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队伍从凤府出发,一路上吹吹打打,绕了京城一圈,到达状元府。
花轿停下,凤汐月被秦墨言牵着手出了花轿,跨火盆,过马鞍。跟在后面的孩子们从口袋里掏出剪好的花瓣,一路撒进了状元府。
凤汐月感觉自己今天就是一个提线的木偶,跟在秦墨言身后进了大厅,和他一起跪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总算结束了,凤汐月坐在新床上,松了一口气。
“辛苦娘子了。”秦墨言坐在她身边,哪怕早已有了夫妻之实,还有了孩子,秦墨言还是有些激动和羞涩。
凤汐月只能从喜帕下看到两人握在一起的手,“能和夫君举行一次终身难忘的婚礼,再辛苦也值得。”
“我亦然。”
喜娘送来了喜秤,“新郎官,掀盖头啦。”
秦墨言拿了喜秤,缓缓挑起红盖头,当看到盖头下那张美丽的容颜,他的心才安定了下来。
“娘子今天真美。”
“夫君今天很帅。”
夫妻俩相视一眼,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欣赏。
喜娘第一次听到新婚的两人彼此夸奖,就是寻常夫妻也没这么直白,不禁被他们逗笑了。
秋叶她们都习以为常,公子和少夫人一向如此恩爱,经常彼此夸赞。
喝了交杯酒,吃饺子的时候,还没等喜娘问呢,凤汐月就抢答了,“再生两个孩子吧。”
惹来看热闹,闹洞房的人一阵嬉笑,今天来闹洞房的有阮府的表弟们,秦墨言同科考试的进士们,各府来参加婚礼的夫人们。
还有孩子们也来了,领头的还是景儿和敏儿。第一次参加婚礼,还是爹爹和娘亲的,他们要来看看怎么闹洞房呢。
见到别人让爹娘咬桃子,他们还起哄,“桃子太大了,换成李子吧。”
于是,桃子换成了李子。
新房里有了孩子们,更加热闹了,他们想法特别多。这要是换在平时,凤汐月非得罚他们,现在闹洞房,夫妻俩只能满足孩子们的合理要求了。
新房里传来阵阵笑声和孩子们的欢呼声,好不热闹。
直到前面开了宴席,闹洞房的人才离开,剩下敏儿和南星几个小姑娘陪着凤汐月。
秦墨言要去前面敬酒,凤汐月不放心,拿出一个酒壶,“这酒壶有机关,一边装水,一边装酒。”
凤汐月给他演示了一遍,“你可千万别弄反了。”
“娘子放心,为夫肯定不会弄错。”这么重要的事情,秦墨言当然要上心,他的洞房花烛夜不能醉。
新房这边也上了一桌子菜,凤汐月让敏儿和南星她们坐下,“今天没吃好饭,都饿了吧,坐下来陪娘亲一起吃饭。”
“好啊。”
敏儿跟着一起摆饭,“娘亲,原来成亲就是这样的呀,好多人,好热闹啊。祖父送礼物去大外公家,然后爹爹穿着新郎喜服,带着花轿再把娘亲接回来。”
凤汐月点头,“对,差不多就是这个形式。”
南星说了一句,“太闹腾了。”
“没办法,风俗就是这样,若是没人闹,还不吉利呢。”
凤汐月给小姑娘们解释,“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当然了,如果太过分,我们可以选择忽视和不理睬。如果实在过分,可以出言怼他,不用客气。”
凤汐月说道,“不论什么时候,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记住了吗?”
小姑娘们点点头,记下了。
吃过饭,前面的宴席也快结束了,秦墨言被两个表弟搀扶着,走路晃晃悠悠的回了韶华苑。
“表嫂,敬酒的人太多,表哥也是迫不得已,有些醉了。”
“没事,把他交给我吧。”凤汐月从他们手里接过秦墨言,“谢谢你们了。”
“表嫂不用客气,你照顾表哥吧,我们先走了。”
等两个表弟出了韶华苑,秦墨言睁开了眼睛,眼里清明一片,哪有半分醉意。
秦墨言捂住肚子,“喝水不会醉,会胀肚子。”
说完,跑进了盥洗室,凤汐月看他跑的姿势有些滑稽,不禁莞尔。
“汐月。”
“嗯。”
夫妻俩躺在床上,秦墨言侧身撑着脑袋面对着凤汐月,“虽然是补办婚礼,但是我仍旧很高兴、很激动,从此刻开始,你就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了。”
“谢谢你,墨言,给了我婚礼,让我里子面子都足足的。”凤汐月抬头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嫁给你,很幸福。”
“娶你,很幸福。”秦墨言伸手抚摸凤汐月的脸颊,“为夫现在能做的就是这些了,其他的,只能余生慢慢补上。”
“余生还很长,不着急。”
秦墨言将人搂进怀里,“这辈子能和汐月共度,为夫没有其他奢求,心满意足了。”
“夫君,一辈子很长,洞房花烛夜很短,我们抓紧时间吧。”
“娘子这般说了,那为夫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以赴,不能让娘子失望。”
这一夜,凤汐月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奶奶的、肉嘟嘟的小团子步履蹒跚的向她走过来,肥嘟嘟的小手伸向她,“娘亲,娘亲抱抱。”
那小团子长得像现代画册的娃娃,看一眼就能把人的心给萌化了,凤汐月一把抱在怀里,再也舍不得撒手了。
她亲亲小团子的脸颊,惹得小团子咯咯咯笑不停。
早上睁开眼睛,回想梦里的小团子,凤汐月嘴角勾起,要是生个奶娃娃,肯定和梦中的小团子一样的可爱。
新婚三日回门后,秦墨言收到了吏部的公函,授职翰林院编撰,不是实习,是正式工。
预料之中,凤汐月摆了宴席,请了凤府和阮府的人一起庆祝。
她的制药作坊已经建成,从西南运来京城的药材,全部到达了京城东郊的码头。
庄子上的伤兵种田很不方便,凤汐月按照他们的身体状况,分工,做利索能力的工作。
工部制作的仪器搬去作坊后开始招工,挑了个黄道吉日,开工。
等玉米长了一筷子高,皇帝传了口谕,宣凤汐月进宫陪淑贵妃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