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作者唐居易 > 267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

267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1 / 1)

就这样,这场匆忙而又声势浩大的全厂大会,就在一片高昂的口号声中正式结束。

此次大会过后,是否坏事变好事,借此增加全厂职工的凝聚力,曹志强并不知道,但他却知道,至少从此之后,全厂职工都多了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且经此一闹,牛淑芬跟周怀恩这俩人就算是被钉在耻辱柱上了,就算最后没有被判罪,他们的人生也完了。

不过真正让曹志强没想到的是,对于他以及红光出版社来讲,这件事并没有因此结束,而是借此又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就在全场大会召开后的当天下午,红光机械厂就派出了十名资深财务人员入驻红光出版社。

十人中有男有女,平均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其中会计六人,出纳四人,都是真正经验丰富,身家清白的财务精英。

这些人的到来,一下就填补了红光出版社财务人员不足的空缺,也等于是接管了红光出版社的财务工作。

除此之外,红光机械厂还任命曹志强为红光出版社的正式社长,总经理一职务也继续兼任。

这样一来,曹志强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上,就都成了红光出版社的一把手,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名义上是二把手了。

但是,红光机械厂在正式任命曹志强为社长的同时,还派了陈家邦秘书过来,担任红光出版社的副社长兼人事部的部长。

换言之,以后红光出版社的人事工作,实际上就由陈秘书,或者叫陈家邦来负责了。

当然了,虽然如此,但终究曹志强是一把手,所以只要是红光出版社的人事问题跟财务问题,最终还是曹志强拍板决定。

也就是说,陈家邦虽然调过来负责人事工作,但依旧在曹志强之下,要服从曹志强的领导,不会再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

另外,陈家邦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两名手下,来协助陈家邦处理人事问题以及行政问题。

陈家邦的那两名手下,原先也都是厂长办公室的行政秘书,内政经验很丰富。

他们干别的不行,但管理一个出版社的内部行政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本来嘛,红光机械厂就是管理岗过多,通俗讲叫人浮于事,效率奇低。

但不管如何,这些人的办公管理经验还是很丰富的,至少在这个时代来讲,你除了这些大国企内部培养的行政人员,别处还真没地儿找。

别的不说,你现在去大街上,想要招聘个会写报告的人,那是千难万难。

不客气的说,此时国内的行政管理人才,九成都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跟国企单位,私营单位么,目前只有个体户,而个体户根本也不需要那么多行政人员。

可对于一家国字号的出版社来讲,行政人员是必须的,因为有些程序只有这些人懂。

比如报税交税,账务往来等等,一般不懂这些的人还真玩不转。

这种情况对此时的红光机械厂来讲,确实是很大的帮助,但实际上看,也是一种夺权行为。

余德利就对曹志强说过这事儿,不过曹志强没说什么,当然也没拒绝。

首先,是拒绝不了。

其次,是对曹志强来讲,他根本不需要拒绝,因为这对他的利益并没造成伤害。

严格来讲,红光机械厂的这种行为,虽然实际上就是一种夺权,但只是夺了其他人的权,并没有夺曹志强的权。

因为在总厂在派人夺权的同时,他们还把曹志强本人的职务提高了,直接变成出版社的社长。

与此同时,董书记跟李厂长,还成了曹志强的入挡介绍人,让曹志强火速成为入挡积极分子。

另外,曹志强工转干的身份转换流程,也正式开始。

如无意外,一年之后,曹志强就可以完成工转干,最多一年,他就可以成为正式挡员。

换言之,一切顺利的话,一年之后,曹志强就可以成为具备正式挡员资格的干部身份了。

别小看这两个身份,在这个时期,这两个身份依旧是含金量杠杠的,也只有这两个身份都补全了,曹志强的国企社长身份才能坐的更稳,更没人质疑。

当然了,要做到这些,哪怕是这个时期也很难,但谁让一二把手都站在曹志强这里呢。

有董书记跟李厂长亲自出面,又是改开最开始的阶段,各个国企工厂的自主性很强。

简单说,就是目前这个阶段,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曹志强的的这个转变,也就没啥阻力可言了。

你要进入九十年代,再想这么随意转身份就很难了。

不过最最重要的,或者说最让曹志强放心的一点,就是当初的那一纸挂靠合同没变。

红光出版社依旧只是每年交够一定数量的挂靠费,就可以自主经营,红光机械厂没有借此更改合同,把挂靠买断变成分成。

从这个角度看,董书记跟李厂长他们并不是要杀鸡取卵,看红光出版社赚钱就眼红,要抢夺曹志强的劳动成果。

相反,他们的做法更高明,是通过提高曹志强职务地位的方式,深度绑定曹志强跟红光机械厂的关系。

这不是因为董书记跟李厂长不馋钱,而是他们知道,真正有价值的不是那个出版社,而是曹志强本人。

只要绑定了曹志强本人,让曹志强逐步真正的融入机械厂,那凭着他的本事,自然有办法带领机械厂走出困境。

以红光机械厂目前的处境,是不能再搞内部斗争自伤元气了,反而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而李厂长纵观全厂,目前有希望带领全厂走出困境的,似乎只有一个曹志强勉强靠谱。

至于其他人,都完全没可能。

所以,李厂长也好,董书记也罢,现在都是真心实意的帮助曹志强。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真心付出,曹志强一定会知恩图报。

或者说,他们相信,一个红光机械厂的下任厂长,远比一个红光出版社的社长更有诱惑力。

毕竟从体量跟权力来讲,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在调派足够的行政人员入驻红光出版社,帮助红光出版社渡过难关,重整旗鼓的同时,红光机械厂的上层也进行了一个小改革。

这个改革,就是正式确定了李厂长当初提出的设想,也就是“厂长办公室综合事业组”,简称综合组。

想当初,搞这个厂长办公室综合事业组的时候,主要是方便曹志强指挥机械厂的运输科跟保卫科,顺便养起这两个科的人员工资,减轻红光机械厂的负担。

由于这只是李思明厂长本人的意思,所以只是一个隶属于厂长办公室的内部组织,本质上还是厂长办公室的一部分。

说白了,原先那个什么综合组之所以能说了算,完全是靠着李厂长本人的势,等于是李厂长本人的权力延伸。

这在这个时期,也是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因人成事,然后根据需要,某个领导临时搞一个部门,比如什么处,什么组,什么办公室的,然后去具体处理某个事情,一旦这个事情处理完了,那个临时成立的部门就会被解散。

但是这样一来,这个背靠李厂长本人权力的综合组,在权力方面其实是有短腿的,严格说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全靠李厂长的个人威望。

这要是没事儿则罢了,如果再出现像牛淑芬那种人,硬要反着来,硬要不听命令,有时候还真的很难办。

因此,或许也是因为牛淑芬事件的影响,董书记跟李厂长呢,就专门召开了一个高层会议,会议室正式提出,要在工厂内部,组建一个方便企业转型的新领导班子。

最终经过组织内部的投票表决。

当然都是形式上的。

毕竟红光机械厂的组织表决,其实就是工厂管理委员会的内部表决。

而在这个工厂管理委员会里,除了董书记外,其他委员都是李厂长的人。

所以,一旦召开工厂管理委员会,基本就可以算是李厂长的一言堂了。

只不过正常来讲,董书记一般不会跟李厂长起冲突就是了。

反正,经过符合程序的组织表决,最终决定成立一个正式的新部门,名叫“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简称“三产办”。

顾名思义,就是工厂内的所有三产部门,比如保卫科、运输科以及医院学校等等所有不属于生产车间的部门,都归这个三产办统一协调管理。

就归属来讲,三产办属于工厂管理委员会的直属部门,这级别就很高了,而且等于从法理上规定了创发办的地位。

如此一来,三产办在地位是,就高过其他三产部门,那么统一管理其他三产部门,也就顺利厂长,名正言顺。

在人员架构来讲,三产办目前一共有三个领导,分别是董书记、李厂长、还有曹志强。

其中,董书记兼任三产办的正主任,李厂长跟曹志强这俩人,分别担任副主任。

也就是正主任一个,副主任有俩。

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基本都是曹志强具体执行,董书记跟李厂长更多是背后替曹志强站台。

至于具体一般的办事人员,可以由曹志强提名推荐,然后由董书记跟李厂长拍板通过。

换言之,只要是曹志强推荐的人员,只要问题不大,基本都可以通过。

还有,因为这是一个新设的部门,所以三产办的办事人员,不仅限于事业编跟工人编,一些合同工,也是可以滴。

所以像李有福跟张前进这样没有正式编制的人,理论上讲,也是可以通过合同工的形式,进入这个三产办的。

为此,曹志强还特别发明了一个词,叫聘任制干事。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后,会写入工厂的正式章程,从法理上就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工厂内所有的三产部门。八壹中文網

不过,这个统一协调管理,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才统一管理协调各个三产部门,平时的话,还是各自管各自。

另外在资金上,今后会逐步把所有三产部门剥离工厂的主流财务体系,建立一个独立的财务体系。

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工厂内的所有三产部门,比如运输科、保卫科、宣传科,还有医院、学校、出版社等等所有非工业生产部门的各种行政事物费,还有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等薪资,都由这个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来发放。

当然了,第三产业部门所造成的收入,也只纳入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来管理,不再直接入红光机械厂的财务。

虽然财务独立,但人事方面,暂时还依旧归红光机械厂的人事科统一负责。

之所以这样,不是不想把人事也独立出去,而是相对财务独立,人事独立更复杂,更麻烦。

毕竟对一个国企工厂来讲,其中不光有工人编制,还有干部编制,再加上临时工性质的合同工,里面的人事归属问题错综复杂,很难一下子剥离。

但不管怎么样,能财务剥离,这就是一大进步。

要知道,对于红光机械厂来讲,其实生产部门,也就是原先的生产车间,实际上依旧在盈利。

毕竟现在还是计划经济,工厂生产什么东西,都是上面下来任务,然后工厂按照任务生产。

至于双轨制,也就是计划外的部分可以发批条走市场的那种制度,反正就现在来讲,红光机械厂这种生产单位还没开始实行,只是一些矿产企业才试运行。

也就是说,红光机械厂现在之所以入不敷出,长期需要政府补贴,主要问题是庞大的三产部门。

这些三产部门呢,大部分都不创造收益,多是纯粹的支出部门。

比如宣传科,里面就包括工人大剧院工作人员,电影放映员、工人文工团的演员歌手等演艺人员,他们此时都是拿工资的。

至于他们的演出活动,平时要么是给厂里的职工演出,要么去兄弟部门演出,要么就是去乡下人民公社演出。

所有这些演出活动中,对工厂来讲,基本都是免费的,没有收入的。

只有那些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比如电影放映员,歌舞演员,歌手等等,能在下乡放电影,或者下乡表演的时候私下捞点外快。

还有医院,厂办医院对工厂职工都是免费看病的,拿药也比外面便宜,基本就是进价,可水电费,医生护士等人员工资,却全都是工厂来负责,这也是长期入不敷出。

学校就更不用说了。

第三产业不光数量多,支出大,而且人员多,事儿也多。

如果能把第三产业打包剥离出去,财务独立,那么红光机械厂绝对能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反正在李厂长跟董书记来看,工厂的第三产业都是包袱,能早点甩出去最好。

可他们不知道,这些包袱在曹志强的眼中,却都是金灿灿的钞票,以及光明的前途。

哪怕是最不没赚钱希望的医院跟学校,那下面的地皮就够馋人了!

这可都是三环里啊!

更别说,此时的学校跟医院,还都有自己的特殊权利。

比如学校可以开校办工厂,而医院则可以建医办学校。

这些权力放在以后,那都难的要命,很难被通过。

可在这里,他们真的可以想开就开,想办就办,基本就没啥监管。

有了这些权力,想赚钱还难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全民高武:只有我是VIP风一样宁次 全民高武:只有我是VIP 对话古今:从永乐开始震惊全球大道无奇 黑科技搬运工 帝皇不为侠 凶案侦缉 凶宅直播死亡倒计时 我看风水那些年 被骗缅北,在魔窟逃亡的那些年明珠蒋蒋 都市修仙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