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还没说话。
但《失踪的女儿》却迅速风靡网络。
福尔摩斯的作者再次写了新的推理小说。
还能在网上免费看。
是个推理迷都不能置之不理啊。
这次落木写的故事很简单……
一次无端的争吵,母亲咄咄逼人,极其恶毒地训斥女儿。
女儿理直气壮地说,“你不配赢得尊重,你没做任何事,你也不再漂亮,这就是为什么爸爸会找其他的女人。他会娶一位新妻子,我会有一位新妈妈。”
母亲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杀掉女儿(其实早已看不惯这个女儿)。
在旁目睹现场的儿子(心智不全)也只是说了声,“妈妈你手上有血。”
母亲镇定下来之后,把现场布置成父亲杀掉女儿(因为早已恨透了丈夫)。随后报警说,我们女儿失踪了——警方开始立案调查,寻找“失踪儿童”。
可简单的故事背后也有个反转。
特别是配合这次叶白被人刻意污蔑,就更显得有趣。
经过警方的调查,女儿的尸体被找到。
可网友们坚持认为是父亲杀了女儿。
骂声滔天,有网友看不下去,干脆跑到他们家里放了一把火。
后来,随着调查深入,警方使用各类影像还原技术,竟然发现运送女儿尸体的人,不是父亲,而是母亲。
这篇《失踪的女儿》从案件本身来说,是关于家庭和人性;
但从破案经历来说,却是在讲大众心理和舆论暴力。
这本书的标题是“失踪的女儿”,但还有一个副标题——“你要的是真相,还是你认定的真相?”
而在这个网络时代,当群众都这样想,单独的个体难免会丧失理智,加入网络大军,口诛笔伐,甚至跑到人家家里放火。哪怕警方还未断案,群众就已经未审先判,将父母钉死在有罪席。
可关键是,在这个案子里,父母双方本身的确都有极大的道德污点,虽然从“结果”看,父母双方都被处以刑罚,似乎和群众期望一致;但实际上,警方司法必须判明,母亲是杀人凶手,父亲不是。
所以,在这个案子里,你要的是真实案情的真相,还是你认定的真相?
其实,小说开篇有一句话,“实际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走进房门前早已展开判断”。这句话已经在暗示整本书的主旨。
如何看待舆论潮流?
人们心中的审判,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理性的?
舆论杀人,当真不是说说而已。
不少读完这篇《失踪的女儿》的人,都忍不住反思。
他是不是也曾经只是知道一点真相,就开始给人定罪?
甚至……他是不是接受到别人一点言论的影响,就开始跟风,完全罔顾事情真相?
他的言论,是不是曾经伤害过某些无辜的人?
网上突然出现了一股道歉风潮。
为自己曾经可能跟风的言论而道歉。
更有人找出了许多被舆论伤害,申诉无门的案例。
网上风浪渐起,这一次,被带动的可不止是喜欢叶白的人,而是更多的路人,更多的普通人。
这一次,资本还想捂嘴,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惕媒体和舆论审判》
本来随着网络的越发发达,随着越来越多人在网上发表各种言论。
特别是各种“圈”的形成,网上已经有了各种“微浪断案”、“推鸟治国”之类的事情。
这次发生了这样的事儿,引发了这么大的讨论和观众,自然要趁此表明立场。
也给这些资本敲敲警钟。
资本的力量的确很大,但想要靠着资本掌控咽喉,却是绝对不行的。
虽然他们的初衷只是收拾叶白这个给他们找了不少麻烦的人。
但……
这件事儿已经成了定性事件,再继续下去,那就是和上面作对!
在这个国度,肯定不行!
而这件事儿的终结,则是终于姗姗来迟的白夜的一首诗。
《放言》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何公恐惧流言日,段信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夜大神这次没有写小说,嗯,为这事儿写小说,也来不及,估计故事还没展开了,事情就已经翻篇儿了。
所以……
一首短小精悍的诗刚刚好。
特别是其中“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更是十分贴这次发生的事儿。
至于“何公恐惧流言日,段信谦恭未篡时”那就更是被无数人视为经典。
当然,这何公、段信,都是蓝星上和周公、王莽经历类似的人。
叶白也是翻阅了资料,确认了好几遍才写上去的。
不过……
却也有不少人惊叹。
原来白夜大神竟然也会写诗!
还写的这么好?
怪不得能和叶白还有落木成为好基友。
果然,天才的朋友也是天才。
优秀的人都和优秀的人玩儿。
一波对叶白的抹黑,最终以叶白大胜,站出来力挺作为结束。
几个出手的巨头娱乐公司不但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被网友骂堵嘴,更是被上面约谈。
反而是叶白这边,那叫一个畅快。
而且……
“赶紧的,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宣传《公主日记》,宣传《泰囧》!”
叶白催促着黄松。
趁着热度正高,大家都对他们充满了同情的时候,不好好宣传泰囧还等什么。
这得节省多少广告费,得多赢得多少票房?!
那可都是钱啊!
很快,仲夏夜工作室的官方微浪上,《公主日记》和《泰囧》的宣传就被置顶了。
然后很快,叶白就转发了这个微浪,并且也高高置顶。
每个过来安慰叶白和仲夏夜工作室的人,最先看到的都是这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广告。
就……心情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