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后,新知青就主动去厨房收拾碗筷了,老知青坐在院中等待。
等收拾好之后,所有知青都聚在一起,准备互相认识一下并商量一下以后的安排,毕竟新知青刚来,有很多事情都不太清楚。
吴向东
“我们能得到一个地方下乡,也是缘分,大家都先做个自我介绍,互相认识一下,以后要在一起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我先来,我叫吴向东,是最早一批来的知青,担任知青点的队长,以后有什么矛盾可以来找我解决,我们内部有什么矛盾最好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去找大队长”
……
然后,知青点的所有人都做了自我介绍,除了新来的六位知青,知青点还有八位老知青,三女,五男,三个女生分别是于霞20岁、何盼19岁、孙淑芬20岁,三个男生分别是吴向东26岁、方学军20岁,骆文轩20岁、赵刚22岁、杨钱25岁,知青点其实还有几人,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已经和村里人结婚搬出去了。
苏雨墨在听到骆文轩的名字时,特别关注了一下,骆文轩是这本书中的反派大boss,早期一家被打成资本家,父母和他断绝关系,这才保住了他,最后全家只剩他和外公活了下来,身世可谓十分悲惨。
他的外公李老被下放到青山村,骆文轩为了方便照顾外公,也跟着到这边下乡,原本只要撑过这几年一切就好了。
但意外发生了,在一年后,李老生病需要青霉素,骆文轩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用高价从黑市换来了青霉素。
眼看马上就能救外公了,但意外却发生了,骆文轩在黑市换药的时候,被同样在黑市换东西的苏雨烟给看到了,还被她无意中透露给公社一位领导知道,那位领导的孙子生病也刚好需要青霉素。
于是向骆文轩出高价购买,骆文轩肯定是死活不卖,这可是他外公的救命药,那家的孙子最后留下了病根,便记恨上了骆文轩。
认为要不是骆文轩不肯卖药,自己的孩子也不会留下病根,便处处打压骆文轩,在发现药最后是给李老吃的,便猜测到他们两个之间应该有关系,却没有实际证据。
这家人不好对一个知青下手,还不好对一个下放的人下手吗?没过多久,李老就出意外死了,但谁都知道这是人为的,也就是那个时候,骆文轩彻底黑化了。
在改革开放之后,骆文轩拼了命的往上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他成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了害死他外公的罪魁祸首,在无意中知道是苏雨烟透露给那家人的消息。
就把苏雨烟也给恨上了,疯狂的男女主作对,给男女主的生活添了不少麻烦,最终抵不过主角光环,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不过现在还什么事都没发生,反派还是个正常小伙。
不过这反派长的真帅,是那种天生的冷白皮,五官十分精致,坐在那里低着头,有种奶奶的感觉,身高起码有一米八五了,刚好都长在苏雨墨的审美点上了,简直就是她的理想型。
苏雨墨可耻的有点心动了,这种长相在这个时代不是很受欢迎,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硬汉型能干活的,但苏雨墨就是喜欢这种类型,忍不住偷偷的多瞄了他几眼。
骆文轩感觉好像有人在看他,便抬起脑袋,往苏雨墨这边看过来,眼神刚好和苏雨墨的眼神对上,偷看被抓包的苏雨墨尴尬的赶忙移开了视线,没注意到,骆文轩微微勾起的嘴角。
自我介绍完后,吴向东便开始向新知青介绍知青点的大致情况
“之前已经说过,知青点有六间房间,男女各三间,男生我和赵刚、杨钱住一间,方学军和骆文轩住一间。”
“女生之前是每人一间,大队长通知你们要来,何盼就搬去和孙淑芳一起住了,空出一间给你们,不过你们四人住一起,挤的话也可以和孙淑芬她们商量。”
“我们再来说说吃饭问题,我们是分两批搭伙,男的挑水劈柴,女的做饭,你们看你们怎么怎么弄?”说完看向几人
“我饭量大,跟你们搭伙,你们会吃亏,我想自己一个人开火”苏雨墨道
刘佳佳,宋思源和许舟三人肯定是一起的,但他们都不会做饭,最后只能拉王红英和苏雨烟入伙,最后的结果就是苏雨墨一人开火,剩下几人搭伙,暂时就这么定下来了。
商量好后,吴向东又道
“知青点后院有菜地,每人都可以分到一小块,想吃什么自己种,不过现在的季节已经不能种了,明年春天要种的话再种,现在想吃菜什么的,可以到村里和村民换,厨房里面的水和柴都是我们挑的,你们如果用的话之后要补上”
“你们刚来,明天可以休息一天,明天早上六点有去公社的牛车,可以早点起来去公社采买东西,然后记得去村里面借粮食,若是不够,你们刚好可以在公社里买一些”
交代完这些事情,几人就解散,累了一天都想早点回去休息。
回到房间洗漱一下,都上床睡觉了,坐了几天在火车上也挺累人的,没一会儿都纷纷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是被老知青们起来洗漱的声音给吵醒了,刘佳佳烦躁的把被子蒙在头上
“大早上的,还让不让人睡觉?”
苏雨墨爬起身,一边穿衣服一边说
“快点起来,我们今天还得去公社才买了东西,要是起晚了,没有牛车坐,就只能走去公社了”
听到这话几个人立马爬起来开始穿衣服,都不想再走一个小时到公社去。
等几人穿好衣服出去,老知青已经开始吃饭了,还是大碴子粥配咸菜和杂粮窝窝头。
看到他们起来,老知青和他们打了声招呼,就埋头继续吃饭。
等他们洗漱的差不多,老知青已经吃完饭,准备出去上工了。
苏雨墨看了看手表说道
“快六点了”
听到这话,还没弄好的人纷纷加快了速度,很快六人就出发往村口走去。
到了村口,那里停着的正是昨天接他们的牛车,牛车里已经坐了三四个大娘正在聊着天,而赶车的是一个50多岁的大爷,看到他们几个过来开口说
“小娃娃们是新来的知青吧,坐牛车每人两分钱”
几人付了钱就坐了上去,又等了几分钟看时间差不多了,老大爷就赶着牛车往公社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