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韦安平的阴阳怪气,李世民却一点都没生气。
反而觉得有些奇怪。
“不对啊。”李世民忽然开口道:“朕有皇后在,怎么会随意召民女入宫呢?”
“呃……”
这下,轮到韦安平尴尬了。
因为他忽然发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长孙皇后明年就要出意外了。
“莫非……”
以李世民的聪明,他一下子就猜到了什么,顿时脸色大变。
随后满脸激动,死死地盯着他说道:“安平,你一定要告诉朕!”
“陛下别激动!”
韦安平看他神情激荡的样子,心里有些担忧,连忙安慰道:“这事……也不一定是真的。毕竟皇后在生完九皇子之后,就没有再生了……身体肯定比历史上要好得多。”
“更何况,还有孙神医等人在……皇后的气疾也得到了一些治疗,情况应该不会太差。”
听到这番话,李世民的心情终于轻松了不少。
韦安平说的并没有错。
在听从了他的建议之后,李世民在李治出生之后,便很少与皇后同房了。
没有频繁地生孩子,自然身体就要好得多。
而且皇后的气疾之症,在这些年也得到了不错的治疗,尤其是在听从了韦安平的建议之后,让皇后远离烟尘、花粉和狸奴等物。
从那以后,皇后的气疾就很少发作了。
他最近带着皇后回乡祭祖,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就是接连有亲人逝去,心情有些低落。
回来之后,养一养就好了。
“多谢先生提醒。”李世民松了口气,正色道:“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事情,还请先生一定不要隐瞒!朕不想不明不白地……”
“我也想说啊,可事情还没发生……要是说完之后,不灵怎么办?”
韦安平摊手道:“陛下可不要把我砍了。”
“怎么可能!”
李世民摇了摇头,坚决道:“先生从不说假话,朕自然是信得过先生的。”
“那就好。”
韦安平也松了口气,又把话题引到正事上来:“那就小心一点武士彟的女儿,可千万别……”
“放心好了。”李世民点了点头,认真道:“朕不是那种色迷心窍的君王,江山和美人,还是分得清的。”八壹中文網
对他来说,除非是皇后,不然什么美人都没有江山重要。
有了韦安平的帮助,他还想让大唐的江山,永续万年呢。
根本不在乎什么美人。
“那就这么说定了。”韦安平拱了拱手,转身便要离开。
“先生请等一下。”
就在这时,李世民却叫住了他。
“陛下还有何事?”
“正事。”
李世民收敛神色,郑重说道:“三年前,先生曾提议改革军制,将府兵制改为混合兵制,以府兵为主,募兵为辅。”
“确有此事。”韦安平点头道。
“当初的情况不太成熟,国库里也没有那么多钱募兵。但如今三年过去,朝廷经历了数次大丰收,商业也颇为繁盛,国库已经充盈起来了。”李世民继续说道:“朕觉得是时候实行改革了。”
“这倒也是。”韦安平想了想,点头同意道:“改革府兵,最重要的是推行精兵简政,施行退役制度,裁撤老弱病残者,将军队打造成精兵。”
“另外,我建议施行汉朝的良家子制度,只从良民百姓之中募兵,不要那些地痞流氓和罪犯。”
“为何?”对于这点,李世民颇为不解。
自古以来,罪犯充军都是惯例,至于地痞流氓则更加是兵源的一部分。
为什么先生会反对这些人进入军中呢?
“因为我们要打造一批与众不同的精兵。”韦安平说着停顿了一下,随后阻止了一下语言,才继续说道:“要有理想、有担当、肯吃苦、敢奉献,能够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
“啊,这……”
听到这番话,李世民当场愣住。
这个要求,未免也太高了吧。
别说军中的士卒达不到,就算是朝廷上的官员,也不一定能达到啊。
这么高的要求,是选拔士卒,还是选拔治国之材啊?
“陛下觉得要求太高?”韦安平反问道。
“太高,而且不可能有这样的人。”
李世民十分肯定的回答道:“百姓当兵,要么是出于无奈,要么是为了吃一口兵粮,或者为了赏钱……哪有人会主动去当兵的呢?”
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这个时代的百姓,几乎都以当兵为耻,觉得这是下贱的事情。
就连士卒都自觉低人一等,在其他阶层面前,几乎都抬不起头来。
要不是有朝廷的府兵制度,和打胜仗之后的赏钱,谁会愿意主动去当兵呢?
“所以在改革兵制的时候,还要改变对于当兵的固有印象。”
韦安平敲了敲桌子,严肃道:“这个改变,就从募兵开始。只有将罪犯和地痞流氓彻底剔除出去,才能让军中的士卒素质有所改善,然后再加以教育,给士兵提升地位,让士卒感受到尊敬。”
“如此以往,才能慢慢将这种情况扭转过来。”
“可是……这也太难了吧。”李世民听得头大,感觉这事根本不可能完成。
“当然很难。”
韦安平不置可否,继续说道:“但这么做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只有明白了自己的目标,有着清晰理想的士卒,才能百战百胜。”
“如果当兵只是为了吃粮和分赏钱,要是哪天没有粮吃了,或者赏钱分得不多……他们会不会造反呢?”
“肯定会!”
作为带过兵的将军,李世民对这些情况简直太熟悉了。
当初六镇起义,就是因为粮草不足,导致军队哗变……最终沉重打击了北魏王朝,导致北魏很快便分崩离析。
“所以才需要有这些……”
韦安平一声长叹道:“士卒可以为了钱粮参军,但不能只是为了钱粮而当兵……一定要有保家卫国的信念和担当。这才是军制改革的重点。”
“此事……任重而道远啊。”
李世民感慨道:“恐怕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