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上的风波虽然让戈文犹如吞了一只苍蝇般恶心不已,不过戈文并没有因此而因噎废食。81中Δ文』网ww┡w.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有奇葩的观点和奇葩的人出现,这一点放之四海而皆准。君不见后世庄丰源案生十年后的现实打了多少所谓香港精英的脸,又让多少国人哈哈大笑。有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不作死就根本不会死,一些人要自己作死,作为旁人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至于艾青老先生的心情,戈文只能期望他保重身体,并尽量为本次交流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随着第三天《明报》上市,戈文终于无法像以前那样悠闲了。在这一期的副刊上,《明报》的编辑在戈文的“横戈”专栏前添加了编者按详细的介绍起了戈文内地作家的身份以及他的创作经历。
于是好多天里让一众香港读者疑惑的这个疑问被《明报》公布了答案。
《明报》的读者群本就是香港的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群,因此对《明报》副刊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散文好手,大家一直都疑惑不已。
因为戈文真的像是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之前全无痕迹。以至于有些人猜测他应该是香港某个知名作家的马甲,又有些人猜测他会不会是台湾那边的新晋名家,不过有一点,大家都确信无疑,那就是戈文必定是一个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中年或老年,不然也不会知道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历史典故。
可是这一期《明报》副刊的编者按却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戈文才27岁?!
戈文竟然是内地来的作家?!
戈文竟然是去年中央广播电台播放的《大国崛起》和《明朝的那些事儿》的作者?!
很多人想起了84年国庆他们关注过的内地大阅兵,很多人想起了去年香港因为《大国崛起》广播而掀起的讨论热潮,很多人想起了去年接档《大国崛起》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有多少人因为这档广播而主动去了解明朝的历史,惊叹老祖宗的底蕴。
啧啧,怪不得他写的历史散文这么好呢!
很多人继而感慨起来。
不过,戈文真的才27岁吗?这也太鬼才了点吧!
原本就因为突然冒出来的散文大家好奇不已的香港读者在了解到了戈文的身份后,心中的好奇与惊叹更加的浓郁。
于是几个原本以为报社竟然公布了戈文的身份她们终于可以轻松一点了的《明报》接听热线电话的小姑娘们再次手忙脚乱气喘吁吁。
啊啊啊啊啊……我要辞职啊!
讨厌的查老板!
讨厌的戈文!
几个小姑娘内心的委屈不为人知,因为历史从来不会为普通人而停下脚步。
呃……不对,要把写了《香港往事》的戈文除去。
不过就算是戈文也没有注意到有这么几个小姑娘因为他而累死累活。
1985年8月的这些天,国际形势一如往常,香港如平常一样的忙碌和平,可是这一天已经久已平静的香港终于掀起了一个让所有媒体兴奋的热点。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又或者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为抢收视率而一直都在相互较劲的香港无线电视台、香港亚视电视台的户外记者于《明报》副刊刊登出编者按的当天上午就齐聚香港半岛酒店,一边相互提防一边和酒店前台打听内地来的文化交流团的负责人房间。而像《天天日报》、《头条日报》、《星周刊》、《香港商报》等一众香港八卦小报更是见针插缝的到处询问酒店工作人员戈文住在那个房间。八壹中文網
这乱哄哄的景象,直到此行专门负责交流团外联工作的一位来自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出面才最终制止下来:“各位抱歉,戈文同志现在并不在酒店里,还请大家配合一下,不要打扰到酒店的正常营业。”
“他去了哪儿?”
“你们不会是把他藏起来了吧?”
“我抗议,我们媒体有自由采访的权利!”
……
面对眼前这群或恬着脸询问或语言威胁的同行,这位曾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国采访过他国政要的新华社精英面带微笑,举止得当,以一当十直接将这群渣渣清出了半岛酒店,让已经焦头烂额的半岛酒店外籍当班经理竖起了大拇指,“你的,厉害厉害!”
一边用英文谦虚,新华社精英一边在心里吐槽,你一个英国人学什么小鬼子!
而戈文不在半岛酒店又在哪儿呢?
那天晚上金庸向香港的文化界介绍了戈文,当时在场的除了一众作家、评论家之外,还有香港几大纸媒的总编或编辑。
而能够被《明报》老板金庸认可和邀请的纸媒编辑们那个不是精英又或者说是人精。
面对突然出现的戈文,这些编辑早在第一时间就反应了过来,香港近期的热点看来就全在这个人身上了!随后大家在晚宴上和戈文各种互动,并且还对竞争对手各种扯后腿。
当时《明报》的总编辑王世瑜眼见情况不妙,而老板金庸却只顾和一群文人扯什么立法,只得连横合纵,与众纸媒编辑定下合约——公布戈文的身份,必须由《明报》来!等《明报》公布了戈文的身份后,大家一起对戈文进行一次采访,至于采访怎么写,各凭能力。至于再往后各家想对戈文进行专访,就由戈文自己来点兵点将。
王世瑜这个最大限度避免内耗、保证公平的办法得到了包括《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大公报》、《文汇报》等一众纸媒编辑的一致认同,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一幕。
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里,穿着休闲的戈文靠着椅背坐着,他面前的桌子上一杯咖啡正散出浓郁香气。在圆形桌子的对面,或站或坐着好几个人。有人拿着相机正在拍照,有人握着笔快的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还有人注视着戈文好奇的问着问题。
“所以你还是巴金先生的徒弟?”一个记者几乎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用略带嘶哑的声音重复道。
在这个记者的旁边,其他人也都是一副惊喜若狂的表情。
也无怪这些记者激动了。
那是巴金啊!
整个香港,如果说哪位内地作家的名气最盛,最让香港人敬佩的,那非巴金莫属了。
自1953年,香港中联公司改编了巴金的同名小说《家》后,巴金的作品就6续在香港被改编成电影。而且早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巴金的作品,《繁星》、《香港之夜》、《鸟的天堂》、《机器的诗》、《灯》等等等等,说巴金影响过香港好几代人,那是丝毫都不夸张的。
而等香港自七十年代末和内地恢复通信以来,巴金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香港报纸上开辟专栏的作家。他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的《随想录》专栏,引得香港的报刊竞相转载,并迅掀起了长久不衰的“巴金热”。
现在大家竟然从戈文的口中得知他是巴金的弟子,这样的新闻一旦刊登,势必在香港掀起巨大的波澜。
“呃……这个有什么问题吗?”戈文被周围好似吃人的目光盯着,有些不自在的换了个姿势。
“没有没有。”
“挺好的。”
“我可是非常崇拜巴金先生的!”
“……”
几个记者刷刷刷的在本子上记了下来,然后一个记者又问道:“你觉得巴金先生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戈文想了一下认真回答道:“是他的精神!良知、责任、自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戈文,从《大国崛起》一文能看出你对国际形势和政治也有一定的研究和思考,请问戈文你对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们有什么建议或者看法吗?”一个记着突然将话题转向了现在香港很多人关注的基本法起草上。
戈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早在知道有这样一次采访时,戈文已经预料到自己势必躲不过这样的问题,他还专门为此向艾青老先生做了请示。
戈文还记得当时艾青老先生并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回答,而是聊起了那天晚上宴会最后的思想意识争锋,然后问他是否认可那些所谓的民主派的言论。当时戈文当即就摇头说,如果真的把香港交给那些夸夸其谈的民主派,恐怕香港很快就会变成民粹,继而失去繁荣和稳定的局面。等戈文说完,艾青老先生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然后欣慰的告诉戈文你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足够了。
“纵观整个历史社会展,‘一国两制’这样的制度都从未出现过,这种科学构想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空前的。我觉的香港的基本法起草委员们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再有就是现在香港人的政治制度也不是实行的英国制度或美国的制度,所以今后也不应该照搬西方的那一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提交草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