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五三八章 人人都是小地主

第五三八章 人人都是小地主(1 / 1)

“大朗,俺们家的粮食都称量出来了。”一个老庄户跑到了李岩松的跟前说道,因为李岩松家中就他这个独子,所以人家都喜欢喊他大郎。

“是吧,张叔,你家种的秫秫(山东人对高粱的称呼)一亩地能够打多少啊?”李大郎笑着问道。

这里的田虽然靠近水源,但是配套的水渠还没有修好。之前一年时间大家的功夫都放在开垦田地上了。

所以大家今年种的大都还是旱田。这些山东来的移民最擅长的也是种植旱地作物。

李大郎自己种的是玉米,种子还是从镇上赊购来的,收了粮食之后还是要还的。

老张家中的秫秫则大部分都是从老家带的种子。

另外李大郎家中还种了五亩地的地瓜(红薯)。因为他养了一头母猪跟几头肉猪崽子。

地瓜藤是很好的猪饲料。

“嗯,比老家打的粮食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年种,地力足,一亩地打了三石多哩。”老张乐呵呵地说道。

“哎呀,那您那五十多亩地,不是得打出来一百多石粮食啊,这怎么吃的完啊。”李大郎说道。

“是的呢,听说镇上粮管所收粮食,到时候卖点过去吧,这么多粮食也没那么大地方放呢!俺准备换点钱把赊牛的钱还掉。”老张说道。

老张也跟官府赊购了一头牛。

虽说是草原牛,比较笨,但是调教调教还是能耕地的。

对于关外这批大规模整体移民,董书恒给出的政策是第一年给安置粮,让大家能够渡过第一个冬天。

第二年粮食收了免税一年,让大家能够有余粮卖掉购置家当。

等到第三年就要正常的交公粮了。

现在关外的第一次秋收也才刚刚结束。大家都是喜笑颜开。

不管收成怎么样,这种出的粮食全都是自家的。最少也是够自己吃的了。

去年开出来的田地,今年春天终于收了第一季的粮食。

这里的田没得说,都是上好的黑土地。

整地的时候的烧了一次荒。草木灰都耕到了田里面去了。

虽然说每家都分了百亩以上的田地。

但是并不是每家种的田都是百亩。

在这些地中还有一部分的靠田林地。

另外,今年每家种的田地大小还跟每家的劳动力多少有关。有的人家的劳动力多一些,开垦的土地就多。

复兴军还出台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允许这些百姓跟官府赊购耕牛、农具还有种子。

但是,并不是每一户人家都有魄力去赊购的。一方面大家担心自己还不上。还有一方面就是现在好多人还不是非常信任官府。那些赊购了耕牛的人家开垦的速度也会快些。

于是就出现大家耕种的土地数量不一,还有种的粮食也不同。

关外之地虽然多山林,但是这些山林中的林木资源大多是属于国家所有的。

复兴军在的关外建立了大量的林场,专门管理这些山林。

李大郎可以带着人上山打猎,但是的山上的树木是不能随意砍伐的。

秋季的时候为了防火,林场甚至会将林子封起来,不允许随便进入。

李大郎自己的田开垦了四十亩,还有的三十亩的田没有开荒,只是在荒田上种了些黄豆、蔬菜。

这些荒田就跟自家的几十亩林子交织在一起。

按照规定,自家建房子、烧木柴都是要从自家的林子里砍伐树木。

李大郎跟着十五户人家刚刚到这里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地,靠近河边的地方树木稀少,就是他们屯子所在的位置。

李大郎一家五口人,一个老娘,还有媳妇儿以及俩孩子。

俩孩子都不大,大儿子李林刚刚十岁,已经能够跟他一起出去打猎。

闺女只有五岁,名叫李玲,平时跟着奶奶后面,有些怕生。

现在他是民兵又是屯长,看起来还蛮威风的,屯子里的十几户人家也都服他。

但是刚离开山东的时候他也是十分的落魄。

每每回想起去年开春那一场大水,他的心中还是后怕。

原本的山东一地就是复兴军控制的,减租减息政策,让百姓的生活比之前好了很多。

李大郎家中虽是佃农,但是倒也过的下去。

不过当大家准备春耕的时候突然间来了一场大水。

还好复兴军的人及时预警。大家都逃到了崮子上。

万幸的是人没事儿,可是家中的房子却被大水泡塌了。

再后来大家就被官府组织着离开了家园。

官府的人说了以后他们的家乡会成为一个大湖。

有些地主不愿意离开,要留下来,他们自家的地都在那里。

但是李家本来就是小门小户,又没有田产。官府让迁移就迁呗。

李大郎曾经听村里的老人说过,他们的家乡以前就是一片大湖。

不然怎么会有菏泽这个名字呢!

李大郎将逃离时带出来的一点家当打包放在独轮车的左边,然后让自己的老娘抱着闺女玲儿坐在右边。

然后推着独轮车就跟迁徙的大军一起离开自己的家乡。

他们先沿着通向东北方向的陆路一直走到了一个港口,到了这里,他们登上了一艘轮船。

这是他们一家第一次坐船。这滋味太难受了。

好在坐船的时间不长。

轮船走了一个晚上,大家又来到了一个港口,然后又是漫长的路上行程。

好在一路上,官府每天都能够管两顿饭。虽说吃的一般,但是至少能够吃饱,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谷</span>对于这个新官府,大家都是心存感激的,没别的,就是这一天两顿饭,那就能够让大家埋头跟着官府走了。

不仅仅如此,在路途生病了还能看上郎中,不仅如此,还能领到免费的药丸子吃。

李大郎的老娘就是路上染上了风寒。

吃了郎中的药,熬上几天就好了。

关外的路并不好走,很多小路都是从山间穿过。

清庭在关外没有好好整治道路。

以至于很多道路都年久失修。

还好迁移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步行前进。

不过这样东绕西绕,也多走了很多的路途。

从辽东半岛的东部登陆,然后一路北行。不记得走了多少天。他们终于到达了自己的新家。

李大郎一家没有跟本村的熟人分到一起去。

与他分到一个屯子的另外十四户人家都是全都是陌生人。

李家就他一个壮劳力,看起来似乎是屯子里最弱势的一家。

官府派来的人没时间呆在一个屯子里。

他们会在各个屯子来回巡视。

告诉这些新移民一些规矩。

比如不能在林子里面明火,否则会引起山林大火,这是的犯王法的事情。

还有就是帮他们分好了每家的地界。

此时已经到了夏末,来不及种植粮食了。每家只能整出少许的田地种点蔬菜。

山东人种植的大葱、白菜、雪菜都是可以在冬天储存的。

李大郎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去打猎,会挖陷阱、下套子。

到了这里之后,他才发现这里的猎物相比于山东那里简直是多了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在林子里下了几个套子试试。

没想到没几天时间就收获了几只野兔和松鸡。

这些移民都很久没吃过肉了。

李大郎将这些东西拾掇了一下,给全屯的十几户人家每家送了一些。

一来二去,大家吃了李大郎捕获的猎物,就会抽空过来帮他家搭手干活。

李大郎家人少,老娘腿脚不好,没法下田,只能在家看孩子。

平时只有妻子还有十岁的儿子帮忙。

渐渐地李大郎在屯子里的威望越来越高。等到选屯长的时候他就顺理成章成了屯长。

又几个月,要入冬了。田地被冻住整不了了。

村子里的青壮就跟着李大郎一起进山。

过年之前,他们成功地弄回来几头野猪。

此时李大郎已经被推举为屯长,并且被选为民兵,分了一把燧发枪。

要不然怎么能敢去猎杀野猪呢!

说道开荒,可不是一间简单的事情,要不然,一年时间各家也就整了几十亩地出来呢。

这第一步要先将自家的田地周围的树木荒草给收拾干净,也就整个隔离带出来。

这主要是防止的烧荒的时候的将森林给点着了。

灌木就不需要管了,地里成材的树木能够用的都要砍回去。

虽然每家都有几十亩的林子,但是现在这些东西都是自家的了,那就要省着用了。

木材的作用多的很,最起码还能砍了卖钱呢!

第二部点火烧荒,烧完了并没有完事儿,还要翻土,平整土地,去除那些残留的树根。

这一步花的时间最多,这些生地都是凹凸不平的,平整土地用的时间最多。

几十上百亩的大田,还要挖出排水的沟渠。

所以即使赊买了一头耕牛,李大郎的速度也只能整出来四十亩的土地。

剩下的三十亩地趁着去年冬天的时间简单的整了一下。

今天春天忙着春耕,接下来又要照顾庄稼。李大郎都没有多余的时间。

还好去年冬天的时候,李大郎打猎搞到的皮毛在镇子上卖了不少钱。

今天春天,粮食刚刚播种下去的时候,李大郎就将耕牛的钱还掉了。

至于种子,他准备等自家的玉米种出来之后直接拿玉米去还。

“大郎啊,回来啦,快进屋吃饭吧!”在田中忙活了一天,李大郎终于回到了家中。

妻子已经烧好了晚饭,玉米糊糊,窝窝头加上些腌制雪菜,就是李家的晚饭。

婆媳俩正对着箩筐搓玉米。

用一个扁头的铁锥子将玉米棒子从头到尾埂出一道缺口,然后的顺着这个缺口就能很容易就将玉米粒给搓下来。

家中今年收获的玉米棒子,将木头建成的谷仓都给装满了。婆媳俩的任务就是将这些玉米棒子给处理了,将玉米粒跟玉米芯分离,减少占有地空间。

李大郎还要趁着冬天来临前将地给翻一遍。赶着耕牛他一天能够翻出十亩地。

不仅仅如此,那些去年未来得及开荒的土地也要赶着冬天之前全部开好。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生崇祯之山河一统魏忠贤田尔耕 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隋末我称王 挽唐巴东五溪蛮 我在大秦能上网 最强教官系统 我要做明世祖 大唐:开局为李二平反 女尊:老子是男版花木兰! 从四行仓库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