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道子,深不可测。
简单八个字,道尽了对京大领队的一切,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从比赛一开始,留云就没有发表过太多的意见,一直安安静静,阳光挥洒在其身上有一种奇特的魅力。
不与世争,清静无为。
冥冥之中暗合道家的修身养性之道。
可是,是真的吗?还是这一切都是刻意为之,是假象,为虚幻,是这个深不可测的道子故意做出来迷惑众生的样子?
我摇摇头,将脑海中的杂念剔除,连百晓生弓虚长都不知道我怎么可能知道,所有的臆想都是高屋建瓴,空中楼台,是推测,不真实。
而这时候,茶艺开始了。
魔都和京大都是女子,至于江南学院,自然只能是刘诗诗了。
茶艺和琴棋书画一样,是华夏国国粹,而且相对来说更为讲究。
起源之初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有着相当的历史渊源。
而茶最开始,是用煮的形势。曾有诗人薛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
便是指煮茶时在其中加入盐巴和生姜,这样口感更丰富和具有层次(流景试过的,确实别有风味)
直到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
而功夫茶,说起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学,追究其本质也就是用水泡茶。
但是却精细到了极致,茶水的温度,茶叶的舒展程度等等都会决定出茶的口感。
此时的刘诗诗,将手洗净,拿出自带的一套茶具。
而不同于刘诗诗,魔都和京大的两位女子都选择了比赛的专用器具。
我轻轻摇头,对最后的结果如何虽然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事情上,刘诗诗已经丧失了参赛权。
“唉~未战先怯于人,没有希望了。”说话的人是蒋休,正摇头晃脑,对刘诗诗评价道。
李千柔轻轻点头附议,我则是内心一阵叹息,蒋休说的何尝不是我想说的,茶艺一道,虽然泡茶的器具,甚至茶叶还有泡茶的水都能影响口感。
可那要看什么情况下,这种地方,京大和魔都的人都选择放弃自己专用的器具而选择比赛茶具,便代表内心有着极大的自信。
即便是最普通的茶具,也能泡出最好的茶来。
毕竟,泡茶最重要的不是茶具,而是人,若是连这点心态都没有,根本不用比下去了,对内尚且如此,对外呢?
不过很明显,刘诗诗家庭不错,父亲更是西洋乐系的院长,思想观念不一样,不过这也不能说她一定输了,只是这样的方式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即便赢了也胜之不武,不光彩。
不过刘诗诗没有察觉到这些,而是自顾自的清洗着茶具。
我眉头皱起,觉得有些奇怪。
“刘诗诗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我出口问道,有些疑惑,毕竟京大和魔都的人都是放着矿泉水,还是农夫山泉。
蒋休面带着嘲笑说道:“这泉水是京城天山上的一处天然泉眼来的,两个小时便送到了这里,而且是人力运输,甚至装水的木盆都是新鲜砍伐的翠竹做成,半点人烟气息都没有沾。”
我眼睛一瞪,不禁有些发直,该说刘诗诗不愧是刘诗诗吗?家里巨有钱,到底还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此刻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这刘诗诗说不定真的能赢。
虽然泡茶的人最重要,但是量变产生质变,有些事情累积到一定程度那是很可怕的。
举个例子,就像现在某些很重要的升学考试来说,像我这样的山村学生,唯有倾尽全力于千军万马之中过独木桥,在无比庞大的压力中前行。
但你实在是挡不住别人用钱生生的砸出一条路来。
此刻的刘诗诗便是如此。
我眸子看着刘诗诗正在清洗的小铜炉,很古朴,有岁月年轮的痕迹,但是重点不是铜炉,而是铜炉下的小黑炭。
据蒋休所说,那些小黑炭都是名贵的海南黄花梨烧成的,并且一点油烟都不能沾上,直接空运过来的。
我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这种豪华装备,简直是氪金到了极点。
不过京大和魔都的两位女子仍旧面不改色,像是一切都没有看到一样,各自清洗着茶具。
然而还有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在拿出茶叶的时候,京大和魔拿出的是陈年普洱,虽然不是最顶级的云南冰岛,但是也是上了年份的好茶,可是刘诗诗拿出来的却是红茶,而且很少,小心翼翼,生怕洒落。
看着刘诗诗的样子,我心里陡然升起一个猜测,有些不敢相信。
“这不会是.”我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毕竟实在是有些难以想像,这只是内部的比赛,如果是真的,会不会太氪金了一点。
听到我的声音,蒋休看了我一眼,不屑的撇撇嘴说道:“你猜的没错,这就是武夷山的大红袍。”
我愣了一下,然后有些不敢相信,说道:
“母株?”
“母株。”蒋休确认道,声音无波无澜,像是早就知道。
我看了蒋休一眼,恐怕他真的是真的知道。
我咋了咋舌,实在是难以相信,武夷山的大红袍,还是母株啊!
这么说肯定没人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么说吧,武夷山的大红袍。
是贡品,真正意义上的贡品,哪怕到现在了,也仍然是贡品,不是随便谁都能够喝得起的。
看刘诗诗小心翼翼的样子也就知道,这武夷山的大红袍,就是她可能也就只有这一泡。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
不同于其它的茶叶,大红袍冲泡个七次之后几乎就没有味道了,但是正所谓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武夷山大红袍被誉为“茶中之王。”虽然说泡的次数不多,但味道绝对是不用想,无可争议,不然也不至于被称为茶中之王。
而果不其然,京大和魔都的两位参赛者更懂的茶,很明显知道刘诗诗拿出来的是什么东西,脸色也不由的凝重起来。
而我也是面色凝重,不同于别的,我是担心后面,假使刘诗诗夺得了出赛权,但是后面对外的比赛,可不是氪金就能赢的。
而我大约也搞清楚了孙文的想法,刘诗诗和蒋休在他看来恐怕是稳稳两票出赛权,然后剩下的五人之中,只要再有一个出赛权基本上领队就稳住了。
只是
我看了一眼稳稳坐在位置上的京大参赛者,再深深的看了一眼留云,真的靠氪金就能赢的吗?
我看了一眼刘诗诗,对这种取巧真的很不喜欢,甚至我内心都希望输掉这场比赛。
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我希望就可以发生的,孙文布局很深,不是我可以解决的,或者说我现在的角色就像是一个棋子,被孙文所操控。
我看着湛蓝的天空,太阳的光芒很刺眼,我伸手在眼前遮挡了一下。
“被摆布的感觉,真的很不爽啊。”
茶艺的评选者只有一位,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容呆滞,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只有当刘诗诗拿出大红袍的时候面色才稍稍有些变化。
我认得老人是谁,虽然在此之前从未见过,但是却早有耳闻。
在华夏大地有一位苦行者,行千万里于脚下只求得一茶饮,不止如此,这位苦行者还能准确的判断出每一泡茶的好坏。
照他所说,农家解暑茶是极好的,酒桌前的茶也是极好的,每一泡茶只有他的韵味,只是看喝茶的人怎么想的而已。
人送他外号为茶老,最后,他写了一本《茶经新注》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在整个华夏文学界被认同,被公认,被收录进华夏书库之中流传千古,是真正意义上名留青史的人。
这样说吧,在华夏古国有一本古书,叫《茶经》,《茶经》是至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但是茶老很不一般啊,所谓茶经新注,便是将陆羽所写的茶经进行注释,更加完善了茶道,使华夏茶艺向前走了一大步。
而在我思索之间,茶艺已经开始了。
所谓茶艺简单来说就三个步骤。
洗茶闻茶香,倒茶识茶色,品茶知茶味。
而现在已经进行到洗茶的阶段了,不过该说不愧是能够参加这种层次的人,茶尚洗一半,便有幽幽茶香传出,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刘诗诗的大红袍真的太厉害了,很正规,就是每年的产量也没多少,那可是母株啊,就那么一株,能产茶就很不错了,还能妄想多少?
但是,太香了,普洱冰岛的茶香完全被压制住,场间全是大红袍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