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降三旨。
旨旨与叶家有关。
大理寺卿。
户部尚书。
两位实权九卿。
就这样轻而易举诞生。
从此刻起。
叶家一门一首辅两九卿。
荣耀无双。
纵国朝两百余载,鲜有家族比叶家更显赫。
在旁人看来。
皇恩浩荡莫过如此。
不过魏忠却丝毫没因老对手得到的圣眷而沮丧。
叶成章。
本就有主管大理寺的经验,起复归来,想必也不会出问题。
但重点在那个审阅十年冤案上。
作为曾经司礼监兼东厂提督,以及大明九千岁,魏忠,是清楚很多事情的。
首先,国朝去年,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案卷,高达五百万余件。
再往年上倒。
数字也大差不差。
十年。
就是五千余万件案卷。
当然,重新审阅不会把所有案卷都摆到大理寺卿案牍前。
像农家丢只鸡少条狗邻里打个架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劳烦大理寺卿,那实在太没个正事了。
能重审的,多是刑事侵占财物他人妻女等涉及人命、伤害、财物、伦理方面的案卷。
这样的案卷,在总案卷占比肯定是少的,大概一成五左右。
也就是说,叶成章除了平日工作外,要审阅七百五十万件左右的案卷。
虽然皇爷没有限制时间。
可也不能一直拖下去。
魏忠估计。
一两年,最多三年,就到皇爷耐心的极限了。
就按千日计算。
一天需要审阅七千五百件案卷。
大理寺官员。
林林总总,把门房算上,也不到百人。
一人一天七十五件案卷。
听上去很少。
可这些大案要案,案卷全部是以“小山”为规模的。
能预见的是。
接下来的几年,大理寺官员们将无休沐的时间,甚至,连睡个囫囵觉都是奢望。
忙也就罢了。
也就是身子累些。
可不能瞎忙。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
在这浩如烟海的案卷中,精准找出冤假错案。
冰冷的文字。
是最难看出破绽的。
大理寺卿要做的,就是在这些“修饰”到近乎完美,逻辑自洽的案卷中,找出错误点、矛盾点,和疑问点。
这种事没捷径。
一个字一个字眼的扣呗。
这是对心力的考验。
身心俱疲。
这四字成语,会是大理寺官员们的写照。
把这些都抛开。
就迎来了第三个问题。
冤假错案的原因有很多。
地方官员无能、不认真、屈打成招、收受贿赂等。
但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权力干预。
没有人比魏忠更懂国朝中皇亲国戚、国公高官、世家大族的人是什么德行。
自家子弟犯了错,把受害人解决了,再打点好主官,是最常用、最实用的手段。
实用。
往往意味着风险,和不经查,况且,这些“大人们”,根本没想过隐藏。
一旦查起来。
作为第一步的大理寺,必定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
真的逼急了。
这些压力,是会变成杀意的。
综上所述。
尽心尽力办事会身心俱疲,会受到压力,连小命都难保。
可若是不尽心尽力呢?
魏忠下意识地偷瞄了下皇爷,那始终波澜不惊的龙颜,令他瞬间收回眼神。
不尽心尽力。
不会身心俱疲,不会有压力,可能还会收获王公贵戚们的好感和感激。
就是有一点,会成为皇爷的“心头牵挂”。
那时。
或许简单的砍头,会是一种幸福。
满门抄斩。
将是这些人的归宿。
这,是叶成章的危机。
叶成昌。
能力平平。
是魏忠唯一的评价。
这样的人,能坐上户部尚书之位,没别的原因,纯粹是有个好爹。
可是,能坐稳吗?
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
任何一项挑出来,想要合理规划,妥善安排都不是简单的事。
远的不说。
近在眼前的救济蓟辽灾民。
灾民吃的粮食、住的房屋木砖、烧的柴碳、病时的汤药等等。
户部尚书的责任,就是稳住以上物品的价格。
稳不住是肯定的。
叶成昌没这个能力,若想不出了乱子。
两个选择。
一,自己出钱去买被哄抬的高价物资。
反正这次赈灾,大头也是叶家出的,再割块肉,满足了那些秃鹫商人们的胃口,就能顺利渡过危机。
二,与商人们建立友谊。
一门一首辅两九卿显赫士族的友谊,相信天底下没一个商人不想得到。
要是商人们再聪明点,把货物价格压低,国朝那两百万一十三万纹银可能都用不完。
叶成昌再起点心思,把这些纹银兜兜转转,再转回叶家都可以。
但友谊这种东西。
是有来有回的。
别人帮了你,然后再求到你身上的时候,能拒绝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对叶成昌来说,剩下的事情很简单。
四字总结。
官商勾结!
按皇爷的性子。
诛杀叶成昌九族,才是刚刚解恨吧。
两个陷阱做的馅饼。
就这么摆在了叶家兄弟面前,连拒绝的机会和时间都不给。
皇爷,想让叶家绝户吗?
思绪千转。
魏忠心头寒意直冒,后背逐渐被冷汗浸透。
忽然,他意识到了最该重视的人。
纯惠皇贵妃。
这可是皇爷登基后的首位皇贵妃,也是首位妃子。
越过了选秀,越过了妃嫔,到达了皇贵妃,距离后宫之主,一步之遥。
只要再努努力,率先为皇爷诞生下龙子,作为皇贵妃嫡子,又是皇爷长子,未来承继大统,也是很有可能的。
皇爷,是在对叶家示好,还是在释放错误信息,让叶家放松警惕?
帝心啊。
即便是皇爷才十五六岁,可这般城府,已经超过了先皇、泰昌帝,怕是连万历帝都有所不如了吧?
“对了,韩阁老家私如何?”
朱由检批阅后奏折,把朱笔放回原处,起身抚摸着龙袍,笑道。
“老奴所知,数倍于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