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三九六章 地上天国

第三九六章 地上天国(1 / 1)

拿下河内的之后,太平军的在河内取得的财物价值千万两白银。一下子成了暴发户。

这其中的物资倒还好,太平圣国现在手中几十万人,每日的消耗都是巨大的,这些物资自己就能消耗掉。

可是金银珠宝放在手中却没有什么作用。现在太平军是不要发军饷的。

奈何现在他还没有履行承诺,董书恒并没有恢复和他们的军火贸易。

义军的首领接手河内的之后,在石达开主持下,迅速称王。并且向北边的华夏派出使者,向华夏称臣。

这是石达开建议的,不过石达开可没有对复兴军那么好心。他这是在曲线救国。

他这么做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石达开对于华夏是有感情的,他现在将自己比作出走的虬髯客。

如果能够为华夏做点事情,他是不会介意的。

另一个原因是石达开想要通过北祈政权向华夏够买一些物资。当然是以北祈的名义。

这就是他想到的花掉手中钱财的方式。

当北祈这里的使者到了广西之后,华夏的中央很快就知道了北祈的事情。

同时还让广西地方政府派出观察员到北祈去。

至于交易的话,只要是真金白银,华夏是不会拒绝的,哪怕是购买军火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就这样,当石达开到了南掌边界的时候,他就接到了华夏购买来的第一批物资。

因为是通过北祈地方购买的,这批物资华夏还是给的优惠价。

这其中有广东佛山出产的一万把燧发枪,以及大量的冷兵器,经过产业升级之后,佛山铁都的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同时到货的还有大量的火药。除了这些军火,还有锅铲瓢盆、布匹、食盐等生产、生活物资。

这些东西足够石达开的队伍消耗一段时间的。当然这只是石达开买的那一部分,北祈自己也购买了大量的物资。

被战争破坏的两广经济,因为北祈过来的几百万两白银的订单,一下子又活了起来。为了满足北祈的订单,华夏甚至将准备划给民兵的燧发枪都先拿出去发货了。

现在支持北祈,他们才能支撑下去,否则这么快就被阮朝军队灭了,就少了一个大金主。

北祈也很争气,他们得到了大量火枪之后,迅速武装了收下的义军。

火枪兵的训练非常的简单。况且现在北祈以防御为主。

在城墙上放枪可是比野战简单多了,北祈义军竟然跟阮朝的大军打得难解难分。

见到北祈不知从哪里得到了大量装备,阮朝坐不住了,迅速向华夏派出使者,准备让华夏不要插手阮朝之事。

不过华夏现在可不是原来那个傻大清。董叔恒一个使用主义者,才不会理会阮朝的说辞。

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自己是家事,否则我宗主国就过去帮你解决。但是到时候可能就要请他们的国王到新京居住了。

现在新京这里已经住着两个国王,其中一个琉球的国王是自己赖在这里不走的。

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国王住过来。

进入了南掌之后,太平圣国的队伍除了沿途的山岭道路难行之外,并没有遇到什么敌人。

直到他们到了琅勃拉邦才遇到了抵抗。

当地的一个土王王子,率领三千土人大军攻击了前锋队伍。

但是这些人的战力低下,并没有给前锋造成多大的伤害。反倒是陈玉成带人灭了这支队伍。

就连那个穿着金甲的所谓王子也被太平军给干掉。

这里不像北祈,就连像样的城池都没有。一个个寨子分布在山间的谷地。

南掌的海拔普遍在一两千米。这里到处都是低矮的山脉。山上上下全是热带雨林,有时候前进的队伍还会看到大象。

要不是队伍中的人大都是广西和北祈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跟这里差不多。不然肯定会出现大量的人水土不服。

此时正值雨季,下雨是家常便饭的事情。石达开觉得应该先找一个落脚之地。

不然,手中的队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前进真的是太困难了。

在转移的途中还是有很多人病倒,尤其是女人和孩子。

至于老人,这在太平军的队伍中几乎没有。

整支队伍,包括石达开自己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和华夏交易了很多的成药。

成药就是指做成丸剂或者粉剂的中药。这些都是华夏现在主打的商品之一。

比如华夏的小柴胡粉剂就对感冒有很好的效果。甚至已经出口到了欧洲去。这个年代的欧洲,环境脏乱差,各种瘟疫频繁发生。

所谓瘟疫,其实很多的就是流感,也就是华夏的伤寒症。欧洲那边根本就没有什么特效药。

华夏的药品通过普鲁士在欧洲渐渐打开市场之后,那些在欧洲的代理商,自动就会对华夏的中成药做宣传。

普鲁士也通过经销华夏的成药,赚了一大笔。

而且粉剂和丸剂更容易让欧洲人接受,他们的还是不习惯味道奇怪的汤药。

实际上汤药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只是汤药的话不容易保存。

陈玉成的前锋很块就达到了琅勃拉邦,奇怪的是,这个土邦的国王并没有因为丧失了儿子而动怒抵抗。

这是一个虔诚喝点佛教徒,在和尚门的劝说下,国王带领着手下的百姓直接投降了。

陈玉成有些不理解他们想法。

不过陈玉成却被这个靠近大河边的古城给迷住了,这里是似乎就像是自己理想中的太平圣国。

石达开带着这么多的人迁移,肯定要有一个说辞的,不然大家不可能愿意跟着他到处奔波吃苦。

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对于普通人的意志力是一种煎熬。

况且,石达开的队伍中还有很多的妇孺,并非全部都是军人。

他们太平圣军中的宣传就是带领大家向西,寻找一个传说中的地上天国。

石达开回到广西之后就对拜上帝教进行了改造,将其中一些洪秀全、冯云山从基督教教义中抄来的东西去掉。

拜上帝教也改成了拜天帝教,天帝乃是天上地下最大的主神。圣王是天帝在人间的使者。

华夏的人不喜欢玩宗教那一套,但是不是说他们不懂。

信徒们信仰宗教无非是要寻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宗教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人们喜欢有来世,那就给人们一个可以幻想的来世。

大家想要给今生的苦难寻找一个原因,那么就给他们一个原因。

寻找传说中的地上天国就是石达开现在给手下的信徒们找到的寄托。

所以现在虽然道路艰苦,虽然有很多人生病,虽然有一些人死去,但是没人退缩。

队伍中的传教人员告诉他们,在寻找地上天国的路上死去,是可以进入天上天国的。

在南掌这里,太平军遇到了很多的汉人寨子,这些人都是当初阮朝政权从华夏招募来的移民。

阮朝当初遭到过南掌的入侵,所以后来打败南掌之后,就在华夏招募了很多移民或者是将南掌的土地售卖给那些满清的商人。让他们成为南掌与阮朝之间的屏障。

对于这些同胞的寨子,太平军没有为难。

他们愿意加入太平军更好,不愿意的话,太平军就拿出钱财来,从这些寨子购买食物,并将生病的人暂时安置在这些寨子里面休养。

这些寨子,大都处于自治的状态,他们以家族的模式聚集在一起,保留着在华夏的传统生活习惯。

而且他们不与当地的土人结婚,只会与周围的华人寨子通婚,以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性。

石达开以前也是一个客家人,他知道华人的在土人之间的生活并不容易,那些不事生产的土人经常会将华人当作打劫的对象。

土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同样都是生活在一样的土地上。华人就过的风衣足食,住着大房子,不管天气如何都不用担心没有食物吃。

而他们却住在漏雨的竹屋中,连续阴雨的天气里,他们没有办法出去寻找食物,就要在寨子里挨饿。

他们没有看到天气好的时候,华人们在田中辛勤的耕种,在修理自己的房子,而他们除了寻找够吃几日的食物就是躺在竹屋中睡大觉。

进入了南掌之后,太平军对于当地的土人就没有那么友好了。

石达开将这些人组织起来,他们赶着大象帮助天平军在前面开辟道路。

这样前进的大部队就不会再遭遇毒蛇猛兽的袭击。

陈玉成占领琅勃拉邦之后,迅速四处出击,一直打到了南边的万象王国。

在这里他们的还遇到了暹罗的士兵。

原来万象王国投靠了暹罗,成了暹罗的保护国。

不过陈玉成可不会管你是谁?他们太平天国现在可是开了巴格的流浪势力,可不用管外交上的事情。

很快万象就被攻下,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城防工事。

城内的几千暹罗兵也被一并端掉。

在这中南半岛,暹罗和阮朝算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的南掌就是他们的缓冲区。

所以,双方都在南掌培植自己的势力。

不仅仅是南掌地区,那面的真腊也是双方的争夺的对象。

这两个国家明面上都向华夏称藩,但是都想在南边建立自己的大帝国。一个个野心都不小。八壹中文網

在满清时期,他们怎么操作,满清都不会管的,只要按时派人去朝贡觐见就好。

传统的宗藩制度对藩属国的管理太过于宽松。

以至于后来这些藩属国被西洋殖民之后,反过来又向宗主国索要领土。成为了满清领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的诱因。

比如缅甸北部的土司。

清缅战争期间,清政府一度恢复了对孟拱、木邦、孟艮、整迈等土司的统治。

但是随着征缅战事的结束,缅甸备表入贡,清王朝对这些土司旋又不加过问。

“置三司于不问,任缅处置,犹得曰,缅已世世臣服,恭顺无二,养拱诸地虽属缅仍属于我然。”(注:李根源:《永昌府文征》纪载卷25,第12页。)

清政府的这种自己人的观念,在能够维持其藩属体系的条件下,还出现不了多大问题。

但在西方国家频频入侵,清王朝的属国皆被列强吞并后,就难免会造成边界领土的纠纷,并使清政府在与列强谈判时处处陷入被动。

历史上的这种悲剧,今世董书恒不会再让其发生。

我们再说石达开到了琅勃拉邦之后,也被这里的景色给深深的迷住了。

虽然大都是佛寺,这个和他这个拜天帝教的教主身份不符,但是以后这些寺庙也可以成为他们拜天帝教的庙宇呀。

他将手下的队伍,全部安置在了琅勃拉邦的周围,做暂时的休整。

这时一个大和尚找到了他。

这是来谈判的。

石达开知道这南边佛教盛行,包括西边的缅甸和南面的暹罗都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

大和尚这次没有打机锋,他开门见山地跟石达开谈。只要石达开能够保证不破坏佛寺,不影响土人正常的礼佛活动,那么寺庙也会保证配合石达开的统治。

保证不会有土人反抗。

这个大和尚没有说大话,他们真的可以做到这一步。

当然大和尚也做出了威胁,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是石达开能够听的出来。

老和尚的意思是,石达开要是在南掌灭佛,那么缅甸王国还有暹罗王国都会联合起来进攻他们这一支客军。

石达开不傻,这中南半岛就是小乘佛教的老窝。要是真的在这里灭了佛,那么自己真的可能被群殴。

于是双方商量了,石达开的拜天帝教不在土人中传教,佛教也不能去向太平军的部署渗透。

但是,土人必须要接受太平圣国的统治,上交赋税。

因为天气的原因,石达开暂时在琅勃拉邦安置了下来,这里凉爽的气候,以及丰富的物产都吸引着这支迁移的队伍。

不知何时,队伍中开始传开,这里就是大家要寻找的地上天国。

琅勃拉邦的周边确实有很多如同天国的胜景,美丽的瀑布,清澈的泉水,幽静的山谷,蜿蜒的大河,满山的果树,大河里面一网下去就是满网的大鱼。

这个说法真的不是石达开说出去的。

不过他能够猜出来是谁传出去的。

早在太平军离开的北祈的时候,队伍里面就有人反对,这些人资格都不浅,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太平军与复兴军之间的协议。

那时候,这些人就质疑为什么要离开条件那么好的北祈。尤其是北祈距离他们的老家广西又非常的近。

占领那里,以后与复兴军关系缓和了还可以回家探亲。

但是军权牢牢地掌握在石达开的手中,他这个人又喜欢一言堂,所以这些声音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没想到,现在到了南掌,这些人不再直接提出建议了,竟然开始鼓动底下的人。

实际上,石达开也很喜欢这个地方,这里是高原气候,比平原地区干燥一些,与云南的环境更像。

这里真的非常的适合人生活。

沿着澜沧江向下游就能够到达陈玉成刚刚占领的万象王国。这条大河纵贯南北。要是定都这里,未必不能够称霸中南半岛。

这种想法一旦在石达开的心中产生就挥之不去。不过石达开到底是年轻,还没有失去锐气。

当即他宣布在这里休整到旱季,也就是说旱季之前他们是不会再动了。

一时之间,底下的人欢欣鼓舞。

石达开见进入旱季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按照这里的气候,还能够种植一季水稻。

于是他又命令手下的队伍,除了一部分常备战斗人员之外,其他的人全部带领土人开垦土地,种植水稻。

这些土人看着这么好的土地,却荒在那里。虽然他们的也种植,但是开发的土地太少,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的能够吃饱就行,剩下的土地荒着就荒着呗。

但是天平军底下的将士大都出身贫苦农民,他们对于土地的渴望是深埋在骨子里的。

于是,这些土人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们在太平军过的带领下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以前躺平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这是石达开下达的正常的政令,并没有违背与佛寺的约定。

和尚们非但没有阻止太平军这么做,还会主动劝说土人们服从太平军的命令。

就这样,在琅勃拉邦的周围,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出来,种上了水稻。

这里的土地肥沃,山上的腐殖质,顺着雨水从山上流下,积聚在山谷之中。

让山下的谷地异常的肥沃。

华夏百姓此时对土地的热爱被完全激发了出来。

他们就像是小地主一样,驱使着这些土人不断都开垦土地。

陈玉成一直在南部征伐土邦。缴获了大量的财物,这些财物通过澜沧江被不断地送到了琅勃拉邦。

此时北边与华夏接壤的地方也被太平军拿下。

太平军与复兴军之间的来往被再次打通。通过与云南的边贸,石达开手中的物资越来越丰富。

因为石达开西进了,复兴军对太平轮的军火贸易再次开启。

底下的人的生活也渐渐安稳下来。生活好了之后,这些太平军的下属中想要留下来的声音越加地强烈。

毕竟在这里,他们每一队人都能够驱使一部分的土人劳动。俨然就像是一个小领主一般。这样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就应该算是天国的生活吧。

ps:下午送孩子上补习班,补习班等候区的环境很适合码字。因为今天早上发晚了,下午补个大章。继续求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最强教官系统 我要做明世祖 大唐:开局为李二平反 女尊:老子是男版花木兰! 从四行仓库开始 重生女尊之我只想要活下去 替宋 墨辅大唐 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 清平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