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七,北京城。
眼瞅着便要夏至了,空气已是有些燥热,尤其是晌午时分,青石砖板的街道上更是行人寥寥,唯有巍峨的永宁城外,还有些百姓逆着头顶有些刺眼的烈阳在排队进城。
唏律律!
不多时,远处的官道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引得正在城池脚下乘凉的几名守城士卒心中顿时为之一惊。
顾不得多想,几位士卒只是对视了一眼过后,便是赶忙迎了上去,更有眼疾手快的,还不忘自地上端起了一杯凉茶。
自水西狼兵屯兵于鸭池河畔,西南预警的消息传回京师之后,一连串的"噩耗"便是接踵而至。
先是水西大长老安邦彦领兵趁着夜色,血洗了织金堡;而后便是其子安武功领兵强渡鸭池河畔。
再之后便是遵义府,平越府,毕节城先后沦陷...
今日这快马,又是为了何事呢?
相顾无言间,本是有些喧嚣的永定门外便是渐渐安静下来,一众百姓默默的退回到官道两侧,目光凝重的盯着官道上由远及近的骑兵。
最近这段时间,也仅有前几日传回来的"捷报"让京中百姓紧绷的内心稍微舒缓了些许,不过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毕竟贵州巡抚王三善虽然成功领兵回到了贵阳,并且在着手收复遵义府,留守水西老寨的"水西宣威使"安位也主动上书请罪,但水西大长老安邦彦仍是领兵在外。
只要安邦彦一日不伏诛,笼罩在西南上方的阴霾便无法安然散去。
"职责在身,多谢几位兄弟了。"
官道上,风尘仆仆的几名骑士匆匆接过守城士卒递过来的堪合之后,便在周遭众人有些茫然的眼神中拍马扬鞭,朝着近在咫尺的城池而去。
"哎,估计又是吃了败仗.."
见几人如此反应,城门附近满怀期待的百姓们便是幽幽一叹,心中好不容易升起的些许憧憬也是随之烟消云散。
虽然朝廷早在几年前便整饬了驿站,使得规矩严苛了不少,但正所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若是朝廷在西南取得大胜,刚刚那几位骑士的脸色绝不会如此严肃,纵然不至于高声宣扬,但隐晦的提点几句总是不成问题...
及至几名骑士的背影完全消失不见之后,气氛有些冷凝的永定门外又渐渐恢复了刚刚的秩序,只是原本在低声谈笑的百姓们却是全然没有了心情,只是怔怔的望着紫禁城所在的方向。
自当今天子继位以来,朝廷怕是还从来没有吃过如此大的亏吧?这西南的乱局,究竟何时能够彻底解决呢?
难不成,那水西大长老安邦彦竟比昔日的女真老酋努尔哈赤还难对付?
...
...
与寻常百姓所预想的不同,位于紫禁城深处的南书房中虽然满堂绯袍,但气氛很是轻松,全然没有前几日的低沉。
几位身材魁梧的勋贵甚至有兴趣围在兵部尚书王在晋的身旁,对着墙上悬挂的疆域图指指点点,微微有些褶皱的脸上,不时便涌现些许笑意。
南书房的另一侧,以内阁首辅方从哲为首的内阁们也与六部九卿围在一起,同样是在热切的讨论着什么。
细细听闻,倒是有些诸如"改土归流","大事可定","此乃国策"等颇为敏感的字眼。
"陛下到!"
约莫半柱香过后,先是一道有些尖锐的呼喊声于南书房外响起,随后便是一阵有些凌乱的脚步声响起。
闻声,南书房中正在谈笑的文武群臣们均是不由自主的止住了谈笑,低头草草整理了一番身上的衣衫之后,便是微微侧身,盯着南书房半开的房门。
"众位爱卿都到了?"
不多时,嘴角挂着一抹笑意的大明天子朱由校便在司礼监秉笔及御马监提督的簇拥下,大步迈进南书房中。
"臣等,见过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内阁首辅方从哲的率领下,南书房中顿时响起了一阵山呼声。
"免了。"轻轻摆手,朱由检示意眼前的臣工们各自落座,这南书房比暖阁宽敞不少,倒是更适合眼下这等召见群臣的情况。
"王本兵,"待到南书房渐渐恢复平静之后,案牍后的朱由校便是在众多臣子中寻找到了兵部尚书王在晋的身影,不置可否的吩咐道:"说说吧,现在什么情况!"
"是,陛下。"听闻朱由校点到自己的名字,在众多臣子当中显得很是年轻的王在晋便是缓缓起身,同时自怀中掏出了一封奏本。
"四川巡抚朱燮元上奏,水西大长老安邦彦于五月十五,对永宁城展开围攻,双方战士死伤无数。"
"幸得城中军民百姓前仆后继,终是令得水西狼兵停滞不前,安邦彦于五月十六晚间鸣金收兵,后撤至毕节城。"
"五月十八,东平伯黄得功及靖北伯卢象升领兵至永宁城..."
言罢,兵部尚书王在晋便是缓缓合上了手中的奏本,虽然早在一个多时辰前,他便已是知晓了这等振奋人心的消息,但心情仍是跌宕起伏,身躯微微颤抖。
因为水西狼兵起兵叛明的缘故,他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几乎是彻夜难眠,额头上的皱纹都是多了不少。
不过如今西南终是传回了一条"喜讯"。
轻轻颔首,朱由检点头示意王在晋落座,便是紧接着问道:"湖广,贵州,云南的粮草到哪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京师距离西南三千里不止,卢象升及黄得功麾下兵马这一路上的损耗可是不少,绝大多数都是由内帑出银供应,少部分由当地官府解决。
"回禀陛下,"没有丝毫的迟疑,脸上同样是多了不少皱纹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径自起身,迎着周遭袍泽殷切的眼神,缓缓拱手说道:"湖广的钱粮已是抵达成都府,不日便能运送至永宁。"
"云南和贵州的钱粮也运抵至贵阳,交由贵州巡抚王三善处理。"
此话一出,南书房中本就轻松的气氛更是热切了不少,就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次辅刘鸿训及吏部尚书周嘉谟都是由衷的露出了一抹笑容。
听上去,战场的主动性已然重新回到了他们大明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