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一月的津西,沉浸在一片忙碌中。
菘菜进入全面施肥状态,冬役也开始了。
家里种菜的,忙着在田里施肥;被安排冬役的,跟着大部队修官道,清理上游的河滩,疏通沟渠。
平宁镇和新水乡的水车已经开始安装,工房每做好一台,便有人迫不及待的拉去安装,都不人催。
办事很积极,效率很高。
沈家后山的姜黄也采收了,卖给傅氏医馆,一斤三文。
十亩姜黄地,除去留种的,一共采挖了两万八千多斤,共卖了八十两。
村民们眼热了,一个个过来问,能不能卖些姜种给她们。
“你们忙得过来?”江氏瞪着他们,“收了菜,开春便要忙春耕了,你们家的猪鸡都不用喂了?”
大林叔嘿嘿一笑,“大嫂子别激动,我们也就提一嘴。”
“我们就问问,能种便种,不能种也没办法,毕竟家里就那么多人,请人又划不来。”
“话说,这姜黄产量还挺高的,就准备入秋的时候施肥,平时都不用打理就能卖钱,可比养鸡舒服多了。”
江氏见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便把门扉关上,其他人还想八卦,却也不好推门进去。
于是,众人相继散去。
冯婆子看着沈家竹楼,眼红的低呸了一声,然后脚步匆忙的离开。
这一幕,被一个丫鬟看到了。
她忍不住很江氏说道,“夫人,那冯婆子走时还呸了我们,好生讨厌。”
“理那种人作甚?”江氏不甚在意的拿起针线,“有些人得了红眼病,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这种人你越跟她计较,她反而越来劲。”
“可她的孙子不是在我们学堂么?”丫鬟说道。
“这是两码事。”江氏目光严肃的盯着丫鬟,“我还不至于这点度量都没有。”
丫鬟意识到错误,连忙低头,“夫人息怒,是奴婢想佐了。”
这时,红英走了过来,“夫人,青玉糕、千层饼、团子已经做好了,您尝尝看!”
三样吃食拼装在白色瓷盘中,提升了视觉,拉高了档次。
“你们试过了吗?”江氏问道。
这两天厨房按照红英的法子做,可味道和外形始终差了一点点。
“夫人,这一锅是奴婢蒸的,味道与林嫂做的不同。”红英把盘子放到桌上,“等厨房掌握好火候,奴婢也要回镇上了。
乡君说,铺子里只有玉晶卷,鲜花饼和豆腐花,品种过少,客人也会腻。
等伙计约会了调配,铺子便会推出新品。
另外,乡君已飞鹰传书给大公子,让大公子在城里找间铺子,乡君打算把吃食铺开到凌江去。”
江氏一怔,而后指着盘问道,“这些怎么卖?”
“曹管家说,可论斤卖,也可以论个卖。”红英说道,“在京城,青玉糕一块两文,鲜肉团子三文一个,千层饼五文两片。
这个价是青微草还未被认可,现在估计不只这个价。”
“你的意思,我们要参照京城的价格来?”江氏以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这青玉糕会不会小了点?
还有青团子,好看是好看,可个头小,人家包子铺的肉包比我们的大……”
“夫人顾虑的是。”红英没有反驳,“乡君说,我们的绿粉是京城之物,光凭这一点便能吸引很多人。
而且,我们不光卖这些,还能卖粉条。”
“粉条?”江氏不解,“那是什么?”
“也是用绿粉做的一种干粉条,这种干粉条能存放很久呢,想吃的时候,直接拿来煮,味道很是不错呢。”
江氏听着心痒痒的,“那你做干粉条没有?”
“没有!”红英摇头,“林嫂他们还未掌握好火候,等他们熟练了青玉糕和青团调配,再制作粉条。”
江氏又有新的顾虑,“三家店铺同时卖,十亩的草够用吗?”
“夫人放心,除了村里的十亩,乡君还在山庄种了五十亩,仅供自家食用和自家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