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去的,我们待会儿再商量,先吃饭,锅里还给你留了饭菜,应该还热乎着呢。”
小儿子被恶人给带走了,宋清月哪里有胃口吃饭?可是当宋清月看到桌上的饭菜,已经是一点儿热乎气都没有了,只好先说吃饭的事儿。
她不吃,但她也不能放任男人和孩子在大冷天的吃冷了的饭菜。
“行,我先给你们热热菜,这菜都凉了。楠哥,咱家得填个泥炉子,不然,再冷一些的时候,吃饭就要不停的热菜了。”
“嗯,回头就添上。”
叶宗楠觉着,还是得让他媳妇忙起来,忙起来了,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等宋清月将饭菜都热了一遍,这一家子才正了八经的吃上了晚饭。之前,爷仨光顾着说话去了,都还没怎么吃。
吃过晚饭,叶宗楠拍板决定,明儿一早,叶宇枫带着叶安宁去追赶老宅的队伍。
虽然立即启程可以尽快的追到人,可是他们这次出门,不是去县里,更不是去镇上。甚至去灵州城,都可以轻简上路。
可是,他们这次的目的地是几千里之外的江南。还是在寒冷的冬季出门的。
要准备的东西,不是一星半点。
一晚上的时间,虽然不够备齐所需之物,但总归是有所准备了。
再一个,爷仨已经改了主意,制定了要探寻叶宗楠身世的计划,自然也就没那么的迫切的要将叶安然给带回来了。
宋清月虽然还是担忧居多,不太想让两个孩子再去冒险,但她还是遵从了自家男人的意思。
再说,她也确实不放心小儿子一个人面对老宅的一群人,尤其那些人里,还有一个对他们家恶意满满的叶宗栋。
宋清月安慰自己,三个孩子在一起,总归是可以相互照应一些的。
既然两个孩子要出远门,要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宋清月这个时候,也没时间去担忧和难过了,要做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
宋清月赶紧收拾了碗筷,后院的牲畜还没喂,还得烧些热水给家人洗漱,然后就得给两个孩子收拾衣物,准备干粮了。
叶安宁看她娘忙碌了起来,也跟在后面打下手。她要出远门了,后面就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没法给家里的动物们加餐了。
大黑、大黑黑、大花,叶安宁得喂它们些凝灵水。如果这三个家伙能够更加聪明一些,也好在家保护她娘。
而且,如今已经有了源源不断的凝灵水,叶安宁使用起来,手也不再软了。
猪啊、母山羊、其他的鸡啊、兔啊啥的,就再喂些加了璀蜜的好东西吧,长得快一点儿,也让她娘在家省省心。
毛驴大红,好吃的,自然是更不能少了,毕竟这次出远门,可是要它出大力的。
是的,大家已经都一致决定了,驴车就让叶叶安然和叶安宁赶着去江南。
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大红很有灵智,平日里知道路线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人赶车,大红自己就能找着路去了。谷
而且,因为叶安宁时不时的给大红加些餐,家里喂得也好。大红的体力,比一般的马都不差的。起码老宅的人买的马,就比不上大红。
两个五岁的小孩子,跟着老宅的人去江南,有了体力好,又懂事的大红,叶宗楠和宋清月都会放心不少。
说起来,老宅的人买马的时候,叶宗楠也是出了银子的。三十两一匹马,四个分出去的儿子,每人出了二两。
剩下的,叶老头自己出的。
本来,一开始叶老太太想让每个儿子出五两的,可是刚把儿子分出去,一个儿子分了十两,再要回来五两,几个儿媳妇死活都不同意。
儿子们也不乐意,最终每人出了二两。
当然,每个儿子分十两的,不包括叶宗楠,但是叶老爷子说,他去江南,叶宗楠忙,不能侍奉在身边,出银子是应该的。
叶宗楠也不想为了二两银子和老宅的人掰扯,这银子他就出了。如果叶宗楠早知道老宅的人会悄无声息的偷偷带走他儿子,那二两银子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的。
叶安宁跟着她娘,在暗戳戳的搞小动作——给后院的动物们加餐。
叶宗楠和叶宇枫回了正屋,商量路线,以及推测老宅的人有可能选择的路线。
从灵州城去往江南,中间隔着五个大州,途径十多个大中型城池。官差、商人常走的路线,基本上算是固定的。
因为这样的路线,一是官道,二是道路相对的平坦,三是路线得安全,尽量不会经过山寨土匪存在的山头。
这段时间,因为要去江南销货、进货,叶宗楠也看了不少的书籍。当然,书籍都是叶安宁找给她爹的,都是关于安晋王朝各个州城的特产、风俗等内容。
叶宗楠选择的路线,尽量还是按照去的路线是销货,回来的时候,是进货。
至于叶宇枫和叶安宁的路线,他们没得选,他们要紧跟叶老头的路线。不过,如今推测叶老头的路线,还为时过早。
因为叶老头他们是打算去灵州城,跟随车队上路的。
所以,叶老头他们的路线,很大可能会和叶宗楠选择的路线是一样的。
因为明日,叶宇枫就要带着叶安宁离开了,他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见面的机会。
所以,叶宗楠还和叶宇枫商量了互通消息的途径。路线相同的话,可以在大城池的有名的全国连锁店留下消息。
如果他们所经过的城池不一样,也可以通过飞鸽传书。
可惜,眼下,他们家没养飞鸽。叶宇枫手里倒是有些特殊的传递消息的方式,但是不适合拿出来用。
不过,叶宇枫倒是没有将这情况当回事。因为还有解决的法子,后面他还要给他爹弄易容面具回来,到时候让送面具的人,再带一对信鸽来就行了。
叶宗楠和叶宇枫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策论之后,也开始帮着宋清月给两个孩子准备起了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