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被万众期待的《明朝的那些事儿》火了!
戈文吸收了前世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叙事风格,写入了自己对明史的苦心研究和质疑,综合了自己的文笔和后世的网络妙语,最终形成了戈文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八一中文网w<w<w<.≤
他的书又经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精彩剪辑制作,就像是一场饕餮大宴,带给听众朋友们听觉上的无比享受。
这时候无论是电台还是电视台,对于收视率都还没有专门的统计渠道,只能通过热线电话、听众来信以及一些调查手段来大概的估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明朝的那些事儿》没几天,打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热线电话和寄给电台的听众来信就开始泛滥起来。
电台的接线员姑娘们每天接电话接的手都肿了。
偏偏这个时代家里有电话或者说是能打起电话的都是些非富即贵的人,无论学识,无论思想觉悟都是较高的一群人。这一通电话说的,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没有一个小时根本说不完。
这个年代大家对待工作的热情都还蛮高,认真细心是每一个工作者的本职。
于是接线员姑娘们只能由着电话里的听众信口开河,屡次想要打断也都被对面兴奋的声音所干扰,没法子只能硬着头皮欲哭无泪的应和着。
台里几个接线员姑娘原本还对戈文相当崇拜,刚开始还和热情的听众互相讨论《明朝的那些事儿》,相互抒一下感受。
可没等几天,她们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都是对戈文恨之入骨,有的还在自己买过的刊登有戈文文章的杂志书籍中暗暗的画圈诅咒他。
至于听众来信。
好吧,平时存放信件的那间屋子里的隔板上已经再也放不下信件了,就连房间里的空地都快堆满了,人进去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
整个广播市场,整个中国大地,都被一部《明朝的那些事儿》惹得沸沸扬扬不得安宁。
关于明朝的建国史,关于朱元璋的生平,关于戈文所写的那些有趣但让人感动甚至引起思考的话语都是最热门的话题。
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一应俱全才开始行动。
要知道,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见皇帝也着实是个美差,甭管表现如何,混个脸熟才是正理。
请大家务必相信,长得帅除了好找老婆外,还容易升官,这条理论应该是靠得住的,夏先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
其实统治王朝就是经营企业,只不过治国这一摊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税、还要应付工商检查、安全检查、消防检查,逢年过节还得上贡,流年不利还会亏本破产。相对而言,建立王朝这笔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启动资金过高(要敢拚命),经营周期不定(没准明天就牺牲)外,只要一朝成功,就立马鸟枪换炮。从此不但不用交钱,还可以收别人的钱,想收多少自己说了算,除了你管别人,没人敢管你。
在清除敌人脑之前,必须先扫除一切外围和帮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所谓掺沙子、挖墙脚是也。
虽然这套把戏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却屡试不爽,而要使出这一招,也并非凡人可行,要知道,突然之间悲从心头起,鼻涕眼泪说下就下,毫不含糊,对脸部肌肉和中枢神经的技巧控制已到出神入化之地步,百年之后,犹让人叹为观止。
……
这些诙谐有趣的段子,看上去仅是玩笑之语,却一笔道尽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也无意中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某些丑态鞭笞的一干二净。
而除了搞笑之外,同样也有一些话,让听众们听得无比的动容和无比的自豪——
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
“即使日后身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是的,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要隐忍,要忍受痛苦和折磨,要坚强地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胜利的希望。
但隐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终将爆在最后那一刻。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说来这种行为有着很多称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飞蛾扑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
就在外界都为着一部广播剧而如痴如醉、患得患失的时候,戈文在做什么呢?
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明朝的那些事儿》时,戈文为了换脑子也为了感谢那么多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他放下了笔,在四合院里和大家一起旁听了广播剧,当天夜里和大家一起喝的酩酊大醉。
第二天戈文又回到了书房。
依旧埋于故纸堆中,依旧研究着明朝的历史,依旧专心的写着属于自己的《明朝的那些事儿》。
随着对这段历史越来越了解,随着对明史的研究越来越深,戈文现了很多前世《明朝那些事儿》的错误。
比如说在明朝的历史上,《西游记》并没有被禁过。
比如说《永乐大典》真正成书的是姚广孝主编,而非解缙。此外朱棣在文化建设上真的功不可没,除了姚广孝主编《永乐大典》之外,还命大学士胡广主编《五经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两部儒家经典。还命龙虎山第四十三代道祖张宇初汇编《道藏》。
戈文创作这部《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为了唤起国人的历史记忆,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无数荣光和辉煌。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他所写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和前世当年明月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截然不同。
戈文将笔墨重点放到了明朝历史上的辉煌和叹惋上。
虽然戈文也是以时间为序,可是他却并没有像当年明月一样仅仅描写皇权斗争,他写的是人!
他也写高层政治,不过他写高层政治的目的是写人写事,除了写那些统治阶级的英雄,戈文还把相当多的笔墨放到了明朝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戈文从史料中寻找底层人物的资料,解说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生生的把当年明月的政治史改成了自己的人文史。
戈文写到——
明朝人和现代人很像,喜欢斗富,而且普通市民就喜欢和豪强大户来斗富,往往把大户弄得下不来台。海瑞做官就是这样。海瑞和那些商贾大户斗智,商人通常是很精明的,但是还是敌不过海瑞,海瑞的手段让那些商贾都心服口服。
还有李贽。
李贽真是如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说的那样不堪吗?
戈文通过查询史料,现李贽其实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声望。
李贽游历各地聚众讲学,听众经常不分男女老幼一聚数千人。主讲人人平等、自我权力、个性自由,主张致良知,李贽是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而且李贽的思想学术艺术成就都很高,他评注过三大名著,西游记点评本,三国演义点评本,水浒传点评本,现存的李贽点评本还都附有插图。
明朝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快乐不自由不草根不嘻哈?
那些名著其实都弱爆了,《三言儿拍》才是明朝人真实生活的反应。
在戈文看来像《三言儿拍》这种类型的书是研究明朝老百姓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远比注入《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的考据要有用的多。
可以说明朝是文化全面普及落地的时代,政治重心由高层迅向下层转移的时代,只读高层政治,认识不到真正的明朝。
以此同时,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戈文也第一次清晰的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历史不应该是教科书的灌输,因为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绝不简单!
后世的中国教育一直都是灌输式的,告诉你结论,而不让你自己去找资料探求真相。
这样的结果就是培养起来一大批非常容易被洗脑的人,无论你后来成就如何,大学教授也好,商界巨头也好,认知模式是被灌输式的,就非常容易被舆论和媒体控制。
舆论说什么就信什么,微博上看到什么就信什么,微信朋友圈转什么就信什么。
戈文不知道这种灌输式教育是不是有意而为之,但是他知道这种教育,在媒体完全被资本控制的情况下,大众是可以被资本洗脑的!
所以戈文除了普及历史的辉煌和悲壮之外,也写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现实的方法和方式。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是可以用来指导现实的。
戈文就是要借《明朝的那些事儿》里面所体现的探索态度,告诉大家,历史书是靠不住的,看真相至少你不能只看一方的说法,得看多方的记载,得把一个人历史查清楚,把它祖宗八辈弄明白。
真相是要寻找的,别人告诉你的,书上写的都未必是真相,什么真什么假,哪些记录可信是要考证的。
有这个理性的态度,别人就很难给你洗脑!
这部寄托了戈文无限思绪、无限期盼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就这样一笔一划,一行一行的出现在了稿纸上,然后通过广播、通过图书,传递给听众,传递给大众,传递给每一个追求梦想、期待中华崛起的老百姓心里!
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又一次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这回他带回来的除了光明、温暖和方向外,还带来了努力、哀痛、呼号、呐喊、彷徨、振奋、坚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