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望远镜是个好东西(1 / 1)

除了身份暴露,韦安平回家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李淳风回来了。

离开长安大半年后,李淳风终于载誉归来,不仅证实了“地球是圆的”,还成功研究出晒盐法,为朝廷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同时让百姓免于粗盐之苦,吃盐的时候,更加安全,也更加放心了。

吃盐是人的刚需,所以研究出晒盐法是大功一件。

但这还不是李淳风最大的功劳……真正的大功,是他做出来的望远镜!

当韦安平把望远镜对准眼睛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磨盘大的脸。

“呀……吓我一跳。”他笑了笑,又继续用望远镜观察府里的其他地方。

看了好一阵。

李淳风才一脸认真地问道:“先生觉得这个望远镜怎么样?”

“还算不错。”韦安平点头肯定道。

以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这种水平的望远镜已经算不错了,至少能看清物体的轮廓,放大倍数也在十倍左右。

当然,这种水平肯定没法跟后世相比……就连小孩的玩具都不如。

听到这个回答,李淳风不由得苦笑……先生说不错,那就是一般。

“李尚书怎么说?”就在这时,韦安平又问道。

“李尚书很喜欢。”

说到李靖,李淳风顿时来了精神:“他说有了此物,以后行军打仗就可以料敌于千里之外了。”

“夸张了。”韦安平笑道:“此物确实好用,但最多也只能帮他看清楚敌军的排兵布阵罢了。用来攻城还行,用来对付突厥,实在有些大材小用了。”

突厥人打仗根本不讲究什么排兵布阵,都是一波又一波地冲锋,什么时候把敌人冲垮了,什么时候就一窝蜂地杀上去。

如果冲不动,那就是白白送死。

大唐跟突厥已经交手过无数次,尤其是做过灵州总管的李靖,可以说是最熟悉突厥战法的大唐将军。

“李尚书说,此物还可以用于斥候探查敌情。”李淳风又道。

“这倒也是。”韦安平点头道:“但这玩意太过精贵,你一共就做了三个,怎么可能分给斥候使用?”

“先生的意思是,要多做一些?”

“不,是量产!”韦安平强调道。

“可我们没有那么多琉璃镜啊。”李淳风疑惑道。

做望远镜最重要的就是琉璃镜片,不但要清澈透明,还得大小合适。

当然,如果只是大一点点,还可以磨,但千万不能太小。

他知道长安城北有一家琉璃厂,但那里的琉璃都是珠子,根本不符合琉璃镜的要求。

“这正是我让你赶紧回来的原因。”韦安平认真道:“最近琉璃厂的工人想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办法,但他们的技术不行,不懂怎么做实验,所以还得你来。”

“先生的意思是,让我去研究?”李淳风有些兴奋,没想到刚回来就有事情做了,先生果然没有忘记我!

“不错。”韦安平点头道:“如果能成功研制出合格的琉璃镜,以后的工部尚书非你莫属!”

“多谢先生提点!”李淳风顿时激动不已。

如今的工部尚书段纶是李渊的女婿,当初是李建成做主将妹妹高密公主嫁给他的,因此段纶也算是太子党。

后来,段纶在执掌巴蜀时,独断专横,被告发谋反。只是没有查到证据,才把他调回京城不用。

但玄武门之后,出于安抚太子党的心思,李世民还是让他担任了工部尚书一职。

虽然是工部尚书,但段纶从不做事,只是安静地当个摆设。

不出意外的话,他迟早会被罢官。

一旦段纶罢官,接下来自然是新人上位……不过,以李淳风如今的资质,想要直接当上工部尚书显然还太早了。

除非……能得到韦安平的大力推荐!

“那就去吧。”韦安平笑着摆了摆手,随后又想起一事:“对了,最近学堂那边又出了几本教材,你去拿来看看,多学多看。”

“是。”李淳风连连点头。

……

李淳风回来了,李靖自然也回来了。

此时,李靖正在皇宫中跟皇帝陛下述职,讲述自己在江南彻查当地官吏,保护李淳风和盐场的经历。

李世民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还会提问几句,让李靖讲得更加详细一些。

每当他提问的时候,李靖就会浑身一紧,额头冒汗。

述职一直持续了半个时辰才终于结束,李靖也终于松了口气。

“李爱卿此行辛苦了。”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道:“江南的海盐对朝廷来说十分重要,若不是李爱卿亲自走一遭,恐怕没有这么快清理掉当地的余毒。”

“陛下谬赞了。”李靖一脸惶恐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为陛下做事是应该的。”

“好!”李世民哈哈一笑,又道:“朕还有一事想问。”

“陛下指的是望远镜?”李靖问道。

“是。”

“此物果然非同寻常。”李靖忍不住称赞道:“臣第一次用的时候,差点被眼前的景象吓到!十丈外的东西,竟然如在眼前。此物若能用于战场,将会无往不利,甚至可以料敌于千里之外!”

“如此说来,果然是个好东西!”

李世民早就从韦安平那里知道了望远镜的作用,但却没有亲眼见过,所以一直担心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做不出韦安平说的那种效果。

但听李靖这么一说,似乎效果不错,他也就放心了。

纵使达不到先生说的效果,只要能有一半……那就很不错了!

“只是……”李靖又开口道。

“只是什么?”

“只是制作望远镜的琉璃镜片不够,李侍郎只做了三个望远镜。”李靖有些遗憾地说道。

“为何会不够?”李世民问道。

“李侍郎说,是因为当地的琉璃制作技术不行,做出来的琉璃时好时坏。”李靖如实说道。

“那为何不做改进呢?”李世民疑惑道。

“因为太过困难。”李靖摇头苦笑道:“李侍郎与当地的工匠研究了好几个月都毫无进展,后来看到先生的来信,便表示要回京,所以此事就搁置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嗨皮牛爷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终宋八一中文 汉末之吕布再世 终宋起点中文网 我的探长生涯 三国之无双猛将 我要当球长 甲午之军工霸世 朕又不想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