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到了八月,在荒地里种植的土豆也到了应该收获的季节。
之前阿典术的失踪不是没人过问,金军将领也派了人过来趾高气扬地找苏酥问话,却被苏酥直接斩杀,气得金军将领想要直接发兵。
但看到大宋驻守郾城的士兵们每个人都精神饱满,装备齐全,是精兵里的精兵,而且还没到收获的时节,就算赢了也没多少战利品,这才打消了发兵的计划。
不过现在,大宋的粮食开始收获了,金军将领们也开始了出兵的谋划。
但苏酥可不在乎这些。
现在她正在荒地里带领郾城的父老乡亲们收获起了土豆。
“各位父老乡亲,我们先来检验一下土豆的亩产有多少,适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各位每十个人选择一亩地快速收获土豆,我们统计一下产量。”八壹中文網
苏酥对每个人说道。
要让每个人心甘情愿种植土豆,就要让他们意识到土豆真的可以亩产几千斤,土豆真的可以吃,而且还好吃。
今天,苏酥就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很快,在士兵们的带领下,郾城的父老乡亲们开始麻利地按照苏酥教的方法收集起了土豆。
“苏大人是真的没有骗咱们呐,你们看这一个个土豆,都有拳头这么大,这亩产怕得上四千斤了嘿嘿。”
“老王头就你话多,快点收拾完,苏大人等着呢。”
“就是就是,老王头你怎么这么磨蹭哩?还不如我们家的大黄,吃那个都赶不上热乎的。”
老百姓们有说有笑地收集起了土豆,他们捧起的是土豆,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他们的脸上有笑容了。”
苏酥满意地笑了起来。
“回禀大人,北庙村荒地一共种植了七十亩土豆,现在已经全部收获完毕。”
衙役恭敬地对苏酥说道。
就算不称重,也能很轻易地用肉眼看出今年的收成绝对不低。
“好,谢师爷,接下来你让每亩田地的负责人称量该亩田地里的收获,你进行汇总,计算出平均每亩的产量,各位父老乡亲们,麻烦你们配合一下谢师爷。”
苏酥笑呵呵地说道。
“遵命!”
“都听大人的!”
父老乡亲们乐呵呵地说道。
“一号田,一亩地,收获四千三百斤,”
“二号田,一亩地,收获四千二百斤,”
……
“六十九号田,收获三千九百六十斤,”
“七十号田,收获三千九百斤。”
父老乡亲们扯着嗓子大声喊道,每喊一声,周围旁观的百姓们都跟着鼓掌呐喊。
“回禀知县大人,这次在北庙村荒地种植的土豆一共七十亩,总产量二十八万六千五百二十斤,平均亩产四千零九十三斤,实现了我们亩产四千斤的预期。北庙村一共两千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得一百四十三斤。”
鱼宝骄傲地说道。
“好!”
听到鱼宝的话,每个人都兴奋不已地鼓起掌来,原本没人用,没法种植的荒地,在县令大人的改造下,变成了可以种植的肥沃土地,更是引入亩产四千斤的作物,让他们可以吃饱肚子。
现在他们后悔的就是没有把所有的土地都种上土豆。
“好,那接下来,让谢师爷教大家如何食用土豆,大家跟着学,以后这土豆就要作为咱们应对饥荒的主要作物了。”
苏酥微微一笑。
“来,大家看我这里,其实土豆的做法和吃法有很多种,我们先来说最简单的,就是直接烧水把土豆煮熟就可以直接当主粮了,大家跟着我做……”
鱼宝一边说一边示范,北庙村的父老乡亲们也跟着鱼宝的做法照葫芦画瓢,大约两刻钟后,土豆就煮熟了,看着鱼宝的吃法,父老乡亲们终于吃到了土豆。
一入口,就只觉得软糯与香甜(有饥饿的原因在里面),和周围人对视一眼发现周围人眼里的惊喜后,每个人就开始直接狼吞虎咽了起来。
喵的,这土豆真的好好吃!而且产量又高,简直是上天赐予的食物!
“慢慢吃,别噎着。”
苏酥一脸喜悦地看着这些狼吞虎咽的百姓们,他们已经很久时间没能这样吃饱饭了,但是从今天开始,自己会保证他们每天都可以吃饱饭。
“好吃吗?”
鱼宝兴奋地看着父老乡亲们。
“好吃,太好吃了,老汉我活了七十年,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一个老人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说。
“哈哈,这土豆还有其他的做法呢。它不仅可以做饭,还可以做菜呢。你比如说我们把它切成丝,切成块……”
鱼宝化身厨师开始现场演示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道道土豆做的菜就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蒜香土豆片,蒜香土豆丝,炸土豆片,糖醋土豆,薯条,薯片……
看着摆放在他们面前这些琳琅满目的土豆做的菜,尤其是闻到这些菜散发出的香气,所有人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这也太他喵的好吃了吧?
“各位尝尝看,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回去后也可以仿照谢师爷做的方法,拿土豆做着吃。本知县宣布,今年的土豆大家全部拉走评分,不用上交给官府。”
苏酥笑着看向所有人说道。
“谢谢苏知县啊!”
“青天大老爷啊,我活了八十年终于见到青天大老爷了!”
百姓们纷纷跪下感慨道。
“没有没有,百姓们听我说,这些粮食都是你们自己生产的,你们传唱的戏曲都是你们创造的,你们才是最伟大的人,我要谢谢你们,以后我还需要你们的帮助,来让咱们郾城变得越来越好。”
苏酥一脸笑意地看着对面的百姓们说道。
这些百姓是真的很淳朴。
即使饿着肚子,也知道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坚守着自己的底线。
“放心吧,苏知县,我们相信你,只要你有想让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读过书的秀才的带领下,百姓们纷纷对苏酥说道。
这是他们的心里话。
百姓的心里有一杆秤。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加倍对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