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智取宁王(1 / 1)

对于自己的这个童年时期的玩伴,朱棣根本就没把他放在心上,可他毕竟拥有五十万的兵力,是自己的好几倍,这让朱棣不得不提高了警惕。

由于还需要兼顾防守北平附近的区域,以免蒙古人趁火打劫,又或者是防止南军从北边攻击下来,使其背腹受敌,因此朱棣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兵力问题,在此刻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兵不在多,而在精,话虽是这么说,但没有人可实在不行,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就在朱棣陷入困境之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不,应该是一群人,只要把这群人拉入伙,对付那些南军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宁王和他的朵颜三卫

在当时有人评价诸王说:“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仔细想想便会发现,朱棣本人已经算得上是足智多谋了,而宁王朱权却仍有善谋,可见这个人是真有两把刷子的。

除了宁王本身拥有雄才大略以外,让朱棣更眼红的是他手下的那群狠人,这就是宁王手下的那支“特种部队”——朵颜三卫。

这群人本是蒙古人,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个个骁勇善战,之所以为宁王效命,只是为了吃饱饭。在当时,明军每年的俸禄还是很乐观的,而且天底下的战事很少,所以对于蒙古人来说,这份工作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拿,而且活也不多,就凭这一点,无论在哪个年代,这份工作都极具吸引力。

但要说服宁王参与“靖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造反拥有着极大的风险,一招不慎,便会满盘皆输。而朱棣深知这个弟弟的脾气,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跟着自己踏上这条不归路的,所以就算朱棣把嘴皮给说烂,软硬兼施,这一套对于宁王都不会起太大的作用。

不能强求,那便智取。很快,在朱棣的心里便有了一个在他看来是滴水不漏的计划,但问题是这个计划只能由他自己亲自实行。而此时李景隆的大军正在逐步逼近,若是自己离开了,那北平交给谁来守呢?但是不久后,朱棣的心里就有了答案,他没有理由不相信他。

答案就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现在他是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就是他了,他一定能够守住的。

在临别前,朱棣郑重地告诉朱高炽说:“现在我把镇守北平的重任交付于你,你一定拼死守住,然后等我回来。”

这个时候的朱高炽已经二十一岁了,但这却是父亲生平第一次如此严肃地跟自己说话,他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一次考验,北平是父亲最后的底线,我一定会守护他的。于是,朱高炽没有说话,只是狠狠地点了点头。

现在的朱棣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带着人马向着宁王的地盘进发了,当然,他不是去攻城的。

苦肉计

在到达目的地后,朱棣将自己带来的人马安排在了城外,自己独自一个人去见了宁王。在见到自己的弟弟后,朱棣放声大哭,说自己乃是被朝中奸人所逼,造反实属无奈之举,现在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只好领兵投靠宁王,希望他能够帮自己给皇帝说说好话,放自己一马。

这下子让宁王也给整不会了,他连忙把朱棣拉了起来,并对这位兄长说,朝廷那边自己会说明情况的,还说自己这里很安全,让朱棣放心地呆在这里。

果然上钩了。朱棣在心里暗暗窃喜,这个兄弟还是很讲义气的,但现在不是讲义气的时候,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只好对不住你了,兄弟。

在宁王这里混吃混喝了几天之后,朱棣又可怜巴巴地找到了宁王,他表示自己的都在城外,有些不方便,能否允许部分人进到城里来,安排一些工作,但他们不会携带兵器,大部队也不会进城的。

宁王本有些犹豫,但听说这些不会携带兵器,而且军队也不会进城后,他最终同意了。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群人虽然没有带兵器,但却带了另外一种颇具威力的武器,那就是钱,而且是许多许多的钱。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钱真的能使鬼推磨呀。朱棣派手下花重金去买通朵颜三卫,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干,这群人本就是些唯利是图的人,在看到朱棣老板如此大方后,他们便很爽快地答应了。

在临别之时,朱棣让宁王再多陪自己一会儿,他告诉宁王说今日一别,又不知何日才能相见,于是,老实本分的宁王便一直把朱棣送到了城外。

可就在这个时候,朱棣突然拉住宁王的手不放,:“十七弟,跟着我一起去靖难吧。”

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可宁王并不想去造反,于是,他言辞拒绝道:“兄长也什么要求可以直说,靖难之事就不要再提了。”在他看来,在自己的地盘上,朱棣不能把他怎样,可是,他错了。

那些见利忘义的蒙古人已经投靠了朱棣,他们也竟一起胁迫起了宁王,要求他参加靖难。

大势已去了,除了宁王的贴身护卫朱鉴奋力反抗直到战死外,其他的人全都放弃了抵抗。

就这样,没有消耗一兵一卒,朱棣便挟持了宁王,并从他手里夺得了朵颜三卫的指挥权。

现在的朱棣已经迫不及待想和李景隆交手了,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的本钱了。来吧,李景隆,战场上见,我绝不会手软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相公是真的很腻害 三国之天下无双 大唐称王 三国之帝王重生系统 我的谍战可以无限模拟 大乾人皇 最牛特别教官 云霄之君临天下 谍战:我在敌营十八年 大西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