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世祖 > 第353章 杨城大捷

第353章 杨城大捷(1 / 1)

刘皇帝这番话,听在刘文涣耳中,自然让他产生了一些别样的想法,身处宫廷,尤其作为太子的长子,有些竞争从出生开始便已经展开了,再加上其母赵妃从小的灌输,对于嗣君的位置,自然是有追求的,甚至从内心而言已然视为囊中之物。

时下刘皇帝这么说,传扬出去那便是皇祖父对自己的认可,这意味自己已经领先一步,不,一大步。那个还懵懵懂懂、不知所谓的契丹杂种,如何能与他争。

小小年纪,内心已然虎啸龙腾,皇室子弟的早熟在刘文涣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些内心活动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在刘皇帝面前,天家还是要讲究兄友弟恭、和谐共处的……

很快,太子刘旸走了进来,瞥了眼爷孙对座的场景,没有多说什么,上前行礼。见到父亲来了,刘文涣同样起身作揖。

稍微打量了一下这个儿子,刘旸只是点了下头,没有多作理会,恭恭敬敬地向着刘皇帝。见状,刘皇帝问道:“说吧,出了何事,劳你亲自来报!”

闻问,刘旸脸上露出一抹笑意,面带喜悦地道:“喜讯!适才枢密院收到六弟的捷报,杨城大捷,黑汗军大部被歼灭,其大汗哈伦亡于阵上,安西东北部地区再度收复!”

“果然是好消息啊!”

听到刘旸的汇报,刘皇帝立时便来了精神,混浊的双目都清澈了许多,重泛精光:“这个刘旻,还是按捺不住啊!不是让他以守为主,择机而进吗,怎么反手便把那哈伦给灭了?”

这话里只有惊喜与开怀,而无一点责难的意思,见刘皇帝反应,刘旸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亲自来报,不就是想让刘皇帝能高兴些吗?毕竟,终日阴沉着的刘皇帝,实在是可怕。

“坐下说!”

刘皇帝拍了拍小案边的坐垫,冲刘旸道:“给朕好好讲讲,安西这一仗是怎么打的!”

“是!”

刘旸恭敬一礼,提袍落座,稍微组织了下语言后,缓缓向刘皇帝讲述起安西的奏报。

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大汉唯一处于战争状态的地方,毫无疑问就在安西,大汉与大食联军的角力始终未曾停歇,中国与大食两个地区、两种文明之间的碰撞,显得激烈而持久,到今年,仍旧没有一个结果。

大汉是迫于道路遥远,后勤补给艰难,作战成本高,始终难以尽全力,朝廷内部也有掣肘,争议也很大,除非老皇帝发狠,孤注一掷、不顾一切地往安西堆兵马钱粮,否则直接落在安西战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力量不足,而又想要取得丰厚的战果,显然是不足的。

至于大食联军,同样是问题重重,号令不齐,后勤不统一,且也承受着远征的各种麻烦。如论征伐距离,巴格达到怛罗斯,与长安到碎叶的距离,实则差不了多少,区别只在于交通状况以及沿途经济、人口、物产的区别。

而大食联军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个联合上,虽然统一在“圣战”的伟大号召下,但实则是联而不合。

联军主要有四个来源、黑汗、萨曼、伽色尼以及巴格达。黑汗军只是在黑汗国大崩溃后,由新汗哈伦收拢的一些残兵败将,兵力不足,势力微弱,不足为道。

来自于巴格达的军队,实则出自其实际掌控者,布韦希王朝。但是,布韦希王朝这几年也在急剧衰落,在将王朝带入顶峰的君主阿杜德·道莱死后,王朝上层离心离德、争斗不断,东征大汉甚至只是政教权力斗争的一种手段。

萨曼王朝由于地理上最近,派出的军队最多,但此时的萨曼王朝早已衰落,内部分裂的趋势很明显,东征恰恰是一种转移矛盾的办法,因此最为尽力。但另一方面,萨曼人对黑汗人仅剩的怛罗斯具备一定想法,当初两方为了此地,可是发生过拉锯战,几易其手,两国之间算得上是世仇,萨曼人又岂会真心援助黑汗。

因此,在东征开始进入怛罗斯后,这座重镇基本就落入萨曼人手里了,而哈伦汗之所以选择在东征后,专注于去“收复”北部地区,除了那些突骑施部落好对付之外,也是不得已,否则,别管圣战结果如何,他们这些黑汗国复国的种子,很可能提前便被吞并了。

至于伽色尼王朝,算是大食联军中心思最坚定的了,出兵足足一万五千余人,仅次于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眼下还很年轻,建国也才二十多年,只占据了伽色尼以及呼罗珊地区一部,但其国力却是在逐步提升的,农业、工商业生产在其君主苏布克特勤的支持下,日益繁荣,比起被大汉打崩的黑汗以及呈衰落趋势的萨曼与布韦希两国,明显更具潜力与活力。

伽色尼的军队战斗力也不错,在第一次碎叶会战中,表现突出,但也正因如此,遭到了萨曼人的猜忌,要知道伽色尼本身就是从萨曼王朝独立出来的,属于叛臣,至今虽然仍奉萨曼王朝为宗主国,但其自立却加剧了萨曼王朝分裂的趋势,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实力的突厥军事贵族,简直把伽色尼王朝的建立当做革命路线。

本身问题多多,各怀鬼胎,若不是有“ysl圣战”这面大旗在,这第一次联军早就崩溃了。但即便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各国也是矛盾重重,最明显的便是萨曼王朝与布韦希王朝,这二国,一东一西,占据着阿拔斯帝国大部分的地盘,但一个是逊尼派,一个是什叶派,因为教义冲突,曾今也发生了多次战争,异端很多时候确实是比异教徒更可恨……

而对于那些普通ysl教徒而言,圣战的热情可以持续一时,但想要持续一世,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尤其在第一次碎叶会战之,联军败退数百里后,军心便开始动摇了,在之后连续一年多的拉锯之中,很多人也逐渐感到疲惫与厌烦,安拉虽然崇高,但并不能彻底全面控制人性。而不少踊跃参与到东征圣战的人中,实则有不少人,是为过去东西贸易的宣传所迷惑,为大汉的繁荣所诱惑,抱着发财的心思东来的,结果面临的是一干如狼似虎同样想要西进的大汉勋贵将士。

大食联军是这种情况,若不是安西汉军兵力不足,以汉军的高度组织力,早就将之彻底赶回怛罗斯了。

当然,从此番安西的捷报来看,也确实如此。在去年ysl联军第一次兵临碎叶的过程中,安西受创不小,又因为朝廷的“保守”支持,在冒险打退联军之后,不得不继续采取收缩战略,以积蓄恢复实力,连靠近的哈伦军都一时没有攻取。

在接近一年的时间内,东西两方在原黑汗的国土上,各自以碎叶、怛罗斯为基,进行着长接触、短交战的拉锯鏖战。

不过,ysl也是第一次组织这样性质的圣战联军,各方面混乱无比,除了指挥与后勤,后续的补充也是有限的,即便背靠富庶的河中地区,但萨曼王朝是不可能为东征军提供全套后勤保障的。

而大汉这边则不然,限制他们的只是距离与交通,只在多与寡,而少其他乱七八糟的问题。

随着枢密院及兵部各项调配的落实,随着安西军队的换血调整完成,随着各项军事物资的到位,在今年夏初,魏王刘旻再度启动了一次大规模作战机会,主要目的在于将盘踞在碎叶东北杨城的黑汗军消灭,解决这肘腋之患,其次在于继续打击西面的***联军,削弱其军力实力,为后续西进做准备。

这一场仗,汉军准备充分,敌军虽有所应对,但这一回实力翻转,结果则以一种大概率的方式呈现。

杨城便是原来黑汗国的乙寄乌骨城,是黑汗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为了表彰当初杨延昭两千里奔袭敌都的功绩,被刘旻更名杨城,直线距离碎叶城也不过五百里。

当初哈伦借助联军东进的机会,收复其地,招揽那些突骑施部族,许你官职、爵位、财富,苦心经营了一年多,聚众两万多人,虽然大部分只算得上乌合之众,但在安西,实力也算不错了。

对此,安西都督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战前也做了准备的考虑与准备。刘旻这回并没有选择亲自出征,杨城方向交给了杨延朗,怛罗斯方向则由副都督李继隆出马。

战事的进展,有些出人意料,尤其是杨城方向。那些当地的突骑施人最终以一个并不出人意料的方式显示了存在感,临阵倒戈,使得哈伦汗布置在伊丽河的防线直接崩溃,得以让杨延朗军轻松突破到杨城。

事实上,早在去年ysl联军被安西军击退之后,东北部的这些突骑施人就已经有不少人后悔了,有些部族首领甚至秘密遣使联络,解释、表忠心,没有立场,大概就是这些人的存世之道了。

兵临杨城,哈伦汗这回没有任何退却,组织军队、百姓,意欲坚守待援,决一死战,要保留黑汗国的最后一丝威严。

不过,这一回面对顽固的守军,汉军并没有再以将士高额牺牲换取胜利,经过这些年的摸索,那些性能“简陋”的火炮,在使用上终于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在攻城上也显得淋漓尽致。

在安西,兵部前前后后,调拨了两百多门新旧型火炮,即便加上此前的各种损失,也剩下一百五十余门,其中刘旻拨了一百门给杨延朗。

当百门火炮,从各种角度把各种铁制的弹药轰向城头时,守军所有的决心迅速被瓦解,汉军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这颗盘亘在侧后方一年多的钉子。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