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孝与不孝生死绕 > 叔侄相克有隐情

叔侄相克有隐情(1 / 1)

中国古代的著名文人,要么不作诗文,一旦动笔挥毫,谋篇布局之严谨,字金句银之精练,令人不服不行。不像现在一些文章,水份之多,可以用来"洗衣"。不过在三国时代中期,还是出过一桩三字题被改了两字的文案。时至今日,文学界尚对此猜测不休一一魏明帝曹睿,因何要将曹植著的《感甄赋》,更名为《洛神赋》?魏明帝曹睿更改三叔曹植所写的赋文之题,是为了彰显自己文才高于曹植,还是为了让题名更加切合赋中内容,抑或藏有另外不可言表的目的?对于上述三个疑惑,三国以来的文人墨客,有过如下几种议论:第一,就文学造诣而言,曹睿给曹植研墨的资格都没有;第二,《感甄赋》之题远比《洛神赋》要直白得多;第三,曹睿改题,目的只是为其母甄氏避讳。其中避讳之说最为流行。事实果真如此吗?别急,且让我慢慢道来。话说曹丕参与邺城一战时,意外遇见增一分则胖、减一分则瘦的佳妇甄氏。因涎其美貌,曹丕当起了"护花使者"。曹丕此举,让看到了"再生"希望的婆婆刘氏,立马发扬"家际主义思想",当即向闻讯赶来的曹操"作媒":"愿将二子袁熙之妻甄氏,转嫁曹丕。"我以为,假如优柔寡断的袁绍,能让办事果敢的妻子刘氏掌舵,袁家霸业安会崩塌?其时的曹丕,尚是"童子鸡"。要是放到现在,一个年轻小伙,垂涎已为人妻的妇人,不被指戳,那才叫怪。其实曹丕此举,实属子承父业式的爱好一一曹操这厮,就喜凌驾别人老婆这口。因于名声在外,以至后来诸葛亮将周瑜对曹操的仇恨,通过曹操修筑铜雀台、旨在金屋藏"乔"给激发了出来。不过话又说回来,曹丕纳娶甄氏,主要是贪色,如果换上牙露、唇突、鱼泡眼的"凤姐",别说一个甄氏,就是十个甄氏,亦被斩了。曹睿是曹操的第一个孙子,基于"隔代亲",曹睿一出生,就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其实从十月怀胎这个角度而言,曹操应该对未满足月出生的曹睿,产生疑问,但也是怪了:疑心病极重的曹操,对此竟然毫不在意。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因忙于谋定天下,曹操无暇顾及家中这等"小事"。那么曹丕为何也没察觉呢?有学者猜度,一是曹丕不愿自曝"绿帽",丢人现眼;二是曹丕见曹操如此喜欢曹睿,意欲成为接班人的他,也就不予点明,怕扫曹操之兴。作为曹家孙字辈中的第一个,曹操确实非常宠爱曹睿。正是这种宠爱,促使曹操经常带着曹丕父子出征沙场。史学家认为,自幼开始历练的曹睿,除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外,他对爷爷曹操与父亲曹丕的关系、父亲曹丕与曹植等叔叔之间的关系、母亲甄氏与叔叔曹植的关系,或多或少应该有所洞察。公元222年,亦即曹丕自立为帝的第三年,己经赐死甄氏的曹丕,命曹植前往洛阳觐见。曹植到后,曹丕将甄氏生前用过的玉缕金带枕,示于曹植。睹物思人,曹植控制不了情绪,当着曹丕之面,竟然失声痛哭。当晚,曹睿出面陪同皇叔曹植吃饭。席间,曹睿将甄氏用过的那只玉缕金带枕,送给曹植。父子两人,一个示枕,一个送枕,皆以玉缕金带枕为载体,用意何在,迄今尚是个谜。曹植携枕返回封地鄄城,途经洛河时,梦见甄氏,故作千古绝唱《感甄赋》。公元226年,曹丕薨。期间魏国一些元老,认为曹睿年少,提议请曹植前来辅佐新帝。而曹植本人,也毛遂自荐愿意"报效国家"。但提防曹植势力渗透宫廷的曹睿,却将曹植封地,以"一蟹不如一蟹"的方式,越换越远。曹睿将《感甄赋》改为《洛神赋》,并非避讳一说那么简单。事实上,曹睿应该清楚母亲甄氏和三叔曹植,初次邂逅于洛河神祠,并互赠白马、玉佩的情节。假定这一分析正确的话,那么曹睿的文学功底也是不可小觑,理由很是简单,曹睿既不动声色地达到了避母亲讳,又恰到好处地将母亲甄氏幻化成了"洛神"!曹睿如此看重"洛神",在于其母甄氏的经历实在太过传奇一一为避战乱,甄氏进了洛河神祠,结果遇到曹植。借助曹植所赠的白马,甄氏逃回邺城。不想之后邺城也被攻破。生死关头,又是鬼差神使,让已经拔剑欲斩甄氏和其婆婆刘氏的曹丕,瞬间作出放下屠刀、英雄救美的决定。在曹睿心目中,母亲甄氏,无疑就是那个神通广大、普渡众生的"洛神!"假如没有"洛神"光环相冠,袁家政敌曹操的两个儿子,岂能分别为甄氏付出关爱?有人会问:既然曹睿知道甄氏与曹植的感情,不报恩也就罢了,但为何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曹植的封地,越贬越远呢?解释这个问题,有必要提到曹植写给曹睿的一封信。那是曹睿成为魏明帝的第二年,期待启用的曹植,写信给曹睿,信中提到三个典故,其中一个是“绝缨"。所谓"绝缨",是指楚庄王宴请众将时,有个将军趁黑调戏了楚庄王的一个姬妾。姬妾扯下那个将军的冠缨,去楚庄王面前告发,说只要亮灯,就可认出那个冒犯者。但楚庄王却让众将在亮灯前,一并去除冠缨。楚庄王的宽厚胸怀,最终成就了一位誓死捍卫楚国的悍将。曹植引用这一典故也就罢了,关键是他在信未,竟然来了一句"如果你……那么我就……"的话,这种似乎要把他和甄氏真实关系予以曝光的说辞,对曹睿而言,无疑是威胁!相信曹睿十分看重曹植当年相助母亲甄氏于洛河神祠的情谊,否则的话,身为皇帝的他,哪会再让曹植延命?这应该是曹睿采取“驱赶“手段,让曹植远离洛阳的原因。"书呆子"曹植,自然无可奈何曹睿如此"疏远"于他的做法。公元232年,曹植在封地陈郡逝于抑郁,获年40加1。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时刻警戒 我在虚拟世界如鱼得水 三国:逢乱必出声名扬 魂穿奥特:居间惠都为我折腰 序幕:我可爱的猫咪 七与中元 穿越宝可梦世界 沉默入侵 逃离此地 遇见另一个世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