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战告捷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洛邑城。
惶惶不安的百姓们,心顿时安了一半。
张立初虽然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也忍不住欣喜不已,给家里下人多发了一个月的月例。
明启帝听说,依托着坚固的防御和改良的武器,歼敌数万,己方军营中竟然无一伤亡时,高兴得当晚在皇宫里大宴群臣,还命人送了猪、羊去孟津关劳军。
即使宴会当晚有人来报,潼关方向狼烟滚滚,天佑军队入侵,也没影响到一众人兴奋的心情。
原来让人闻风丧胆,传说中身高八尺,壮似铁塔的蛮族,如此不堪一击,那来得再多也只是赶着送人头而已。
这一战仿佛彻底打没了北方蛮族在所有人心里威猛善战的固有印象。
好些自认为聪明的文臣武将,宴会结束完了回家,就连夜召集家族里读书不行的青壮,让人赶紧报名参军去。
生怕去晚了,昌明军队一股脑的把天佑军队打没了,捞不上如此好混的军功。
当然在多朝古都中生存的百姓们,个个政治觉悟都不差,这晚洛邑城里打着同样主意的人也不少。
特别是第二天中午,潼关大战告捷,同样己方军队伤亡甚少的消息传开后,原本洛邑府衙冷清的征兵处,简直快被人挤破了门槛。
当天自愿报名参军的人都快近万。
皇帝对此乐得不行,开始跟朝臣们商量着,顺势反扑,收复北地,凉州、陇西等黄河以北的地方。
这些地方几年前本是永盛的国土,百姓对昌明的认同感不低,加之如今受灾严重,而昌明有大量粮食救济。
很多时候都是谁能让老百姓吃饱饭,他们就奉谁为主,此时算是收复的绝佳时机。
两次大捷,让昌明的朝臣们士气高涨,不过讨论半天,就全员通过秋收后攻打天佑的决定,并做出了相应的计划,明确了相应负责的人和事。
这个异常高温的夏季,仿佛预示着这片古老土地上下半年战争的火热程度一般。
八月下旬,九月初,战场还在黄河沿线,到了九月中旬、下旬,战场就基本推移到长城沿线和南诏境内了。
到得十月初,镇守燕州的雷大将军在守住山海关的同时,向西夺下了并州。
蜀地威武将军吴利率军从岐山关出去,夺下了陇西。
秦地由皇后的娘家侄子赵偏将跟庆阳公主一起,率军渡河向北夺下了凉州。
要不是此时北地的天气太过寒冷,不再利于行军打仗,大概众位将领能把天佑剩余的残军直接撵到阴山以北去。
而南诏这边,因为地形地貌的原因,大军推进的速度并不快,但稳打稳扎,自入境以来从无败绩。
各地捷报频传,整个朝堂上下都高兴疯了。
明启帝打理顺了新收复的几个地方的政事,又安排好了战亡士兵的抚恤问题,在十一月初,难得大方的犒赏有功之臣。
一时封侯、晋爵、升官的人不在少数。
雷将军由威海侯成了卫国公,吴利由威武将军成了威武侯,赵偏将也成了赵将军。
庆阳公主加封成了庆阳长公主,她手下两个女偏将升成了女将军,几人还有了入朝议事的权力,也就是说每天的朝会上有女人的立足之地了。八壹中文網
经过这次大战,女兵在军队中的占比再一次扩大,全国上下女兵不下二十万,有影响力的女将领,从南到北一双手都数不完。
张立初凭着热武器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终于再进一步,由长宁侯变成了宁国公,成为了昌明王朝这个金字塔,除皇家人外权势地位最高的几个人。
朱漆大门上长宁侯府的四字匾额,成了皇帝御笔亲书的宁国公三个字。
府里的下人自觉成了国公府的奴才,出去能让别人高看几分,又多得了三个月的月银,喜得一时走路都带风。
只是作为主人的张立初不怎么高兴,新换的绣仙鹤的朝服穿在身上,没人欣赏。
新发下来的国公大印,没人炫耀。
新赏下来的成堆的金器玉饰,没人一起估算要是拿去二十一世纪卖了,能值多少钱?
府里到处张灯结彩的庆祝他年纪轻轻就位极人臣了,张立初却在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深思熟虑后,准备辞官退隐,提前退休找媳妇游山玩水去。
反正国公的品级差不多到顶了,又不能推到了皇帝自己干。
这爵位不但是终身的,还可以传五代,天天三四点起床的再奋斗几十年,也最多也就变成与国同休,昌明存在多久,他的子孙就当多久的国公。
不过作为穿越人士的张立初表示,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这个曾祖,看顾不到五代子孙以后的事。
朝廷的工部尚书不是非自己不行,开物学院因着他凭武器晋升的事,绝对能让一堆人前仆后继、夜以继日,抓秃了头发的搞各种发明。
女学也因着皇后、贵妇们的大力支持,在各地发展得有声有色。
张立初觉得,他跟媳妇儿下半辈子完全可以放心的享受生活了。
想到就干,于是新鲜出炉的宁国公第二天早上下朝后,就跟皇帝请辞了。
宣德殿里,明启帝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遍:“敏之,你说什么?”
张立初恭敬的弯腰低头,再次答道:“陛下,如今四海一统指日可待,臣愿已了,想辞官归隐做个富贵闲人,到处看看这大好河山去!”
着实年纪轻轻的,他想了一晚上都没想出好的辞官的理由,只能半真半假的这么说了。
上首的明启帝确定自己没听错后,一时想得有点多,眼神怪异的道:“就算在你心里,朕是个鸟尽弓藏的帝王,你跟郡主手里没多少兵权,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吧?”
张立初闻言,忙摇头摆手的否认、解释了一大堆,才让皇帝打消了这个想法,相信他只是不想当官了,没觉得皇帝是个卸磨杀驴的人。
只是说来说去,他觉得当官到头,继续奋斗,付出跟收益不成正比的那点心思,也在心眼子多成筛子的皇帝面前露了个彻底。
明启帝心里一时无语至极,觉得自己给人升得太快了点,也不知道现在收回圣旨还来不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