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戈伊图伊镇——第四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
先知集团成员,第四集团军司令官段少卿经历了他来到这个时空后最危险的时刻,这一段时间内见到的尸山血海让他终身难忘。
一周前驻守在阿金斯科耶的沙俄东西伯利亚第一军得到了贝加尔方面的增援,其指挥官彼普列捷夫信心满满,意气风发的开始对驻守在莫戈伊图伊镇帝国军队发动进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击溃驻守在该处的帝国军队,从而达到支援尼布楚片区沙俄军的目的。
彼普列捷夫还一个目的那就是报鄂嫩河北岸大战之仇!鄂嫩河北岸大战之中,沙俄东西伯利亚第一军被帝国第四集团军重创,随后一部逃往了阿金斯科耶,与第四集团军周旋至今。作为第一军指挥官的彼普列捷夫不甘心失败,一心想着复仇。
彼普列捷夫这次要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击败帝国第四集团军。虽然此刻的第四集团军的八成兵力都被抽调走,但这并不影响彼普列捷夫复仇的心理。他并不在乎歼灭第四集团军多少力量,而在乎在一场战争中击败第四集团军,从而树立第一军的威望,成为他升迁的战功资源,成为他向同僚炫耀的资本。彼普列捷夫要向世人证明他的第一军才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才是这一片土地的主人。
敌人来势汹汹,四集司令部做了周密的防守计划和安排,凭借有限的直辖兵力,修筑的坚固的防守阵线,顽强的抵抗住了沙俄军潮水般的攻势。由于双方的作战目的都非常明确,沙俄军的目的是夺取莫镇,从而打开支援尼布楚的门户,帝国军队的目的是守住这座重镇,从而达到阻敌增援的目的。狭小的片域之中给予双方没有可行奇兵的条件,双方指挥官又都明白莫戈伊图伊镇的重要性,谁都不愿意后退半步,直接导致了双方军队在这座小镇展开了生死争夺。
四集司令部所能调动的兵力在一万四千人左右,而对面的得到增援的沙俄军的兵力在五万五千人。这五万五千人可不是尼布楚沙俄军那般的战斗低下。这里有着沙俄东西伯利亚驻防军最强大的第一军,还有支援的贝加尔精锐军团。更让段少卿头疼的是,只有一个炮兵营的火炮(共计二十八门,多出四门火炮,因故障维修,修复后调拨到了司令部。),而对面的沙俄军拥有火炮的数量高达一百五十五门,虽然帝国“青猫”火炮的射程与精度以及威力高于沙俄军的火炮,可是数量上的绝对劣势,让帝国的火力压制不住沙俄的火力,这给防守的帝国军队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防守压力为之更重。
帝国将士凭借较为先进的武器,优于敌人的作战素养,顽强的战斗意志,抵抗着沙俄军的进攻,甚至在危机时刻,双方士兵为争夺几米长的战线都会付出几百人的伤亡代价。在敌人五天多的疯狂进攻中,帝国将士给与敌人极大的杀伤,沙俄一共付出了两万五千余人的伤亡代价,始终未能占据莫镇全镇。
帝国的将士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作为防守主力的禁卫军独立步兵旅,全旅五千余人,伤亡三千余人,是四集司令部所有作战单位中伤亡最大的作战单位。被调上去参战的舟桥团、侦察团也是伤亡过半。
而在战斗的第五天爆发了开战以来的最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沙俄的三个骑兵师加上若干个骑兵百人队,共计一万三千余人,对着四集濒临崩溃的防御战壕发动突击。而挫败沙俄军这次进攻的是帝国的禁骑旅和蒙骑五旅,两个骑兵旅共计七千五百余人。而由于前几天的战斗,双方的战线已经相距的非常近,有的地段两军相距不足一公里,这对于骑兵来说一个突击便可抵达。
满脸胡子的沙俄骑兵口中哇哇的叫喊着,催动战马,踏上了他们自认为必胜的战场,在此刻他们甚至狂妄的认为,对面华夏军的阵地可以被他们一次冲击便可以打垮,然后他们可以自由的踩踏华夏的士兵,肆意的追杀华夏军。
禁骑旅旅长公孙鞅被任命为这次骑兵作战的指挥官,统帅禁骑旅与蒙骑五旅阻击沙俄骑兵的进攻,面对一倍已方的敌人,帝国骑兵,毫无畏惧,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视死如归的气概,让敌人胆寒,让大地震动。
四集司令官段少卿脱去上衣,赤膊上阵,亲自擂鼓助战。
战鼓之声——轰鸣响彻碧血长空。
骑兵军号——奏起划破苍穹战歌。
在最为危机的时刻,公孙鞅身跨战马,挥动马刀,率领骑兵加入战场,禁骑的马刀,蒙骑的弯刀在此刻砍向共同的敌人,禁骑、蒙骑在此刻融为一体,他们都是帝国最优秀的骑兵战士,他们要举起手中的马刀维护帝国骑兵的尊严。
战马奔腾,马蹄踏地的雄浑,气势磅礴冲锋,让整个战场进入到了冷兵器时代,残酷的冷兵器厮杀。大战拉开了血腥的帷幕,一时间,战马嘶鸣,残肢断臂,落地的骑兵,倒下的战马,瞬间被战马埋没,沉重的马蹄将地面上的所有物体无规律踩踏,与血水,泥土混合在一起,将战场逐步变成尸山血海。
帝国骑兵与沙俄骑兵之间的命运对决,敌我双方数万人的生死相搏,马刀与马刀的无情碰撞,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冷血厮杀,分外眼红,让战场血腥而热血。
旌旗猎猎,战鼓雷鸣,虎狼之骑,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帝国骑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帝国骑兵身后就是最后防线,都知道这是生死一战,任何松懈都是致命的,只有以死相搏,此刻他们没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场骑兵之战,没有谁的个人力量能够对战局起到倾斜的程度,但是一个战斗集体可以汇聚每个人的意志,帝国骑兵成功做到了将个人的点滴意志汇聚成汹涌澎湃的滔天洪流,势不可挡。帝国骑兵全都舍生忘死的将生命的辉煌燃烧到了极致。人的生命最大的意义,或许就是,心中有了守护的信念。帝国骑兵将士在此战之中演绎了自己的精彩,创造了不朽的传说。
帝国骑兵用鲜血书写了骑兵之歌,用马刀捍卫了骑兵尊严,用生命谱写了骑兵意志,用灵魂铸就了骑兵意志。
双方厮杀近一天,都拼尽了最后的力量,沙俄骑兵伤亡过万人,阵亡至少有八千余人,帝国骑兵伤亡六千余人,阵亡有四千余人。夜幕降临,不太宽阔的战场变的死寂,已被鲜血浸透的土地混合着人、马的肉浆,变得诡异,犹如死亡沼泽。鲜血的气息充斥着空气,夜间的凉风拂过战场,依旧夹带着血腥。
经此一战,无论是帝国军队还是沙俄军队都耗尽了精锐力量,万幸的是帝国第三集团军的先遣部队当夜到达,首先抵达的是国防军第七骑兵旅,次日早上国防军第五十军所辖的100师的第199步兵旅抵达四集司令部所在地,接防了阵地。随后的一天内,第五十军的其他部队陆续赶到,两天前濒临崩溃的防御战线如今得到了巩固,让第四集团军司令部稳住了阵脚。
得到生力军的四集司令部制定了反击计划,沙俄军指挥官彼普列捷夫见到四集得到增援之后,知道已无法攻克莫镇,也无法完成增援尼布楚的计划,为了防止华夏军反击,随即开始从莫镇一带撤军。
段少卿动用第七骑兵旅开始大张旗鼓的追击沙俄军,两天前的双方的骑兵之战中,沙俄军已经领会到了帝国骑兵的强悍战力。见到大队的骑兵追击,为之畏惧,不敢应战,如惊弓之鸟,只得催促大军快速撤退,本来有组织的撤退变成的非常混乱。辎重,伤兵,重炮全部丢弃,路边随处可见沙俄丢弃的物资,有掉队的沙俄军见到帝国骑兵到来纷纷投降。
第七骑兵旅也不过分追击,只是仅仅的跟在沙俄军的后面,让撤退中的沙俄军提心吊胆,不仅俘获大量的沙俄降军,更是俘获了辎重无数,一路追赶直到阿金斯科耶城下。
跟随在第七骑兵旅后面推进的是国防军第100步兵师,于当日傍晚虎视眈眈的驻扎在阿金斯科耶城外,让城中的沙俄军担惊受怕,这才是让沙俄军最难受的。
沙俄指挥官彼普列捷夫从来没有这么的垂头丧气,满脸的胡子不着边幅,发黑的眼圈,满脸憔悴。这和他从阿城出发时的信心满满,意气风发有了鲜明的对比。如今他明白军心、士气,以及丢失的重装备,已经无法守住这座阿城。待到华夏大军云集在阿城城下,阿城必定会被围的水泄不通。届时,根本没有可能逃出,将会全军覆没。为避免被全歼在阿城,随即和几名主要的将领商议,下定决心放弃阿城,退守赤塔。
当夜,彼普列捷夫下令选取精锐,轻装前进,撤出阿城。阿城之中留下伤兵和老弱病残,并留下一支并不强大的军队作为阿城防守的中坚力量,意图在阿城能抵抗华夏军两到三天的进攻,为大军的后撤转移争取时间。
帝国第五十军军长乐川鹤按照四集司令部的命令,将阿城团团围住,造大声势,发动心理攻势,并不着急发动攻城战。待五十军炮兵阵地部署到位之后,才发动进攻,当日下午,已不堪再战的阿城留守部队的沙俄军指挥官放弃防守,出城向华夏军投降。而接受沙俄军投降的帝国将军正是几天前指挥骑兵作战的指挥官公孙鞅。第四集团军司令官段少卿的可谓用心良苦,将荣耀给了帝国骑兵部队。
投降仪式结束之后,帝国第199步兵旅随即进驻阿城,对城内的秩序进行维持,封存各类仓库,获得无数物资,待后勤官员进行清点。第200步兵旅则是直奔沙俄的军营进行接收。
次日中午,段少卿进驻阿城,将阿城的原沙俄的行政别院作为司令部。占领阿城之后,段少卿没有在对逃往赤塔方向的沙俄军进行追击,反而是驻守阿金斯科耶城,休整部队,并书写战报上报战区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