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帝扫了一眼礼部尚书,摆了摆手,示意下去。
百里舒也乐得自在:“微臣告退。”
眼见礼部尚书走远后,刘济才说道:“李家少夫人不就是燕小公子的姐姐吗?”
明德帝淡笑,那双精明的眼睛中好似划过什么。
“云州的燕家这两年是不是过的挺拮据的?”明德帝漫不经心的问道。
刘济一听,神情正了不少,恭敬道:“自从燕祎去世后,燕家的确是落寞了,这两年更拮据了。”
明德帝沉默。
刘济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明德帝的身影又收回目光,他知道是因为李家少夫人触碰了陛下所安排的事情,李家的女眷要乖乖的在这汴京,不能出现一丝反抗的行为,如若不让,怎会好过?
李家的下人明面上是礼部安排,却都是陛下盯着李家人的耳目。
李家少夫人竟敢在这个时候要陛下耳目的卖身契。
这不是在挑衅陛下?
“把满家是燕祎留下来的产业透露给云州燕家的人。”明德帝低声说道。
“是。”刘济一点也不意外。
明德帝脚步放慢了许多:“云家那小儿子当真没有前往凤城?”
“是,离开汴京后就跟丢了,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那日杨瑛把这个消息故意透露给李苏彧,也不知李苏彧把这个消息透露给燕回没有,透露给燕回的话,或许燕回也不会留意云缙的事情,怎么说现嫁了人,与先前交好的人都疏远了吧。”
刘济说着抬眸小心翼翼的看着明德帝:“陛下,奴才觉着那东西应该没有在云家,当年先帝让小皇子带着玉玺与遗诏离开汴京,云家怎会把遗诏拽在手中?陛下不是怀疑玉玺在燕祎手中吗?或许遗诏也在燕祎手中,毕竟先帝可是很相信燕祎的。”
明德帝冷哼一声:“这些年英国公明里暗里的都在表现着先帝遗诏在他手中的样子,你真以为英国公当真是说说而已?”
“那……云家都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遗诏,看来是真的被云缙带走了。”刘济虽然有很多疑惑,但明德帝都如此说了,他只能顺着明德帝的话附和道。
“加大力度,必须尽快找到云家小儿子。”明德帝吩咐后,衣袖一甩,一手背负在身后,大步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刘济微微叹气,前段时间都盯着英国公与云贵妃了,偏偏漏掉了云家那个小儿子,从汴京逃走后就没了下落,也不知往哪里逃了!
——
未时三刻。
礼部的人把李府上下的下人卖身契送来。
燕回接过手的时候,一脸笑意。
“李少夫人,这可是陛下亲自为你们府上挑选的人,可不要辜负了陛下的心啊。”礼部的人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
燕回把手中的锦盒交到岁秋的手中,说道:“当然,陛下的心,李家怎能辜负。”
“那就好那就好。”礼部的人说着就要告辞:“那在下就先告辞了。”
“榆安,送客。”燕回吩咐道。
榆安走至礼部的人身边,说道:“请。”
待榆安带着人消失在视线中后,燕回唇角的笑容瞬间消失,这明着的敲打还真是有意思。
明德帝心胸可真是狭隘,一群女人也要盯着,内心深处是有多怕李苏彧谋反?
甘冈转身往内院走去的时候,身后就想起了燕时的声音。
“姐。”
燕回转身,看向燕时,原本冷凝的眸子立即幻化为柔和:“怎么来了?”
燕时走近燕回:“刚刚与太子分开,路过,便来看看你。”
燕回侧眸看向岁秋,岁秋会意,端着锦盒走近内院。
“我们走走?”
燕时见姐姐眉间没有以往那种淡淡的愁容,心里也放心了不少。
“这府中全是耳目,坐在一个地方谈话危险呀。”燕时解释着。
燕时蹙眉,往周围不远处忙碌的下人们扫了一眼,低声道:“官家的人?”
燕回轻嗯着。
燕时眼睑微微挑了一下:“照着姐姐的性子能忍?”
“你也说了是官家的人,谁敢明着解决?”燕回淡笑,侧眸看着比她高了许多的少年:“你与太子关系很好?”
“不好。”燕时直言。
燕回收回目光,也是,燕时怎么可能与太子交好?如果不是官家特意的安排,他从不会去结交太子这类的人。
“李苏彧对你好吗?”这还是燕回回到汴京后,燕时第一次这么问:“李家这些人对你好吗?”
“好。”
燕时剑眉竖起,脚步放慢了许多,侧头看着姐姐:“李苏彧不知道我们的事情吧。”
“知道。”燕回知晓燕时在顾忌什么,她轻声解释道:“阿时,李苏彧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从小耳目晕染的东西与他不一样,你不能以我们的角度去看待他,从某种角度上看,我与李苏彧都背负着同样的使命。”
“你知道的,武将若遇不到一个明君,下场都会很凄惨,更何况还是功高盖主的李家。”
燕时皱起的眉因着燕回的这番话渐渐抚平,他平声道:“照着我这么久来对明德帝的了解,他应该是想做一位军权与皇权共有的帝王。”
燕回只是轻笑一声。
“所以李苏彧此番前往北疆,会很危险。”燕时又道。
燕回眉头紧皱:“我知道。”
“王魄是明德帝有意放走的。”燕时跟着燕回穿过一个垂花门,声音拉得很低:“姐,我们应该加快脚步了,若李苏彧在北疆出了什么事情,李家的兵权绝对会以最快的速度落入明德帝的手中,到那时,什么都晚了。”
“可是阿时,眼下北疆不安生,西夏步步紧逼,李苏彧没有任何的退路,我们的事情可以先放放。”燕回到底心软了,她也不可能让李苏彧陷入两难的境地。
“那就先放放。”燕时淡笑,抬手抚平燕回皱起的眉:“而且,我还有一个法子,只要姐夫不会有危险,我们可以从另一件事下手。”
“什么?”
燕时道:“先帝的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