴侯,以某观之,丹徒城而今恐已为龙潭虎穴矣,吴侯如不嫌弃,不妨随某同行,赴广陵候某主公到来如何?”
孙策轻轻拍了拍怀中佳人的玉背,对着陈登昂然一笑。
“元龙先生过于谨慎也,以某观之,某等应溯流而上,赶赴江夏郡接应江东大军!”
由是,众人皆大惊失色。
除了赵旻又有谁能想到,孙策甫一脱险便又要向虎山行呢?
香妹子忍不住薄嗔。
“大兄,万万不可!丹徒城内而今恐已为一团乱麻也!大兄当尽速返广陵,待拙夫率大军助大兄定江东内乱!”
孙策豪迈笑道:“不必如此,江东之事,为兄自有主张,小妹不必再多言。
遥想当年,为兄初脱离逆贼袁术之时,兵不满百,将仅二员,如今不亦为天子镇守扬州一州之地乎?”
除了将割据一方说得冠冕堂皇这点之外,孙策说得一点儿都没错。
兴平二年(西历195年)时,孙策确实是白手起家。
彼时的孙策,尚未得孙坚旧部,而吴景和朱治都各自镇守一郡,因此孙策身畔,仅有孙河和吕范二人相随。
孙策毅然决然脱离袁术自立时,与当年刘帮主在涿郡召集部曲投军时极为类似…
那时的他们,都处于英雄的黎明。
尽管此时的刘帮主,也仍然处于英雄的黎明…
是以,在这半年中已颇为成熟的香妹子,只好闭口不语。
难道香妹子还能说孙策远不及赵旻?
尽管这是实情,而且在场之人皆赞同,但真说出来也未免太伤人。
同样极为豪气的陈登哈哈一笑:“吴侯所言极是!既如此,便由某护送老夫人赴许都探亲如何?”
丹徒城如今局势扑朔迷离,就连张昭都劝孙策家的一众娘子军暂离此地,陈登更加不可能护送这些女眷返回丹徒城。
或者干脆可以说,整个江东都将不太平。
陈登索性送佛送到西,准备将吴老夫人等女眷送到许都。
孙策虽然不会明说,但其人显然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二人显然不可能知道,苟哥昨日险些遇刺身亡。
综上所述,梁习对陈登隐晦表达出的意思心领神会,其人向孙策深深一揖。
“吴侯如不嫌弃,某便随吴侯同行如何?某忝为大汉九江太守,对江夏、庐江之乱略有耳闻。”
梁习太谦虚了,他对江夏、庐江二郡之事,何止是略有耳闻?何况梁习谋略绝对不算低,恰好可弥补孙策无谋士傍身的短板。
孙策得梁习随行,至少也能顺利接应江东大军。
孙策分别向陈登、梁习抱拳:“如此,便有劳二君!”
如是般,在孙策霸道不讲理的安排之下,包括香妹子和大乔在内,吴侯府一众女眷便乘坐陈登的楼船,顺流而下赶赴丹徒对岸的广陵;
而孙策则由梁习领路,溯流而上赶赴江夏郡。
由是故,此时此地的香妹子,才会独自生闷气。
因为妹子始终担心自己大兄的安危。
闻得大乔那巧笑倩兮、柔声细语的询问之后,香妹子犹自气鼓鼓。
“嫂嫂不可对大兄如此自信!且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舅父等诸位大人皆沙场宿将,自可随机应变;
遑论子义将军、公瑾兄长皆在彼处,大兄又何苦亲自前往江夏接应诸位大人?大兄莫非不知,黄祖老匹夫之目标正是大兄?大兄气煞妾也!”
大乔闻言噗嗤一笑。
“阿香休要为此而恼怒,昨夜那般凶险,吴侯尚可突围而出,何况江夏郡而今已有我江东数万领兵悍卒?”
说着,大乔望向北方,突然轻声问道:“阿香以为,卫将军可愿暂且收留阿母与妾等?许都是否如阿香所言那般繁华?”
这句话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原本余怒未消的香妹子,瞬间眉飞色舞起来。
“嫂嫂尽管放心,夫君甚爱妾,必极为欢迎阿母、嫂嫂等!至于许都…”
妹子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中似乎在放着璀璨的光芒。
“嫂嫂若至许都,当知何为闻名不如见面,盖因许都之繁华,远超江东人之想象!”
言及充斥着太平盛世气象、仿佛连乞丐都比别处高级许多的许都,香妹子便将所有的忧愁、烦恼和怒火,统统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妹子一把拽住小嫂嫂的柔荑,如一只快活的百灵鸟一般,在小嫂嫂大乔耳畔叽叽喳喳起来。
大乔美眸中满是宠溺、疼爱之色,俏脸上带着柔柔的治愈笑容,聆听着似自己亲妹妹的小姑子,为自己讲述许都的那一番盛世景象。
香妹子好容易讲述完毕许都的美食、百货和珍奇商品,大乔便为妹子递上一杯蜜水。
妹子一饮而尽后,兴奋的小脸却骤然浮现出一丝忧色。
“嫂嫂,妾甚思念夫君,夫君为我皇汉日夜操劳,妾只恨不能为夫君分忧。”
言罢,妹子霍然起身,翘首望向北方,美眸中满是浓到化不开的深情。
苟哥正欲为自己的侠客老叔解释,自己如此做的用意,突然…
他似心有所感一般望向东南方,口中不由得喃喃了一句。
“不知阿香而今如何?”
蔡琰也极喜欢既活泼可爱、又单纯天真的小侄媳香妹子。
与此同时,蔡琰与知书达礼、温婉可人的大侄媳张凝也极有共同语言。
是以蔡琰莞尔一笑:“阿旻与阿香分别不过半月,便已如此思念阿香?阿旻如此,不怕阿凝伤心?”
赵旻有些赧然地抱拳笑道:“让婶娘见笑。于孩儿心中,无论阿凝、阿月亦或阿香,皆为孩儿至爱之人。
然则,阿凝温婉稳重、阿月狡黠机智,其二人纵然孤身在外,孩儿亦无需担忧。而阿香天真不谙世事,却偏又性如烈火,故孩儿对阿香放心不下。”
蔡琰看得分明,赵旻在说出这番话时微微蹙起眉头、语气真诚恳切,可见句句发自肺腑。
于是蔡大才女暗暗点头:阿旻虽杀伐果断、冷静异常,却决非冷酷无情之辈。阿旻之温柔…恰似春雨润物无声。
赵云不是多愁善感的蔡琰,颇似侠客的他对这等儿女情长之事不感兴趣。
“阿旻,休要如此做儿女态,你既知幕后主谋为高元才,又不愿某为你杀袁本初复仇,然则…你究竟意欲何为?”
赵旻正欲答话,却骤然听门外赵贲低声道。
“少君,光禄勋、卫府诸公已至院门外,此外,少君,主母亦已匆匆返还。”
因陈留郡工坊、车马行扩建之故,赵大娘这几日并不在许都,而是在陈留郡的郡治陈留城。
这也是赵旻笃定自己大本营没有被偷水晶的最主要原因。
赵大娘在陈留的威望,绝对不在苟哥之下。
赵大娘既至,且有伏完、程昱、贾诩等长者随行,那么赵云、蔡琰伉俪便不能不出门相迎。
苟哥虽始终谈笑风生,但其人实则仍伤重难行,故其人当然不必再多礼。
赵大娘人尚未至,音便已当先传来。
“阿旻!何方鼠辈胆敢行刺于你?便是袁绍老儿,老身亦要为你讨回公道!”
老太太绝非吹牛,做为南越王赵佗后代、常山国郡望,赵家的能量绝对不容小觑。
遑论袁绍在冀州的统治基础,正是郡望和士族。
程昱如洪钟般的声音旋即响起。
“主公勿忧!老夫愿出使黑山、劝降张燕!只待张燕归降,老夫便率大军与魏府君合兵一处,共同讨伐高元才!”
赵云、蔡琰伉俪闻言微微动容,苟哥却会心一笑。
由程昱之言可知,即便刘晔、满宠、徐庶等文武全才不在许都,卫府也仍然不乏高人。
不言而喻,程昱、贾诩、董昭、荀攸等谋士已推断出,谋划此次行刺之幕后元凶,必为高干无疑。
程昱所说“魏府君”,指的是河内太守、去年官渡立下大功的兖州士人魏种。
程昱话音甫落,赵大娘、伏完这对实际上的亲家,程昱、贾诩、董昭、荀攸…等卫府众臣,以及刘艾这个做为赵旻及刘协双重心腹的纠结之人,便纷纷涌进赵旻养伤的书房。
众人见礼后,赵大娘不耐烦地挥挥袍袖,一张恰似少妇的俏脸上满覆冰霜。
“阿旻!此事当真与袁绍老匹夫无关?”
躺枪的绍叔真可怜…
赵旻心中冷汗长流。
亲娘唉!别说此事绍叔绝对不知情,就算绍叔插进一腿,老子也万万不能和他动武啊!
高干这个傻缺被黄祖当成枪使,老子可绝对不能做如此蠢事!
苟哥遂赔着笑抱拳。
“大人明鉴,此事绝对与袁本初无关。”
为转移老娘注意力,苟哥向刘艾抱拳。
“宗正,不知陛下有何诏令?”
【作者题外话】:刘帮主的发家史,是另类的英雄黎明。
据多方史料查证,刘备作为陆城亭侯刘贞的后裔,与宗室家族成员群居在涿县。
刘贞是西汉中期人物(西元前139),刘备是东汉末期人物(西元161),二人相差刚好300年。
三百年,在两汉优待宗室的政治环境下,足够在涿县繁衍出一个令人目眩的庞大家族了。
刘备生父虽早亡,宗族势力却健在。
因此刘备十五岁时,能够负担得起去洛阳的旅费和学费,与同宗刘德然,幽州老乡公孙瓒,一起投入同乡前辈【卢植】门下。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蜀书二》
单看《三国志》,是无法判断出刘备求学具体地点的。
因卢植本人也是幽州涿郡人,是刘备同乡前辈。且卢植在当年(176)因健康原因曾辞去九江太守职务。如卢植是返乡开馆教书,则刘备有可能在涿县求学。
但综合对比多方材料,完全能够确定:
刘备的求学地点,不在涿县,而在洛阳。
首先,卢植“去官归家”时间极短,一年之后又被朝廷征召为议郎,返回洛阳再出仕。
其次,刘备求学时培养的兴趣爱好,斗鸡走马、锦绣服装,这些奢侈品不可能在涿县老家经常出现。
(先主)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蜀书二》
再次,公孙瓒的求学地点,是洛阳东侧不远的缑氏山。
(瓒)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后汉书卷七十三》
缑氏山在哪呢?在河南偃师,洛阳东侧三十公里处。
按《先主传》,刘备、刘德然、公孙瓒三人一同拜卢植门下,故三人的学生时代,活动范围就在洛阳东侧不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证据,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明确记录刘备在灵帝末年、曾在洛阳求学,还与当时的洛阳北部尉【曹操】有过交往。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英雄记》
(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武帝纪》
王粲写《英雄记》,是时人写时事儿,可信度几乎是诸材料中最高的。
刘备(161)与曹操(155)相差六岁。
刘备十五岁赴洛阳游学时,曹操刚好21岁,任洛阳北部尉。
两方材料的时间记载完全吻合。
而刘备与曹操的来往线索,虽然书无明载,也可大致推断。即:
刘备祖父(刘雄)曾在东郡为官,而曹操之后亦曾被征为东郡太守(未赴任)。
久之,徵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武帝纪》
两汉时期,平民百姓人家,不可能负担得起去帝国首都游学的学费、旅费和食宿费。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地方豪强身份,于西汉末期赴长安游学。
刘秀是什么家庭条件呢?
地痞流氓杀了人,躲进刘秀家里,官府都不敢上门。
呵呵,天知道说刘秀出身贫苦人家的那些小学生,是如何得出“贫苦”结论的。
这是刘秀姐姐、东汉湖阳公主【刘黄】亲口所说。
(湖阳公)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主匿死,吏不敢至门。”--《后汉书卷七十七》
注:文叔,即刘秀的字。
刘备如是穷困贫贱的织席贩履之徒,岂能负担得起洛阳的游学费用?
结合当时的生产力与时代背景,刘备游学洛阳,比今天索马里人留学美国更加困难。
刘备在帝国首都游学,还师从名儒卢植,想必学富五车吧?
很遗憾,刘备是个学渣。
他在洛阳不好好念书,天天斗鸡走马,不务正业。
用现在的话说,刘备梳着阿飞头,披着奇装异服,开着保时捷,尽情游乐人生。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蜀书二》
刘备求学阶段,受同学兼老乡【公孙瓒】影响较大。
公孙瓒也是个失意官僚子弟。
幽州辽西公孙家族,比幽州涿郡刘备家族情况略好一些。
公孙瓒父祖都是二千石高官,妥妥的省部级高官。
只不过公孙瓒因生母卑贱,故不得志。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后汉书卷七十三》
两个不得志的豪门失势子弟,迅速厮混在一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和刘备一样,公孙瓒也是个学渣。
公孙瓒的学术水平是:略见书传。
即粗通文墨,刚刚脱盲。
他与当年的刘秀差不多。
刘秀的文化水平是:略通大义。
王莽天凤中,(刘秀)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后汉书光武帝纪》
刘备的文化程度、比公孙瓒更差:不甚乐读书。
毫无疑问,刘备在洛阳的游学经历(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就是一个落魄远支宗室子弟的“流氓成长史”。
洛阳虽好,终非久恋之地。
盘缠是有限的,用光了就得回家了。刘备虽然学无所成,总算粗识几个大字、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回了涿县老家的刘备,此时应已成年(即二十岁弱冠)。
成了男子汉,就得自谋生路了。
个人奋斗,总归是有限的;因为还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灵帝朝腐朽衰败,流民遍地。刘备回想起在洛阳认识的哥们儿曹操,人家老爹是太尉,尚且仕途不顺;自己一介远房宗室,身无一技之长,又不学无术,靠什么吃饭?难道继续编织牦牛尾巴,开刘氏连锁店?
启动资金早被自己在洛阳挥霍一空,钱从哪儿来?
俗话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此时的刘备,再不是当年背井离乡的天真少年。
洛阳游学数载,见惯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交结了公孙瓒、曹操这样的权贵朋友,刘备的心,已经野了。
桓灵时代,地方秩序崩毁,邪教蔓延、流贼丛生;此时离黄巾之乱爆发,还剩不足三年。
为了维护地方治安,许多地区自发成立、或雇佣流民武装,类似后世的团练。这玩意儿在东汉叫“郡贼”;在民国时叫“保安团”,指靠出卖武力,收取保护费的土匪集团。
这种组织有个学术上的专有名词:“坐寇”。
即扎根特定地区,对治下百姓人户进行管理统治的组织。与“流寇”相对。
因为“坐寇”要长期生存,所以对地方的压迫程度有限。保证了既能从当地百姓头上收钱,税率又不至于吓跑当地百姓。故“坐寇”的实质,就是“灰色政府”的雏形。
经济学家小奥尔森(mancurolsonjr.)曾提出过一个著名论断,即:
政权的建立,起源于“流寇”向“坐寇”的转化。
刘备在涿县老家,打着自己“洛阳游学生”的名号,类似《围城》的方鸿渐,靠着当时信息不灵、群众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大环境,招募徒众,组建了私人武装集团…俗称地方黑恶势力。
关羽和张飞,就是此时加入刘记黑帮的。
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蜀书六》
为之御侮。
按先主传时间线,此时黄巾之乱(184)尚未爆发。“御侮”。抵御谁的外侮?
抵御幽州涿郡“其他黑帮”的外侮。
关羽、张飞,有点儿类似铁牛儿在宋江身边的角色定位。刘备出去和其他老大谈判,关张则腰怀利刃;大哥给个眼色,关张就拔刀相向,血腥火并。
关张之胆色、武艺,就是靠早期在涿县跟着刘备砍人时练出来的。
《华阳国志》对刘备集团的性质、以及关张的角色定位,解释得更为清晰。
河东关羽云长、同郡张飞益德,并以壮烈为(先主)御侮。--《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比《三国志》多了“壮烈”二字。
什么是壮烈?
东汉语境下,年轻后生敢杀人就是壮烈。
泰山臧霸,其父臧戒贪赃枉法,被拉去枪毙。霸时年十八,领流氓地痞劫法场,杀人亡命。
史书称之曰:壮。
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於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魏书十八》
谯沛夏侯惇,其师受辱。惇时年十四,拔刀斩之,亡命天涯。
史书称之曰:烈。
(惇)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魏书九》
关羽、张飞以“壮烈”为刘备御侮。写得再明白不过了。
关羽登场是啥身份?
他是国家级通缉要犯,在老家山西(司隶校尉河东郡解县,即今运城市)犯了人命官司,逃到涿县避难。
为掩人耳目,其人连自己的字都改了:本字“长生”,改字“云长”。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蜀书六》
凭这种黑道资历,关羽毫无疑问地成了“刘记黑帮”的头号打手。
刘备老乡张飞,也是个不安分的流氓青年。
他非常羡慕关羽,遂拜羽为兄,专心练胆儿、钻研打架斗殴经验。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蜀书六》八壹中文網
有了关张辅佐,刘备场子开得越来越大,帮众越来越多,流氓无赖纷纷拜帖入伙,刘氏集团的名声传遍十里八乡。
(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蜀书二》
注意:豪侠,即***武装头目。
年少、即少年,恶少年,轻薄少年;
也就是流氓无赖之意。
刘备刘帮主,那是有传销潜质的。
每日帮众云集(稠人广坐),专心聆听大哥刘备画饼传道;关羽、张飞则终日侍立刘备身旁,手按刀柄,怒目圆睁,替大哥壮声势。
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蜀书六》
刘记黑帮,头目是识文断字、曾在帝国首都游学的“高知分子”…
其人麾下延揽了“连环杀手”关羽,以及(据说是)“屠户出身、胆大心狠”的张飞。
涿县三巨头,就此诞生。
黑帮,是秩序崩溃后的特殊产物,无法长期生存。常见结局是被朝廷招安(梁山)或剿灭(田虎、方腊)。
刘备在扫平当地大小帮派之后,逐渐成长为一支颇有影响力的坐寇集团,活动范围大约以老家涿县为中心。
帮派做大了,刘备就想上岸,结束自己的黑道身份。
通俗来说,我们的刘备刘帮主想做个好人,关键是他不但有的选,还真有各路贵人愿扶持他洗白!
所以,刘备是凭军功上岸的。
在此要特别纠正一个误区,即《三国志-先主传》与《华阳国志》反复强调的:所谓“刘备靠镇压黄巾军发家”。
陈寿写得还算隐晦,没提具体时间,只说“光和末、黄巾起”;
常璩则拾人牙慧、自作聪明,煞有介事地补上了讨贼时间(中平元年)、又说先主时年二十四岁,可笑至极。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蜀书二》
时先主年二十四岁。--《华阳国志》
刘备确实是凭军功洗白的,但与“镇压黄巾”无关。
因为黄巾主力的活动范围、根本不在幽州。
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兗、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后汉书卷七十一》
黄巾三十六方中,主力集中在巨鹿(冀州)、颍川(豫州)、南阳(荆州)。
幽州黄巾并非主力。
且中平元年(184)刘备仅二十三岁,其帮派势力尚未强壮,岂有余力讨伐黄巾各方?
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后汉书卷七十一》
太平青领军,一个大方万余人,一个小方六七千,天下三十六方。
往少了说也得二十万人。
刘备此时混黑道才几年啊?
他一个县级黑老大,手底下可战之兵才多少?
中平元年挑战黄巾,他不要命了?
刘备确实是凭军功洗白上岸的,但并非镇压黄巾,而是镇压“二张之乱”。
刘备集团转型的关键,就是命中贵人:
中山马商苏双、张世平。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