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六六九章 融合

第六六九章 融合(1 / 1)

惠州府龙华县九龙镇。

这里原本就是一个沿海的小渔村。当地的百姓以种田和出海打鱼为生。

道光二十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随即一群人登上的九龙镇对面的香江岛。

香江是岛上的一条小溪,溪水甘香可口,渔民出海多会再次取用淡水。

溪水流入大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港湾,也有人称之为香港。

很早就有白人登上香江岛,他们在那里补充物资,晾晒货物。

岛上原本有一个小村落,后来形成了一个香料市场。

道光二十年,这个岛彻底被这群洋人给占了。

他们在岛上修建商社,扩建港口。

他们还强拉岛上的居民作为壮丁帮他们干活。

从那天起,那座岛朝廷就不管了。

后来洋人需要更多的人手,他们就用各种手段骗惠州的百姓过去帮他们干活。

到现在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岛上发展成为一座城市。

但是岛上的一砖一瓦都是华人的百姓建造起来的。

后来改了朝,但是这个岛却没有收回来。

大家已经在新朝生活了好几年,都知道新朝的强大。

粤东沿海地方多有出海之人。这几年九龙镇迁到中南半岛和南洋的百姓也很多。

有不少人发了财,回来祭祖的时候,一个个都是财大气粗的。

镇子里的百姓就不明白了,复兴军占了那么多的土地,杨威海外,为什么就不把这个小岛收回来。

官府自然也不会为了这点事情专门给百姓解释。

很多事情都是不好明说的。

八月二十五日,九龙镇突然来了一群大兵,他们还带了好多大炮。

百姓们都出来看热闹。

复兴军的大兵,百姓们可不怕。

相处了几年,大家都知道复兴军的军纪严正。他们自称是百姓的军队,从没有士兵抢掠地方的情况发生。

大兵没有驱赶,说明这个不是保密的事情,他们就在镇子南边对着香江岛的海边架起了大炮。

炮兵阵地放在尖沙咀村。

这是要收岛了!

一时之间,镇民们奔走相告。

以前的香江岛是九龙镇下面的一个村,这要是收回来了,九龙镇就发达了。

很快海边的几个村子,村民都被撤离的海边。

形式越加的紧张,有人回来说在海湾看到了复兴军的铁甲战舰。

罗氏敏勋爵在上个月才到香江岛接替署理总督威廉·坚的位置。

他今年只有三十五岁,之前在爱尔兰地方政府工作,在当地爆发饥荒期间表现突出,从而受到重视,并获派到西印度的殖民地政府工作。

他是一个非常狠辣果决的人,在爱尔兰的时候不知道多少当地爱尔兰人死在他的手中。

有能力买到船票的爱尔兰人都跑到米力坚去了,剩下的大部分在饥荒中饿死,还有一些人在抗议过程中被镇压。

这就是罗氏敏勋爵的功绩。

这次他到了香江才一个月就被复兴军大兵压境,罗氏敏勋爵感到了深深的羞耻。

“该死,这些人要跟大嘤帝国开战吗?”罗氏敏勋爵年轻气盛,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羞辱。

“总督大人,我们拿什么跟他们开战,现在岛上只有一个团的士兵,这还是近来与复兴军的关系紧张增援过来的,有一个营的英军,剩下的都是殖民地的仆从军。”威廉·坚卸任了署理总督,现在成了年轻的罗氏敏的副手。

刚开始的时候,他心中还有一些不忿。

不过现在他心中更多的是庆幸了。

现在的这种情况,换做是他,也没有好办法。

复兴军的军事实力太强大了,尤其是在陆军方面,他们随时可以在一个地方拉出几十万的军队。

并不是说他们的常备兵力有多少。

复兴军现在明面上的常备兵的数量只有五十几万。这是已经公开的数据。

但是可怕的是他们有数不清的可征募民兵。

也许就连董书恒自己都不知道现在复兴军有多少的储备民兵,也许是一百万、两百万,甚至更多。

毕竟现在复兴军本土控制的人口就已经有六万万人。轻壮人口怎么也也要有一亿多吧。

威廉·坚在香江已经工作了七八年,他亲眼见证了大嘤帝国在东印度群岛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地减弱。

不仅仅是大嘤帝国的影响力,所有欧罗巴国家的影响力都在减弱。

先是荷兰人在香料群岛被华人压制,然后他们控制下的那些苏丹国被华人小国分割占领。紧接着,西班牙人的吕宋殖民地又被复兴军给占领。

成为了复兴军的吕宋大都护府。

大嘤帝国扶持的势力也被华人排挤出去。

到现在大嘤帝国在南洋的势力范围仅限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马来半岛的情况也很复杂,大量的土地也被华人掌控,大嘤帝国用土人压制华人的政策在这里完全失败了。

就是新加坡的总督府都只能提防着治下的华人。

这几年在东方的所有资源基本上都投入到印度地区,那才是大嘤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

大嘤帝国在这里已经经营了几百年。

但是呢,那么多的资源投入进去,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泥潭之中,最后什么都没有,印度地区的情况反而越加地糟糕了。

根据威廉·坚在殖民地圈子里得到的消息,据说政府投入到印度地区的经费已经超过了四亿英镑。

哦,天哪,这几年时间,大嘤帝国都在为一个印度殖民地打工了。

威廉·坚一直在殖民地工作,从基层一步步坐上来,在这里有着很广的人脉。他已经找好了地方。

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会调到开普敦殖民地工作。

一定要远离东方,这里充满了危险。

香江这里也生活着不少的华人。

他们原本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麻木、听话、吃苦耐劳。这就是华人在威廉·坚心中的形象。

但是这两年香江的华人变了,他走路的时候开始抬起头。

很多人偷偷离开了香江,去南洋的其他地方闯荡。

那些在香江有产业的华人也不再任人欺凌。

以前洋人打了华人或者是砸了他们的店铺,根本就没有人敢站出来说活。

但是现不行了,他们会像总督府报告,总督府要是不管他们就会搬走,离开香江。

然后那个犯了罪行的白人会在复兴军治下以及整个南洋地区受到通缉。

就连总督府都没办法包庇。

要是总督府包庇那人,很快他就可能因为莫名的原因死在不知道什么地方。

这几年威廉·坚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以至于总督府不得不平等对待华人。

罗氏敏还觉得大嘤帝国在这里还是原来的那个胜利者吗?

呵呵,真是太可笑了,实际上香江总督府早就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了。

“那怎么办,威廉?”

“总督,我想们必须要开始撤侨了,趁着这里现在还没被复兴军包围。现在复兴军切断了岛上的粮食蔬菜供应,很快我们就要饿肚子了,那些华人可以直接撤到对面去,我们只能退到海峡殖民地了。”

“撤走?这里是大嘤帝国的地盘,我们怎么能主动撤走?”罗氏敏有些激动。

他才刚刚上任就撤走,这不是让他成为别人的笑柄吗?

而且他又怎么跟国内交代呢?

“总督,那就在这里坚守吧。”威廉•坚只能无奈道。

“现在就派人到海峡殖民地求救,希望我们的海峡舰队能够赶过来。”

“另外要派人去安抚城内居民的情绪,再派人监视城内的华人。”

“城内的守军也要加紧构筑防御攻势。”

……

威廉·坚给的建议倒是比较中肯的。

至少现在复兴军还没有进攻,他们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

此时的董书恒已经到了伊犁城,这里是西域都护府的中心。

军政两届的驻地都在这里。

西域的文官现在以李存文为首,此人今年已经五十。

李家的兄弟俩现在在政界都混的风生水起。

李存文是道光二十五年的进士,投靠复兴军的时候已经是一府通判。

在那个时候,复兴军还是一个地方团练。

虽然其投靠复兴军跟家族的关系很大,但是他确实是帮复兴军做了很多事情。

满清的统治模式之下,地方官员的权力非常大,一个地方的主要官员就那么几个。

有地方官员做掩护,很多事情做起来都非常的容易。

所以复兴军控制浙江之后,李存文很快就成为了一方大员。

他的这个年纪是有很大的希望,混到一个内阁副总理,进入国家的决策层。

李存文最大的优点就是做事稳重,他似乎对中庸之道领悟的非常深刻。

董书恒是在哈密与李存文碰的头。

然后在李存文的陪同下参观了这里棉花种植园。

西域这里的光照时间长,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

这里生产的棉花要比别的地方纤维更长,品质更高。

无论是棉花种植园还是牧场都是为了改变当地民众的生活习惯。

为什么这里总是容易出事情,就是因为这里的人原本都是以一个族群的形式生活在一起。

部族首领的权力太大,很容易就能够用宗教等各种借口挑动底下的人随他们作乱。

左季高来了之后,杀了一批挑头的人,然后开始大规模的迁民运动。

第一,从内地迁移一部分汉民过来安置在原来容易动荡的南部地区,然后将南部地区原本的人口,分散安置到天山北麓的汉民聚居点。

第二,建造大量的国营农场、牧场,给他们安排生计,然后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他们的世俗化管理。

比如他考察的鄯善县东巴农场,这里一共安置了两百户人家,其中有五十二户是汉人,四十三户维吾尔人,五十一户克尔克孜人,三十三户哈萨克人,剩下的还有一些其他民族的人。

他们耕种了两万亩的小麦,一万亩的棉花,还有两千亩枣园,另外还有几百亩的瓜田。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他们每年还能够创造三万华元的利润,这样的农场完全按照世俗化的管理。

所有的人都是农场的工人,待遇上一律平等,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可以成为农场的工人。只是可能会被分到新的农场去工作。

农场中一样有学校,有各种公共设施,等到下一代,他们可能就会完全抛弃自己的传统。这样的融合方式是一种精细化的融合方式。

原本左季高只是将架子给搭建起来,李存文接任之后,才真正将这件事情给做精细了。

他主持统计了整个西域地区的民族和人口分布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人口的调配。

总的原则就是在边境的要地和一些战略价值高的地区以汉民为主体,夹杂一些异地安置的其他民族。

边境地区也分为稳定区和冲突区。

比如和爱乌罕的边境地区就是稳定区,这里的可以放心地发展的边境贸易。

建立一些商业性的边境小城。

而夷播海以西与哈萨克缓冲区就属于冲突区,这样的地方,就以军事占领为主,依靠复兴军组成内圈的防线,然后以各族抽调的轻壮组成游骑兵,负责外圈的防御。

这些游骑兵的选拔也非常的讲究,必须要是那些有家人在后方农场或者牧场人年轻男子。

这这些人会在边境的缓冲区组建军屯。

他们主要的任务就军屯加上巡视。

都护府还有一个维护地方稳定的措施,就是将一些生活条件太过恶劣的地方则建成保护区,迁出原本生活在那里的人。

按照以往的经验,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部族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太弱了。

一旦遭遇自然灾害,他们就会成为安全隐患。

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有几十万的各族牧民下山。

当然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是因为都护府有足够的土地来安置他们。

实在要是没有地方安置了还可以安排在其他省份,将这些人纳入到移民局的统一调配名单之中。

总之,能够过上更加稳定的生活,普通人还是愿意搬的。

不想迁移的都是原来的那些首领。

但是在复兴军的军威之下,没人敢于反抗。

那些有野心的挑头者早就已经被左季高给收拾掉了。

现在已经有一年时间,西域没有再出现内部的暴乱。

对于李存文在西域的民生建设,董书恒还是满意的。

现在建成的农牧场就有一百多个,收纳的人口占据了西域地区人口的一半,这将是西域以后稳定的根基。

在工业化建设方面,李存文也做得不错。

去年一年就开办了五座煤矿、一座铁矿,一座炼铁厂,还有一座炼油厂。轻工业方面,建造了五座食品加工厂,两座大型纺纱厂一座制衣厂。

伊犁河南岸,正对着伊犁城的方向一座工业区已经初具规模。

他还在各地建立了供煤站,改变了以往农牧民使用牛粪和木柴作为燃料的习惯。

还制定了保护林木的地方法令,西域人很早就开始与沙漠共生,他们也知道树木在抵抗沙漠侵袭中的作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生崇祯之山河一统魏忠贤田尔耕 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隋末我称王 挽唐巴东五溪蛮 我在大秦能上网 最强教官系统 我要做明世祖 大唐:开局为李二平反 女尊:老子是男版花木兰! 从四行仓库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