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慕容孝隽的选择,李承乾一点儿不意外。 当然,他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能合情合理的留下慕容婉秋。 倒不是沉陷于慕容婉秋的绝世容颜,更多的还是因为拿下了赤水源,他想更进一步,一步一步的蚕食吐谷浑。 “去追慕容顺吧。”
李承乾说道。 慕容孝隽看了看自己闺女,见自己闺女点了点头,这才无奈的带着自己的两千亲兵一路西去。 这会儿他已经明白了。 李承乾留下慕容婉秋就是为了防备他,至于更深层次的,他还没想到。 见慕容孝隽领着自己亲兵西去,李承乾又吩咐道:“楼宁、邱博闻你二人带着你们的大军,去配合高昌王。”
这一战,他们的伤亡虽然不小,但这会儿两部加起来,也还有一千多人。 “末将领命。”
楼宁和邱博闻当即拱手道。 到了这时候,他们对李承乾那是心服口服,当下也没过多的言语,带着自己的人马就跟着慕容孝隽而去。 直到此时,众人悬着的心终于是松了下来。 紧跟着,就是肆无忌惮的狂欢。 他们赢了! 从此,大明王廷便是这赤水源的主宰!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突然,但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才刚刚开始,虽然剿灭了慕容顺的大军,但草原上的混战可还没结束,要想彻底将赤水源收归己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收兵!”
李承乾一声令下,数千兵马便忙活了起来。 不多时,大军再次开拔,目标,日月山。 大明王廷第一次出征,便大获全胜,自然得敲锣打鼓的告诉所有人。 所以不断有快马回日月山报捷。 也不断有快马去草原上,向那些正在混战的部落宣告慕容顺已逃,大明王廷从此接管赤水源。 消息就如野草一般,在草原上开始蔓延了开来。 伊原振作为守卫日月山门户的守将,闻言大喜。 王玄策得知的时候,更是喜极而泣。 日月山,萧瑀正在城头看着日月山外城日渐繁荣的商贸,感慨不已。 就在这时,数匹快马朝着城头而来。 “捷报!慕容顺已逃,大明王廷收复赤水源!”
“捷报!慕容顺已逃,大明王廷收复赤水源!”
“捷报!慕容顺已逃,大明王廷收复赤水源!”
听到这声音,外城那些做生意的都愣住了。 大明王廷这就拿下了整个赤水源? 而正在街头上视察的李勤俭当即惊愕道:“赢了?”
“赢了!”
报捷的士卒高声大呼。 跟着,李勤俭也高呼起来:“大明王廷,赢了!”
长明酒楼里,萧钺闻言也冲了出来,问道:“赢了?”
“赢了!”
无数个声音回答着他。 而当快马进城后,日月山内城的那些人更是狂欢了起来。 普西偌更是直接跪在了地上,久久不言。 赢了! 没人知道,没人知道!这一仗的胜利对于大明王廷来说意味着什么。 城头上,萧瑀不敢置信地问道:“他们刚刚说什么?”
“好像说,慕容顺跑了,大明王廷赢了。”
身边人也是一脸的不敢置信。 “真赢了?”
萧瑀同样有些不敢置信,当初李承乾出兵的时候,他都不知道,等他知道的时候,李承乾已经带着大军走了。 这段时间,他可算是受尽了煎熬。 可如今,消息传回来,大明王廷赢了! 彻底赢得了赤水源,这让他如何不惊讶? 李勤俭连忙回到内城,找到了报捷的士卒问道:“殿下呢?”
“殿下正带着大军押解俘虏回来,要慢一些。”
士卒也是一脸激动地说道。 不多时,普西偌也来询问了一番。 因为李承乾不在,这报捷的士卒都不知道给谁报捷。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明王廷的体制不健全导致的。 “普尚书,我们得准备一下迎接大军得胜归来。”
李勤俭立马说道。 他虽然也不知道大军归来得是个什么流程,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普西偌也是激动地说道:“对对对。”
说完,普西偌就愣住了,“可该怎么迎接啊?”
大家都不太懂。 最终,两人商议了一下,让日月山所有人,都出城三十里相迎,由长乐带队。 没办法,如今,日月山身份最高的便是李承乾的妹妹,李承乾既然是王,他妹妹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明王廷的公主。 当长乐听到自己哥哥打了个大胜仗,那也是喜笑颜开。 自从大哥出征以来,她就一直提心吊胆的,但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强撑着装作一副无事的样子,直到这一刻,她脸上终于再次浮现出了由衷的笑意。 第二天下午,当李承乾数千将士押解着数万俘虏抵达日月山外的时候,伊原振看楞了。 我的个乖乖。 这他妈是大胜! “末将恭迎殿下大胜而归!”
“末将恭迎殿下大胜而归!”
“末将恭迎殿下大胜而归!”
伊原振等人齐声高呼。 李承乾哈哈大笑:“这一场大胜,属于大明王廷每一个人,你应该恭喜你自己!”
众人一听,也是哈哈大笑。 对,没错,这一场大胜属于他们每一个人。 进山的时候,李承乾看到沿途无数人都在夹道欢迎,李承乾那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纵使是那些将士也是如此。 “末将恭迎殿下大胜而归!”
“末将恭迎殿下大胜而归!”
“末将恭迎殿下大胜而归!”
不断的有人高呼着! 李承乾骑在马上,挥舞着双手,直到看见长乐在最前面向自己招手,李承乾笑着打马而去,一弯腰,一伸手,就将小家伙给拉到了自己马背上。 没有过多的言语,却胜过千言万语。 李承乾可以想象,这段时间,这小妮子是何等的担惊受怕。 但她从未有过怨言。 随着李承乾大军回山,那连绵的俘虏彻底让众人震惊了。 数千将士,俘虏数万,这是何等功绩? 当然,俘虏拉回日月山不过是为了夸功。 简单点儿说,就是为了炫耀,炫耀完了,这些俘虏还是要送到别的地方的。 当天,日月山欢声笑语。 在走完了所有牛头不对马嘴的流程后,李承乾在城头上,向所有大明王廷的臣民宣布。 “从今往后,我大明王廷的臣民,普天之下,大可去得!”
一时间,又引得一阵欢呼。 乍听上去,这其实没什么,但只有一早便追随李承乾的那些人知道,昔日,他们困守日月山,就连那些将士出山都是九死一生。 但今日,普天之下,大可去得! 为了庆祝这一场大胜,大明王廷足足欢腾了五天。 不管是论功行赏,还是普通人的酒宴,足足折腾了五天。 …… 而大明王廷一战而定的消息,也随着那些商贾,传到了大唐。 就在大明王廷欢庆的时候,消息便传到了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这一次,彻底无言了。 “这就打下了整个赤水源?”
哪怕是尉迟敬德这样的莽夫,也是惊讶无比。 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 距离上一次传来消息,这才几天啊! 那是赤水源,可不是一个小山头。 真要说多大,相当于大唐的几个州吧! 关键是,李承乾才多少人啊? 慕容顺治下不说牧民,就算将士也比李承乾治下所有人都多! “不太可能吧?”
王侍郎摇了摇头,“这也太假了。”
哪怕大家政见不合,但这一次却没有人急着开口。 确实,太假了。 这才多久啊? 李二也没开口。 妈的,他都觉得假…… 可这消息来源实在是太广了。 勋贵家里几乎都传来了消息,而且,他的人也把消息传了回来。 这让他说什么? 一时间,大殿之上,针落可闻。 “不是,你们说句话啊!”
尉迟敬德嚷嚷了起来。 恰在这时,黄门来报,长孙无忌求见。 按理说,长孙无忌赋闲在家,大朝会是不用来的。 但这会儿长孙无忌求见,李二也就宣了。 其实,对于长孙无忌为何求见,众人几乎都猜到了。 不多时,长孙无忌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说道:“陛下,大喜,大喜啊!殿下已经拿下了赤水源,慕容顺数万大军溃败,生擒俘虏数万,慕容顺跑了,跑了!”
不知道长孙无忌是激动还是怎的,话都说不清楚。 可他说完,才发现大殿上安静极了。 这啥情况? “还用你说!”
尉迟敬德没好气地说道,“你问问这大殿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这话是深得人心。 大家都知道了,但他妈的就是不敢相信! 太震惊了! “距离殿下离京,有大半年了吧?”
这时,秦琼说道。 众人恍然,是了,好像有大半年了。 可他妈的就只有大半年啊! 这到底怎么做到的。 “陛下,这消息还要求证。”
崔御史说道。 他这话倒不是针对谁,是这消息真的太过于震撼了。 必须求证。 而就在这时,黄门又来了。 “陛下,宋国公的奏章到了。”
相对于其他人将消息传了回来不同,萧瑀这个人性格刚直,他必须了解到事情的详情后,才会将消息送回来。 “快呈上。”
李二急忙说道。 房玄龄等人的目光也是死死的盯在那份奏章之上。 恨不得给抢了过来。 看完奏章,李二大喜。 萧瑀的奏章算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没办法,传言太过神乎其神,李二也担心有夸张的成分,但萧瑀既然上了奏章,而且他就在日月山,再加上他的人品德行为其背书,那么这就是真的。 “大捷!高明一战败慕容顺,俘虏三万有二,慕容顺携千余亲兵西窜,赤水源大捷!”
李二说完,放声大笑。 朝堂上顿时惊住了。 这是真的! 这他妈居然是真的! 虽然他们好多人都收到了消息,但之前一直不敢相信。 可萧瑀上奏章都这么说了,那这就一定是真的! 不得不说,这个年头便是如此,人品当钱使。 萧瑀虽然被他们很多人诟病,但对其人品,却是没什么好指摘的。 “恭贺陛下!”
一瞬间,众人齐齐施礼。 也就是李承乾不在这里,李承乾要是在这里,还不得怼他们两句。 仗是我打的,赢是我赢的,你们恭贺他算怎么回事儿? “朕心甚慰!”
李二满脸红光。 “陛下,我们要不要派使者也去恭贺一下?”
长孙无忌说道。 他此番为何来? 他难道不知道这个消息李二肯定也得知了? 他当然知道,但他还是来了,不就是想谋一个差事么? 什么差事有出使大明王廷更好的? 房玄龄也点了点头,说道:“对,陛下,微臣也建议派使者去恭贺一下。”
这可是大胜。 值得恭贺。 “现在大明王廷最大的问题,不是这个。”
魏征摇了摇头。 李二听他这么说,问道:“魏卿觉得是什么?”
“大明王廷发展太快了,打下赤水源简单,真正难的是如何治理好赤水源。”
魏征说道,“赤水源牧民数十万,若是得不到妥善的治理,怕是也麻烦,但据微臣所知,明王身边并无太多可用之人。”
要不还得说是这家伙一针见血。 他这才说到了问题的根本之处。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便是这个道理。 而他这话,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确实,李承乾身边武将偏多,文人,据说没几个。 虽然很多人家都有子嗣在那边,可那些孩子不是还小么? 一开始,他们以为李承乾总是要花些时间才能打下整个赤水源的。 可谁知道,他动作这么快? 大明王廷自己培养的人才,压根就跟不上他们扩张的速度。 “不单单如此。”
李靖说道,“明王拿下了整个赤水源,那大明王廷就要直面吐蕃和吐谷浑两个大敌。 慕容伏允也不会允许吐谷浑的领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别人占了去。 不过吐谷浑的问题还不大,有宿国公在那边,想那慕容伏允也不敢擅动。 可这吐蕃就不一样了,一直以来,就只有他们向下打,而我们很难打上去。”
如果说魏征是从治理地方来考虑问题的,那么李靖就是从军事方面来思量的。 听完他们两人这话,众人才发现,刚刚高兴过头了。 李二也陷入了沉思。 确实,这些都是问题。 而且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陛下,宋国公的奏章里,有没有提及慕容伏允为什么会让明王节制浇河郡的兵马?”
这时,高履行问了一句。 这个问题一出,众人又看向了李二。 他们之前忘了,这个问题他们其实也想知道。 听到这个,李二笑了,说道:“说了你们可能不相信,据说是慕容顺准备挥兵北上,清君侧,高明便利用了这一点,节制了浇河郡的兵马……” 这…… 众人有些不敢置信。 会是这样么? 如果他们知道,曾经,慕容顺是准备归顺大唐的,估计就能理解了。 “好了,散朝吧,关于大明王廷的事儿,都上点儿心。”
李二说道,“至少,现在是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也不用担忧太多。 那小子,能在短短半年时间,打开如此局面,想必也是有所准备的。”
这个事儿,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讨论出结果的。 一直在大朝会上纠扯其实也纠扯不清。 散了朝,李二直接朝后宫赶去,他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长孙。 自从听闻李承乾领兵出征以来,长孙可是没睡过一个好觉。 儿行千里母担忧,便是这么个由来。 “陛下下朝了?”
长孙问道。 李二笑道:“下朝了,今日朕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是何好消息?”
长孙还是有些心不在焉。 见她这般,李二笑道:“听了这消息,朕保证你会激动得跳起来。”
长孙勉强露出了个笑脸,也不说话。 作为后宫之主,她岂会像李二说的那般? 真要那般,成何体统? 李二笑道:“高明大败慕容顺,一战俘虏三万有……” “真的?”
李二话都没说完,刚刚还端庄雍容的长孙直接就站了起来,手里本来端着的一个小碗也掉到了地上。 “朕都说了,只要你听闻这个消息,定会激动得跳起来。”
李二哈哈大笑。 这样的消息,那真是让人心情舒泰。 “真的?”
长孙却是不管那么多,继续追问道,眼中,已经泛起了泪花。 李二点了点头:“真的。”
长孙兴奋的手舞足蹈,明明都三十多岁的妇人了,却跟个小姑娘一样,欢呼雀跃。 “赏,今天后宫大赏。”
长孙嚷嚷道。 高明赢了! 赢了啊! 旁人很难理解她这段时间是如何的担忧,但随着李承乾大胜的消息传了回来,她激动得无以复加。 心里提着的那一口气,也终于松了下来。 赢了,只要赢了就好! 李二其实也很激动,不过身为男人,身为帝王,他还是很稳重的。 哪怕是激动,也是深埋于心。 这个儿子,没给他丢脸! 这两口子高兴,整个皇宫里就跟过年一样。 谁不知道伴君如伴虎? 在皇宫里干活,不就看他们的脸色吃饭么? 所以,他们两人的脸上,几乎就是整个皇宫的天气预报。 前段时间,长孙每天拉着一张脸,后宫里不管是谁,都是小心翼翼的,可到了今天,后宫里终于雨过天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