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闻到一种花香?那是江南故乡湖水滋润的唐宋诗词的韵味,飘洒着坚韧和执着的追寻和向往。写不完的清澈和豪放激情,在那座弯弯的廊桥上,在芦苇花盛开的水岸边,聆听前世今生,在西湖春晓里,转身天涯。往事已不再,诗人的歌吟,却在岁月里婆娑、流传。有谁在羡慕那种幻灭之美?毁灭后的归宿是大自然。这是徐志摩诗歌里,随处可见的领悟。精神世界是没有疆域的。徐志摩的诗篇,大多是因执着的理想追求在现实社会里遭到扼制与摧残后,抒发的情绪、不满与反抗;他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虽然有幻灭的痛苦,但诗人在美好的幻境里,可以使他那颗受损的灵魂得到抚慰和憩息。所以,诗歌是徐志摩破碎灵魂的栖息地。在诗歌里,他否定和拒绝黑暗的现实世界,表达着向往理想世界的思想和激情。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一诗中,他抒发与有夫之妇陆小曼相爱遭到反对、美好幻想受到重压下的痛苦。他咒诅这懦怯的世界,决定逃出牢笼,让自身恢复自由。整首诗格调明朗激越,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激情,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和热烈追求。徐志摩的诗歌除了表现出独特的诗情、诗意、诗趣,还体现出徐志摩诗歌结构的严谨整饬、形式的灵活多变以及鲜明的节奏感和旋律感、情感想象的节制与简洁、营造出的意境的完美、想象的奇美等艺术特色。生活不如意的徐志摩,也曾产生“辞别了人间,永远!”
这样的念头,他在《去吧》这首诗中,就表达了对现实世界彻底绝望,对人间、青春和理想,对一切的一切的不再留恋的决绝态度,那是他对残酷的现实世界所发出的愤激而又无望的呐喊:去吧,人间,去吧!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去吧,人间,去吧!我面对着无极的穹苍。去吧,青年,去吧!与幽谷的香草同埋;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去吧,梦乡,去吧!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去吧,梦乡,去吧!我笑受山风与海涛之贺。去吧,种种,去吧!当前有插天的高峰;去吧,一切,去吧!当前有无穷的无穷!整首诗歌,是诗人在现实的重压下消极感伤情绪的抒发,是诗人情感低谷时的创作,他多想在他的“理想主义”碰壁后,回归大自然,以求得精神的慰藉和超脱。《志摩的诗》中有很多吟咏爱情的作品,他和陆小曼热恋时,他写了《雪花的快乐》这样轻松愉快、优美深情的希望之歌,以半空中飞扬的雪花为意象,怀着欢愉的心情托物寓情,眼前那轻盈的雪花美丽清幽地飞舞,表达了他对浪漫爱情的憧憬与追求。全诗充满了性灵以及敏感多情的元素,朦胧而美丽。诗人和飞扬的雪花一起享受着自由、热爱的快乐,充满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那是诗人徐志摩的追求,雪花一样的旋转、延宕。又何尝不是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着在飞扬?当诗人回归自然,在岁月静好的环境里,一虹小桥、一波清水、一朵小花、一位美丽的姑娘,都会让他激情满怀,在古香的诗词里,流连灿烂和娇美。当年,他在日本写的诗歌《沙扬挪拉》,脍炙人口,让人听见了那散落在心上的雨丝,不觉得跟着诗人绵绵长长地沿着记忆的方向行走。一幅画一样看见诗人淋漓尽致的笔下日本女郎的风致,还有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美妙至极: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是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尔访日期间写的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后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面的17个小节,仅留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玲珑灵动的诗意,是最动人的姿态。徐志摩在大自然的熏陶下,把生命和情感植入到审美对象之中,展示出了对旺盛的生命色彩的审美价值观。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无疑吸取了泰戈尔小诗的风格,虽在睿智和彻悟上不及之,却也充满了灵动和浪漫情怀,温柔妩媚多情中有着简单的美丽。徐志摩的每一首诗歌,都饱藏着情感,令人如醉如痴,心为之潮动。如《她是睡着了》: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她入梦境了——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她是眠熟了——润泉幽抑了喧响的琴弦;她在梦乡了——粉蝶儿,翠蝶儿,翻飞的欢恋。简洁的白描,赤裸、热烈的感情,丰腴,饱满,给人以美感。朱湘在《评徐君〈志摩的诗〉》中,说徐志摩是“新诗中最擅长于情诗的人”,这应该是最贴切的评价。徐志摩在旅欧期间,吸取和借鉴了浪漫派诗人拜伦、雪莱等诗歌名家讴歌恋爱至上的情诗风格和艺术,然后和自己情爱生活的体验结合起来,笔下就有一首首情艳意浓的爱情诗,如同溪水一样潺潺流淌出来。这是徐志摩对中国新诗不可磨灭的贡献。大自然给了徐志摩诗情画意,现实生活却黯淡无光,于是,他便试着在诗歌中探索一条富国强民之路。《留别日本》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这一思想:但这千余年的痿痹,千余年的懵懂:更无从辨认——当初华族的优美,从容!摧残这生命的艺术,是何处来的狂风?——缅念那遍中原的白骨,我不能无恫!……我欲化一阵春风,一阵吹嘘生命的春风,催促那寂寞的大木,惊破他深长的迷梦;我要一把崛强的铁锹,铲除淤塞与臃肿,开放那伟大的潜流,又一度在宇宙间汹涌。理想在现实中碰壁,是诗人在哀怨中,创作了表现最为激烈的感情、最为激进的思想的诗篇。大地无语,只有徐志摩冷静的目光,在冷酷的现实中延伸。于成泽在《评〈志摩的诗〉》中说:“《志摩的诗》中对于现实的世界,广漠地仿佛有十分不满意的态度。”
徐志摩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深厚的仁义和恻隐之心,是从一个诗人的角度,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总结。他是属于时代的,是时代之子。他的诗歌,穿越时代,其精神在一个追寻永恒的维度永存!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梦想的春天,总会孕育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