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乱扯西游释厄传 > 第二十九回 五行有相克 恩怨莫怪谁

第二十九回 五行有相克 恩怨莫怪谁(1 / 1)

那么上回书,看着说得简单的,就是宰了几个土匪,也是表面映射了朱元璋平定江南叛乱的。?八一中?文网w?ww?.?但这里面其实还是有很多费解的,老吴为啥说了这个不大相干的小事呢,肯定有些隐秘在里面的。

这前面的劫路的山贼,还有老头夫妇及儿媳的描写,是很有些蹊跷,感觉很是怪怪的。联系上下文来看,才好像找到了线索。看来,老吴这是在继续映射南宫复辟之后,那些所谓的功臣们,开始瞎折腾了。

那么我们知道,明英宗自然要大封功臣,那么其中有个叫杨善的,封为了礼部尚书。

这个家伙是在朱棣和朱允汶争夺帝位那个时候,有守城的功劳就当了个典仪所引礼舍人的小官,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封为鸿胪寺序班。因为杨善长得魁梧伟风仪,音吐洪亮,所以被朱棣看好,慢慢的升至右寺丞。

后来仁宗即位,又当了本寺卿。但在明宣宗六年被参劾,却是有个章朴跟他住同一间牢房。俩人聊天的时候,章朴忽然说自己家有方孝孺写的文集。一个月后,俩人就出狱了,但是官儿没了。这个时候杨善就想起来了,从章朴那借了方孝孺的书,却去密奏给皇上。

这方孝孺我们知道是个耿直的儒家,根本就看不上朱棣,他保的是建文皇帝。后来就被朱棣杀了,写的书也成了**了。明宣宗是朱棣的孙子啊,那个时候方孝孺还没被平反呢,最后还是万历皇帝给恢复了名誉的。

杨善于是立功了,章朴给诛死,而他呢就复官了。再后来,他的儿子犯事了,给谪戍威远卫,自己却是没有被牵连,相反还做到了礼部左侍郎。

土木堡之变的时候,他是跟着明英宗一块去的,这老小子命贼大,侥幸的就跑回北京了。明代宗登基后,大家在朝房打算商议怎么给新皇贺喜来着,杨善忽然哭叫着,太上皇在哪啊?我们这些人却在庆贺哩。大家一听,就没有如愿。

后来代宗派人去瓦剌商谈,这个杨善竟然忽悠了也先,自己还就将明英宗给迎回去了。因为他花钱到位了,朝廷并没有降罪与他。不久,大臣们准备商议元旦庆贺呢,杨善又说,“太上皇不受贺,我们贺神马?”

明代宗六年的时候,杨善打算退休,皇帝却没有答应。

后来的南宫复辟,也有这家伙的一腿啊。撺掇朱祁镇处死于谦,仍然有他的一号儿。仗着功劳,就给自个儿子求官儿,而且卖官纳贿。终于石亨等人眼红妒忌看不下去了,就说他的坏话给明英宗。时间长了,就失势了。

不久杨善就老死了,子孙世袭爵位,孙子杨伟还娶了个公主为妻。

但是这个杨善,能说会道,真才实学不多。还特擅长溜须拍马,先后谄媚王振石亨等人。

那么上回书,土匪及其家人其实是映射杨善一家人了。我们看老吴对于杨善的看法蛮矛盾的,这个杨善也是很有可取之处的。杨善对明英宗那是一贯的效忠,一直都没有改变,就凭这一点,老吴就放过了他啊,只是将老杨的家人及后人给损了一大通儿。

还继续看书,这正是,心有凶狂丹不熟,神无定位道难成。但是我们仔细体会老吴的话,其实是心有义烈我自知,假他金丹成大道!

却说孙大圣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心念唐僧几个,“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

这其实是猴儿知道自己到了现在,这贼船已经难下了。无论是旁人还是自己,再去别的什么地方高就谁也都难以接受了。还得当和尚敲钟念经去,那怎么才能继续留在取经队伍里呢?再去求师父吧,万一唐僧回心转意了呢?

猴儿遂按下云头,径至三藏马前侍立道,“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

猴儿这是有部分打算委屈成全的想法啊。可惜猴儿来的不是时候,唐僧在气头上,最好的办法是先冷静呀,但是猴儿的性子是个急脾气,冷静,冷静多长时间,估计至少十天半个月的,太长了些,悟空等不了的。

果然唐僧见了,更不答应,颠来倒去,又念有二十余遍,把大圣咒倒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方才住口道,“你不回去,又来缠我怎的?”

行者只教,“莫念,莫念!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你无我去不得西天。”这是实话,其实大家都认同,但是现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却无异于火上浇油。八戒沙僧更是不肯求情了,没拿俺们兄弟俩当盆菜啊,于是都冷眼旁观。

三藏怒道,“你这猢狲杀生害命,连累了我多少,如今实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快走,快走!迟了些儿,我又念真言,这番决不住口,把你脑浆都勒出来哩!”

果不其然,越说越糟。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哈哈,忽然省悟,省悟嘛了呀?这个时候,猴儿想了太多太多的,看穿了很多事情,想通了诸多心性。是该做回真正自己的时候了,大圣的本心坚定了要和形心彻底分离,不再鼠两端,左右不是猴儿了。

此时悟空心内已经有了大致整个全盘计划了。先给唐僧其实还有佛家最后一个机会,一个台阶,成了的话就还跟着唐僧西行;否则就要开始下步的行动计划,那时候师出有名,佛也说不出来甚么,最后还得送自己荣归队伍。而且大圣已经想到了,唐僧是不会把握这个机会的,自己也没有盼着这个机会能起作用,但还是必须先礼后兵的。

好大圣,分心两用,其实就是派了个毫毛变的猴儿分身去见菩萨,自己的本身却是滞留在唐僧附近的。

分身就到了南海,是去让菩萨见个作证的,反正观音是分辩不出来的。遇上善财童子给开了个玩笑,行者分身满怀闷气,就变脸训了其一通。

菩萨呼唤,行者分身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这次是猴儿到目前为止哭的最厉害的,但却是半假半真的。

我们返回书前面去看,猴子的眼泪。只分析真的热泪啊,风吹烟熏的冷泪就不考虑了;全部作假演戏的眼泪也不算在内啊。

第一次,是在猴儿还没有拜师学艺,因为担心会死,堕下泪来;

第二次,是须菩提祖师撵走猴儿的时候,因为不舍师恩,满眼堕泪;

第三次,是在三打白骨精以后,唐僧念咒,赶走悟空。猴儿那时候,是伤情凄惨,但硬是忍着没有落泪,而是噙泪;

第四次,是头次离开取经队伍,想起了师父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

第五次,是在压龙山压龙洞前,因为为了唐僧取经还得跪老妖狐,苦恼上来,就泪出痛肠;

第六次,是在金兜山让青牛精收走了金钱棒,扑梭梭两眼滴泪,是没了主杖无法兴隆,其实是钱没了,就更打不过青牛了,是无助不甘的泪;

第七次,也就是现在的眼泪,半真半假的;

再往后还会有流泪的时候,基本都是师父让妖怪逮住,自己打不过人家,便流下伤心,委屈,不甘,担心,抱怨,无奈等等包含各种复杂情绪在内的眼泪。

这孙悟空,是个有情感的猴儿,后来越来越丰富的。我们能够看出,一路学艺,取经的过程,是其心性变化的过程。但是呢,这其实不是的什么菩提心,也不是成佛的必然经历,而是先由猴儿修炼成妖仙,最后升华为真正的人的过程!成了斗战胜佛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是老吴制造的表面假象罢了。

那么就能看出,老吴到底是不是崇佛颂道?佛和道考验了猴儿,结果呢,让悟空最后成了鲜活无比的人啊。孙悟空,先是慢慢悟空,后来开始解空的,最后功成圆满,但是这个空,和佛家说的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

还回来书里,菩萨就懵了,还是头一次看到猴儿在自己面前哭啊,便让猴儿说说看,咱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垂泪,当年闹腾的欢实,不曾受过哪个气的。但是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舍身拚命,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的,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不分青红皂白啊!

菩萨听完道,“唐三藏秉善,决不轻伤性命。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死许多草寇!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师父,据我公论,还是你的不善。”

观音也挺会摆官腔的,不能光让猴儿逮住理呀,也得数落你的不是才行,否则这猴儿蹬鼻子上脸了就。但是,猴儿人家有了困难,就来找自己,说明人家看得起自己啊,说明自己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啊。就心内得意洋洋地,话里话外,明着说唐僧的好,猴儿的不是,但却表达出,你孙悟空还是个好同志啊,缺点虽然有,优点很多嘛。

行者一琢磨,好你个观音,真能将黑的说成白的,这不明摆着善恶不分贤愚不辨么。于是噙泪叩头道,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俺的紧箍咒去掉吧,俺要退休了。

果然,猴儿顺坡下驴,借力打力,便给你出个难题儿,反正观音也做不到的。难住你观音喽,下面谈条件就好办了,就能揪住主动权。

菩萨笑道,那没有办法啊,戴上去就摘不下来了。观音还不明白猴儿的想法呢,自己还笑哩,这金箍就算能摘下来,可哪敢啊?明摆着呢,这个咒就是如来给孙悟空预备好了的。

行者道,既如此,我找如来去。他肯定能摘下来。这猴儿挺能,故意这么说,难题摆得更大了。那么如果要是生些什么意外情况,你观音就不好插手了。

菩萨道,“你且住,我与你看看祥晦如何。”观音就急了,上了大圣的当了,真要是猴儿去了,如来不得怪罪自己呀,连这等事情都处理不好。

行者道,“不消看,只这样不祥也了。”

这句话,看似简单无意,但玄机也有的。猛一听,是猴儿误会了观音的意思,以为是看猴儿自己的祥晦。但这不是废话么,猴儿祥晦如何,自己不知道吗?还用看啊?这猴子明显是在装傻充愣,摆出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仔细分析的话,猴儿其实在心里说,你随便看,看见了又如何,你打算怎么办吧,你还能怎么办哩?

菩萨道,“我不看你,看唐僧的祥晦。”好菩萨一看,霎时间开口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了成正果。”

观音这么一看,就是心内大惊呀,怎么唐僧附近还有个猴儿呢?观音虽笨,但这个把戏还是见多识广的。哦,猴儿这是要演大戏啊,目的就是既教训唐僧一通,威慑八戒沙僧俩个;又能够体体面面的返回唐僧身边继续西天取经去。

观音心想,这猴儿太坏了,自己上了猴儿的当了。但是一来人家还是来找自己的,说明拿自己当一家人的;二来,已经上了猴儿的贼船了,不好也不能下来了。这要是给戳破,事情就将不可收拾,取经大业很可能泡汤,猴儿不给捣乱才怪呢?但是猴儿的背景身份太深了,是不能灭了的;别说灭了,即使再压在五行山下,虽然能够解决问题,不过佛家的脸面就丢尽了呀。

观音无奈,知道了,为嘛这猴儿非要赖在这里抹眼泪了。但没办法,就陪着猴儿演戏吧。而且,也算能凑出来唐僧的一个难,省的找人帮忙或是自己安排了。心里骂猴儿,你现在想起来那么多的前生往事了,也太能了点吧,都知道自己给唐僧安排一次劫难了呀。老娘和你这次合伙儿骗人,得装的像颗葱点儿,不能让如来揪住明辫子啊。

我们应该能过看出,观音这次不得已就站在猴儿的立场一边上了。观音是知道悟空和如来的部分复杂关系的,至少在猴儿不久前为了青牛精去找佛祖求助,而没有找自己帮忙的时候,就明白了的。

观音和如来的关系其实也是很复杂的,那么观音一想,就和悟空结成临时同盟,那就得铁心出力帮助悟空一回了。这三人之间就像三国时期一样了,更加有意思了,就看谁的戏演得最好了。那么最后,悟空大获全胜;如来只好又吃了哑巴亏,继续放血;观音依旧牢牢的保住了自己的宝莲池。

孙大圣只得皈依,不敢造次,侍立于宝莲台下不题。猴儿一看,观音妥协了,嘿嘿,完美符合自己的计划啊,现在就慢慢老老实实的等着,做一阵子乖猴儿吧。在悟空的计划里,自己的本身就在唐僧附近不停地转圈儿,精心盘算好时间之后,就要开始展开行动,至于观音和分身那里应该不会出问题,就算搞砸了,也没事,照样要给唐僧个教训,反正自己心里有数,西天路上没有自己是不行的,哈哈儿。跟佛家过招,比的就是狠,看谁更狠。

却说唐长老自赶了行者,教八戒引马,沙僧挑担,连马四口,奔西走不上五十里远近,三藏勒马道,“徒弟,自五更时出了村舍,又被那弼马温着了气恼,这半日饥又饥,渴又渴,那个去化些斋来我吃?”

额,这唐僧是真欠揍啊,你饿就饿了呗,还得扣个帽子给猴儿的。

八戒道,“师父且请下马,等我看可有邻近的庄村,化斋去也。”

八戒现在美呀,成大师兄了,得有大哥的风范儿,说话也文绉绉的了,也不抱怨诉苦了。

呆子半空中仔细观看,其实就是胡乱瞅了瞅呗。眼望之处没有人家,回报唐僧,却是没处化斋啊。

这八戒还是懒,不肯飞的太远,也没有人家猴儿的本事呀。

三藏道,“既无化斋之处,且得些水来解渴也可。”凑合点吧,靠你八戒一般就得做好挨饿的准备的,退而求其次吧,不信你老猪连这个都敢耍滑的。不过唐僧还是喜欢猪,不忍心责骂的。

八戒无奈,只好去南山涧下取些水来。这八戒是看到有个山涧的,但刚开始没说,现在没办法了。

八戒托着钵盂,驾起云雾而去。那长老坐在路旁,等多时,不见回来,可怜口干舌苦难熬。

沙僧在旁,见三藏饥渴难忍,八戒又取水不来,只得稳了行囊,拴牢了白马道,“师父,你自在着,等我去催水来。”

沙僧心里暗笑,自己主动请缨吧,否则唐僧不久就要派自己去了,说不定还得骂几句的,自己可不是八戒啊。

长老含泪无言,但点头相答。这个含泪至少有两重意思,一个是饿的委屈;一个是让八戒给气的。

沙僧急驾云光,也向南山而去。那师父独炼自熬,困苦太甚。正在怆惶之际,忽听得一声响亮,唬得长老欠身看处,原来是孙行者跪在路旁,双手捧着一个磁杯道,“师父,没有老孙,你连水也不能哩。这一杯好凉水,你且吃口水解渴,待我再去化斋。”

猴儿的计划继续顺利实施中,但是要注意,猴儿现在可没有委曲求全的打算。他在话里,是刻意先刺激嘲讽唐僧的,知道师父是最讨厌自己表功的;而且也没有直接带了斋饭和清水一块来呀。就是怕唐僧看见吃的就暂时回心转意,不定时候还得撵自己走的。唐僧是欠揍的,顽固和尚是需要那个棒槌照着脑袋什么的敲几下子的,也就是得需要醍醐灌顶,才就悟了。

咱仔细看西游记,这唐僧见了吃食,那也不次于面对如来啊。

果然不出所料,长老一听就劲儿上来了道,“我不吃你的水!立地渴死,我当任命!不要你了!你去罢!”其实这话还有个意思,好你个猴儿啊,明知道自己饿了,就是不带吃的来呀。这是专门来气我的啊,不由得火冒三丈的。

那这唐僧就更铁了心,继续要赶走这个不听话还耍坏的家伙,最重要的是猴儿不肯为师父多着想呀,事情明明能做得更叫自己满意,但就是非让自己多受罪呀。

欲知猴儿打算如何教训唐僧,请听下回接着胡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绝天武帝 开局十万倍暴击,玩坏诸天万界 北城长歌 武逆九重天莫缺 恒帝 斗罗:别追杀我了,我真不是唐三 签到:开局召唤靠山王 武极冰帝 我的诡异人生模拟器 吞天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