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这天,明珠被魏公公请进宫中。
“魏公公,我大哥在里面,我作为家属理应避嫌才是,陛下这般明目张胆的把我叫过来,你让别人怎么想?”
“郡君多虑了,考题是临时定的,您和监考的大臣不过是提提建议而已,至于怎么考,还得看陛下抉择。”
当明珠来到议事大殿的时候,元隆帝和几位大臣已经展开激烈的讨论。
“郡君来的正好!”元隆帝看到明珠,立即指着自己身侧的位置。
明珠很自然的坐下,“三百考生已经准备就绪,不知陛下和诸位大人想好考题了没有。”
“还没有。”南荣修开口,“父皇觉得,考生学的都是书上的内容,未必知道人间疾苦,诸位大人觉得,可以读圣贤书,但不能读死书,出的考题必须看到考生的水准,不然难堪大任。”
毕竟,这批人大部分是要分配到北绒十六州中担任县令县丞的,不能是个书呆子。
“这个好办,可以出一题常见的,但又不好解决的问题。”
明珠的话刚落音,众位大人就看了过来,“比如……”
“比如百姓天天下田干活,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不曾闲着,十分勤劳,可生活依旧贫困,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个问题很常见,可以说大庆的绝大部分百姓都是如此,也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无论是陛下,还是六部,亦或是下面的县令,都要去深思的一个问题。”
杨阁老看了过来,“郡君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方方面面。
考生阅历浅,这个考题对他们来说,够呛的。”
“杨大人,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至于采纳不采纳,端看陛下。”明珠把球踢到元隆帝身上。
“郡君这个思路不错,科举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而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元隆帝开口,“诸位可还有别的建议?”
该提的建议几位大臣都提过了。
元隆帝见大家都不说话,起身在御台上写下考题,由礼部尚书谢大人亲自封卷,再由魏公公传到考官的手上。
殿内的人,不得随意走动,殿外有人把守,不准靠近和出入。
开考的时候,参与出题的大臣,纷纷拿出棋谱对弈,明珠见状,也拉南荣修到一边下棋。
“你有猜到父皇出什么考题吗?”南荣修问道。
“便是猜到了也没有意义,我们又出不去。”明珠落下一子后,抬眸看着南荣修,“你猜到了?”
“大概猜到一些。”南荣修也落下一子,“我能从别人摆动的手腕,大致猜到写什么字。”
明珠意外了一下,“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天赋,不错不错。”
“我之前也没有发现自己还有这样的‘技能’,自从被父皇拉去御书房批阅奏折,我便渐渐发现我有这个天赋了。”
南荣修又落下一子,“刚开始,猜的不是很准,后来我注意了一下,准确度提高了很多,但也只是猜到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