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让王闻谦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心里想着,切,肯定是笃定同学们没空去她那犄角旮旯的农家乐。
他不,当初黎西溪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他打定主意要拉上几个老同学一起去黎西溪那边的农家乐,看看这人辞职了,回老家还能搞出什么明堂。
他知道黎西溪上学的时候一有时间就是在打工赚取生活费,肯定也没什么钱,说的好听叫农家乐,估计就是她老家平房两三间吧!
今天先不跟她计较,等回头他组织着同学们到了那边农家乐,再看到黎西溪的窘迫,家境贫困,哈哈哈......
王闻谦想到这个画面不禁在心里笑出了声,这人还真是小肚鸡肠,不就是上学的时候他追黎西溪,人家不同意,就记了这些年,也不知道他怎么追上自己女朋友的,
------
黎西溪回去后没两天,才发现村里的村长换人了,原来的村长年纪大了,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上头领导就指派了一位大学生村官过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马思思这一来就对村里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里面最让她在意的事情就是黎西溪回家来开农家乐,可谓是一己之力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还增加了不少工作岗位。
黎山村这块地方以前都没什么人知道的,现在却经常有游客过来游玩,不都是靠这家农家乐嘛。
等黎西溪回来后,马思思就放下手中的工作来找她聊天了,和黎西溪简单沟通过后,就把话题聊向关于乡村振兴这方面了。
在马思思看来,这农村想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可这黎山村连一所小学都没有,孩子们要上学都要翻过一座山到另外一个有小学的村子里,这长期以往,为了孩子,有本事的村民都会选择搬离,人能不流失嘛!
可是想要在村里建一所小学,也是要钱的,这边马思思向上面提议,建小学是没问题的,小学建设好后可以派老师过来,只是政府还欠着债,这建学校的钱上只批了十二万块给她。
马思思这不就把念头打到了黎西溪身上,在她看来,这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家乡创业,肯定是对家乡有感情的,更何况,据她观察,农家乐的生意非常不错,不然也不可能三天两头地改造,要是没钱挣,谁还费那事。
黎西溪得知了新村长的来意后,楞了楞,自己都没想到这一点,现在村里也没几个孩子,还都是两三岁、四五岁的,在外打工的父母没时间看孩子,就把孩子放在了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
等孩子大了,能自理了,父母就把孩子接到身边去上农民工小学了,要是父母没了的或者不方便的,孩子就得送到山外的一所小学,来回及其不便。
黎西溪点点头道:“是该建一所小学了,我之前都没想到这点呢,还是村长考虑的比较周到,这小学的位置定下来了吗?要起多大的?”
马思思面露难色的表示:“上面领导是同意了,只是这钱批不下来啊!你知道的,咱们这一块儿,都比较困难,政府也欠着债呢。”
听了这话,黎西溪明白了,这是来找她赞助捐款的吧!
于是笑了笑,说道:“这起一所小学要花费多少啊?”
马思思一听有戏,从自己随手携带的包里面拿出成本报价单,开口说道:“这是我找了附近的建筑公司给出的报价,我是这样想的,咱们这边人不多,教室起一层就足够了,但是这支教老师也得住宿,这老师他们就住二楼好了,还要有一个操场,可以放一些活动器材,加上课桌书本杂七杂八的加起来最少也要三十万出头了。
其实政府已经给批了十二万了,但这确实是不够用,起了教室,老师就没地方住了,那就更没有老师来了。”
马思思说完,眨巴眨巴地看着黎西溪。
黎西溪从这位新村长掏出成本报价单时后,嘴角就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好家伙,这是有备而来啊!
不过,在村里建小学,是好事,她没理由反对,加上现在自己也挣得不算少,回馈村里也是该做的,这笔钱自己也承担的起,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黎西溪点点头,喊来顾平意(会计),和他说了这件事,让他后面和马思思做好对接工作,该给钱的时候可不能含糊。
马思思没想到这事儿这么顺利就解决了,她还以为自己起码也得跑个好几趟呢,激动地握住黎西溪的手,说着替孩子们谢谢她。
黎西溪自觉不敢当,连忙摆摆手,并留下新任村长吃了顿中饭,吃完中饭后,马思思就风风火火地走了,这学校建设是一天都不能耽搁,希望能赶在九月开学前建好,这样不仅仅是黎山村,附近其他的几个村子上学也方便多了。
这中午新任村长来店里吃饭,那些个来农家乐当服务员的黎山村村民不也挺好奇的,新村长来这儿干嘛,这也不是需要隐藏的秘密,马思思就如实说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村里众人自是开心不已:
“太好了,咱们村终于能有一所小学了啊,我那孙子是不是也不用冒着风雨还要翻山去上学了,到时候我孙子是不是能回来上学了啊?”
问话的这位大爷,他儿子儿媳多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只留下一个三岁的孙子和八个月的孙女,这些年来照顾他们可不容易,又离不开身外出打工,现在孩子们大了,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好在黎西溪在村里招人,他还是第一个报名的,他的工作就是负责公共区域的卫生,挣得钱养活两个小孩倒是不成问题。
现在他孙子八岁了,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孙女五岁,还没上学,他上班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到邻居大娘家和她小孙子玩,过一两年不也要上小学了,这下可好了。
两孩子上学都近多了,就在村里,他都能早上送完孩子去学校再来上班了。
“可不是咋的,我侄孙是隔壁村的,今年也该上小学了,咱们村建的小学可比大山那头的学校近多了。”一位大娘也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