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廷外廷更是早早得到了消息,说是马上陛下就会将税监权从内廷移交给内厂,高士达和汪直更是担心,早早聚齐了两厂的一众首领太监,连同内廷十二监,集思广益,头脑风暴良久,预备出了种种刁难的法子,就等李承道和内厂的人上门了。
可是李承道却突然主动请旨,要领着神机营去山中实操演武,而李承道走了,内厂的人手也迟迟没有登门,这更让这些一肚子坏水的内廷大人们,一时间有些不明所以。
高士达和汪直诧异之下,派出人手前去打听,这才听说如今内厂新任了三大档头,正带着内厂一棒子大兵四处联络那些跑长途卖苦力的车马行合作,组建内厂的情报机构。
听了这消息的高士达和汪直,几乎笑的岔了气,一时间都觉得高估了李承道了,一来鹿丁一、马忠和于宫,听都没有听说,打探之后得知,这鹿丁一不过是一个白丁,之前并无官职,马忠一介武夫,如今也不过是李承道手下的亲兵首领而已,至于那于宫,更是离谱,居然是个色目人!
二来和低贱的车马夫合作,高士达和汪直真是觉得这内厂此番作为实在是丢尽了厂卫的脸面,先不说这车马行才能赚多少钱?就说这些车老板子,在当时本就是社会底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长期和这些人厮混在一起,朝廷厂卫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高士达和汪直笑过之后,对于李承道和内厂的谨慎慎重一扫而空,要不是如今彼此处于一种互相争执的敌对状态,高士达和汪直都有些同情李承道和内厂了。
既然内厂一时间没有这个能力和胆量找上门来接受税监权,索性大方一些,高士达和汪直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决定,暂时东西两厂的人先不要去找内厂的麻烦。且看看这新任的内厂三档头是否识相再说。
至于外廷的文武大臣们,听说了皇帝陛下如今在两厂一卫之外,居然又下旨武王李承道殿下新组建了内厂,纷纷向着朝中老臣联名上书,要求众位位高权重的老大人们,在内厂如今立足未稳之际,发动朝廷中各部大臣的口诛笔伐,劝谏皇上撤了内厂。
可是有这样想法的毕竟只是一群文官,李承道有一种老将撑腰,加之在经筵上的表现,收获了武将阵营的大力支持,因此,文官的所谓的上书劝谏,在一众武夫的齐心合力之下,破灭了。
说到这里,宰相孔明也是出了大力气,朝中文臣中,不少老人如当日经筵上的李希阳和王金鳌等人,自从上次李承道表现出于孔明决裂的关系之后,两位老大人便将孔明作为自己的座上宾进行拉拢。
这一次,李希阳和王金鳌见群情激愤,有机可乘,希望利用当下这个机会劝谏皇帝陛下打消设立内厂的这个心思。
但是文官以宰相为首,两人便决定密约孔明商议此事,孔明听说了两人的计划,看了两人貌似一番推心置腹,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言论之后,眼睛一转,计上心来,拱手说道:“两位老大人如此信任孔明,孔明自当竭尽全力,只是以现在来看,内厂恐难成气候,这样的话,便由着他折腾又能如何?
李希阳闻言,摇了摇头,说道:“宰相大人,此言差矣,虽然这内厂行为软弱,难成心腹大患,但是也要未雨绸缪,以防其将来尾大不掉,定成后患啊!”
“是啊,”王金鳌闻言,也上前劝道:“宰相大人,李大人所言极是啊,如今趁着内厂还未成势,如果能够发动朝中大臣的力量将它铲除,势必可以叫两厂一卫有所顾忌,不敢胡乱干涉朝政!”
两人说完,齐齐看向孔明,孔明脸上似笑非笑,手中羽扇摇曳。
李希阳冲着王金鳌使了个眼色,王金鳌当即会意,上前劝道:“宰相大人,我知道你与武王殿下有旧,殿下手下也有不少您的旧相识,可是万事还是要以天下苍生为重啊!”
孔明微笑说道:“两位老大人误会了,孔明并无此意,武王殿下与我有知遇之恩,然而孔明也自知身负重任,天下苍生面前,个人情感不值一提,不然当日孔明也不会上书陛下,说明武王殿下举止之荒唐!”
李希阳和王金鳌一听孔明这话,心中一阵狂喜,看来有门啊,正要加大攻势,却听孔明继续说道:“两位老大人,我考虑不是个人的情感得失,而是这内厂对于朝廷和天下究竟是个什么作用?这朝廷中有无内厂,到底哪个更为有利!”
李希阳闻言,眉头一皱,王金鳌更是直接不以为然地说道:“宰相大人莫不是糊涂了?这两厂一卫成立许久以来,何时做过一件半件有益于朝廷、有益于百姓的事情吗?有两厂一卫不够,难道还要再添上内厂这一只恶虎吗?”
孔明闻言,轻声笑道:“李大人,王大人,你们有没有想过,这内厂之虎和两厂一卫,虎视眈眈的可都是这内廷的税监权啊!”
李希阳和王金鳌闻言,眼神攸地一亮,不约而同地说道:“两虎相争?”
可是随即,李希阳犹豫了一下,说道:“可是宰相大人,我看内厂处处避让,成立至今也有些日子了,可是却从不与东西两厂一卫争锋,这税监权也是皇上放话要移交的,可是这内厂的三个档头,有皇上口谕都不敢去找高士达和汪直,这样的内厂,能称得上是一虎吗?”
孔明闻言,羽扇轻摇,说道:“两位老大人,千万别忘了,这内厂的背后可是武王殿下,这位年轻的王爷如今虽然做了富贵闲人,可是这位的声势,可是那帮宦官无论如何比不了的!就冲着这样的背景,内厂绝对有能力与
两厂一卫抗衡一下!”
说完这话,李希阳的脸才舒展了一些,孔明继续说道:“而且两位大人有所不知,对于内厂这位年轻的大档头鹿丁一,孔明私下可是调查过,此人虽是庶民出身,但是有武王撑腰,他却还能这般蛰伏隐忍,不露锋芒,这可不是一个庸人干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