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跟着许大夫一行,慢腾腾的出了吴郡,进了业州,她指着路,让何家人见到了徐家人。
徐云真出来拜见白夫人,白夫人点着头道:“的确跟何姑娘很像,站一处跟亲姐妹似的。”说着看了一旁的徐太太一眼,若有所思。
许大夫没在这边多加逗留,逼问许玉买的生姜存在哪里,许玉抱头鼠窜,答应他到冬天要多少生姜,她也孝敬他,这事儿才算过去。
再往西走就是许玉没走过的路了,路上树叶渐渐枯黄,随着秋风往下悠悠飘落,许玉忍不住回头往后看,她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对吴郡没什么太大的感情,可是等真正离开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了那份不舍。
白夫人问她跟徐家认识的前后事情,她回答了,疑惑道:“白姨,是有什么不妥当么?”
白夫人道:“你也见过何姑娘的生母的,就没觉得她跟徐太太有相似之处?”
许玉“啊”了一声,脑子里转过弯:“您是说她们俩或许是亲戚?还是干脆就是亲姐妹?”
白夫人点头:“两个人有八分像,应该是亲姐妹。”
许玉笑:“我说何姐姐怎么跟徐姐姐长这么相,还以为是上天注定的呢,没想到她们有这样的缘分。只是怎么也不早说一声?哦,我想起来了,何姐姐的生母是犯官之后,说不定这中间有什么隐情呢。她们谨慎些也是理所应该。”
白夫人本来觉得她是个傻大姐,现在看她自己把自己开解好了,哭笑不得,罢了,由着这丫头去吧,反正她跟许大夫一样,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人或者事物,那是偏心到没边的。
接下来赶路,李肃跟何家的人便不再跟着了,不过同行的人数却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四五人。
路上打尖住店,都有人照应,许玉白天或者跟着白夫人,听她说各地的风俗礼数,或者跟着许大夫给他打下手,帮忙捣药制药,路上没功夫想东想西,心情反而渐渐好了起来,对青城的生活多了几分期待。
可是赶路这种事儿,纵然以前她不惧,那也没有片刻不着家的时候,现在走了数十日,渐渐无聊起来,知道许大夫讨厌她问,她故意招惹他:“叔,还有几天到青城啊?”
气得许大夫脱了鞋想揍她。
总算是给枯燥的路程添了几分“活泼”。
只是这种活泼也只能支应几日,众人再往西走,却走不得了,前头的山路完全被山石泥流给堵住。
随行的人四处打听,方才知道这里七月下了四五日暴雨,发生了泥石流。
“去打听看有没有小路。”
“许爷,咱们的车大,走山路费劲,小路更不用提。”
许大夫一瞪眼:“叫你去打听你废话什么?”
长随好脾气,应着去问了一遭,结果不出所料。
“只能倒回去从北边绕了。”
许玉听说要绕个百八十里路,在心里一计算,精神都为之一振:“叔,我可以爬山,等我翻过山头,就在那边等着你们。”
许大夫懒得理会她,叫长随拿了舆图出来,众人写写画画,商量着接下来怎么走。
许玉看着眼前陡峭的、种着密密麻麻植被的山林,心里蠢蠢欲动——古有愚公移山,她许玉有空间。
若是空间真能把山移走呢?
人生首次这么虔诚,还洗了洗手,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手按到山壁上。
事实证明,山就是山,不为所动。
“玉儿,过来喝点水。”
“哦,马上来。”
面前的大山仿佛成了精,呵呵着发出洪亮的笑声,许玉讪讪的收回手,背在身后走回人群。
许大夫:“你去揪蘑菇了?”
许玉蹲他身边,看地图上仿佛有河流,便指着问:“叔,这是什么河?来的时候没见过。”
一旁的长随笑着解释:“姑娘,咱们来的时候其实也是顺着这河走的,只是距它有十几里路远。”
许玉吞了吞口水:“这河很长么?咱们坐船怎么样?”
长随的耐心比许大夫好,任谁在许大夫手下做事,耐心也会逐渐被培养出来:“坐船也不错,那样倒回去的路要更长,因为这段河水的两岸是山崖,需要去下游才能坐船。”
许玉看着长随手里的树枝点到一个地名上,瞬间眼前一黑:“从那里走到这用了五天,咱们再倒回去?”
长随笑呵呵:“来的时候没着急,花费的时间多,回去路上不歇着的话,有两日时间便尽够。”
许玉心头一动:“那若是骑快马呢?”
“要是军马,半天功夫足够了,来时路上那位李大爷骑的马便十分不错。”
许玉热切的看着许大夫,许大夫冲她冷笑:“怎么,我叫人骑快马带着你先过去,你到了之后在那里等着我们?”
许玉双眼发亮:“这样行吗?”
许大夫:“想得挺美。”
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许玉道:“我也不是不愿意坐车,可咱们来时住过那么多地方,都跟人家说了是要回乡的,这要是回头再碰上那些人,人家问咱们怎么回来了,到时候怎么说?难不成要说走错了路,得绕回去坐船?”
这话说得众人又是大笑,都知道许大夫好面子。
连许大夫都笑了一阵,指着她道:“我看你是真讨打,即如此,我跟你白姨快马过去,你守着马车行李慢慢走吧。”
话虽然如此,到底也没有比返回去坐船更好的办法,众人也不继续迟疑,收拾了行李物品,重新给马车轴承上了油,各处加固了一番。
谁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不想叫人遇上,偏在最后的时候又碰上了熟人。
这日天色黑得越发的早,长随来说前头就是六天前他们借宿的人家,当时别家都问过,就这家态度好,让他们借宿了一晚,今日若是不上前敲门,那么他们八成得露宿野外。
许大夫一咬牙:“我去敲门。”
许玉十分钦佩地看着他,悄悄跟白夫人嘀咕:“我叔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