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檀的事,你怎么看?”
诸葛贤又一次问道。
诸葛远有些迟疑说道:“我不敢肯定。”
这是要他猜测张启檀的心思。
为何不要林朔月救自己?
是担心张德茂逃脱?
还是因为某个理由自愿地前往荒域?
就算诸葛远与张启檀接触很多,相互间也十分熟识,但诸葛远毕竟没有亲眼看到当时的情况,面对生死抉择这样的大事,他也很难根据几封信就做出判断。
诸葛贤对张启檀的了解还不如诸葛远,更难做出判断。
但在这件事上,父子两人显然有不同的看法。
张启檀重要还是张德茂重要?
毫无疑问是前者。
但若是置身于那晚的夜幕据点,是救出张启檀重要,还是留住张德茂重要?
这个问题却很难回答。
林朔月的回答是救人,他当初的第一选择便是要救张启檀。
诸葛远也是一样。
相比身为阁主的父亲,诸葛远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他与张启檀共同创建紫竹林,两人关系莫逆,在他心中,张启檀比张德茂重要得多,那么救出张启檀,远比留下张德茂重要得多。
然而,若是站到天机阁的角度,这个选择很明显是错误的。
如果让张德茂逃走,天机阁的许多隐秘就会泄露出去,而如果这些隐秘被域外和夜幕知晓,进而大肆宣扬……
不说其他,单就一份天网地图,就足够让天机阁得罪超过五成的世家门派。
天机阁必然会因此付出无法想象的惨痛代价。
所以在诸葛贤看来,死一个张启檀,断绝可能带来的天机阁隐患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反观张启檀自己,做出这个选择,或许就是在以死明志。
生死难测,皆为天机。
这同样是张启檀立过的誓言。
“不敢肯定就不用想了,此事就算揭过,张启檀的事务我会派人接手,正好你也可以趁这段时间,再找一个合适的共事者。”
诸葛贤一边整理桌上的卷宗,一边说道:“玉柳先生的门生,那个帮你打理紫竹林的梁祁就很不错,以他的能力,放在益州可惜了,你可以考虑把他调过来。”
诸葛远皱眉说道:“张启檀呢?”
诸葛贤淡淡地说道:“他必死无疑。”
听到这话,诸葛远有些生气,看着父亲的眼睛质问道:“所以呢?天机阁就这么把他放弃了?”
“空有热血是最无用的事情。”
诸葛贤缓缓开口,并不躲避诸葛远的眼神,平静说道:“天机阁救不了张启檀,他被带到了荒域,除非你能请动活佛剑仙,或许会有一线可能。”
诸葛贤顿了顿,继续说道:“也只有一线可能。”
————
荒域不同于中夏。
虽然天机阁在荒域也有势力,但没办法像在中夏境内一样建立起无数座阁楼,只能藏在暗处探寻一些消息而已。
此外,荒域面积虽小,但十四国加起来也有两个扬州这么大。
无法全力搜索的情况下,天机阁很难查清张启檀被带往了哪里。
纵使查到了,又能如何?
谁去救?
谁又能去救?
法显闭关不出,谢周游离域外,其他谁又有救人的能力?
诚然,只要天机阁肯下血本,是能够请动数十位甚至上百位一品境高手的。
但为了一个张启檀,付出数不清的金钱和人脉,可能还会付出数位一品境的生命,真的值得吗?
若是张启檀已经死了,或者荒域见事不妙直接杀了张启檀,岂不是全都白费?
诸葛远明白这一切。
他握紧拳头,张了张口,最终都没能反驳什么。
他也无从反驳。
天机阁不能救张启檀。
很残酷,很无力。
可这就是事实。
“你说得对。”
良久,诸葛远松开拳头,摊在椅子上,有些无力地说道。
“不要意气用事。”
诸葛贤语重心长地说道。
诸葛远耷拉着眉眼,目光呆滞地看着桌上的信,沉默了会儿,说道:“我不会的。”
“很好。”
诸葛贤满意地点点头,知道诸葛远此时的心情极为沉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准备离开,让他一个人安静片刻。
还没等他走出房间。
诸葛远的声音在他身后响了起来。
“我准备去益州。”
“嗯?”
诸葛贤转过身,双眼微眯。
诸葛远依然耷拉着眉眼,轻声说道:“今天我会把手里的事情交接一下,明天一早就走。”
诸葛贤声音微冷道:“去了有用?你不会觉得张启檀能活着从……”
“父亲!”
诸葛远加大声音,打断了他的话,并且少有地用上了敬词,说道:“您总是这样,很轻易很果断或者说很残忍地就能放下亲信的性命,我是您唯一的儿子,但我毫不怀疑假如我遇到了和张启檀一样的事情,您也会毫不犹豫地就把我放弃掉。”
“您是天机阁最好的阁主,也是诸葛氏族最好的权谋家与现实主义者。”
诸葛远脸上带着微笑。
历代天机阁主都是这样的人,就像绝壁上探出来的一颗青松,拥有很坚定的理想和意志力。
客观来讲,包括诸葛贤在内,历代天机阁主都为天下做过很多好事。
他们都是伟人。
但他们都不是好人。
因为他们都太过于理性,理性得宛如一台机器,可以笑呵呵地使用最阴险的手段,做出最冷酷的决定。
天机阁里有很多这样的人。
正因如此,天机阁才成了世间最强大,最值得被敬畏的势力之一。
“张启檀也是。”
“所以他愿意追杀自己的父亲,愿意堵上性命去往荒域也要守护天机阁。”
“但我不是。”
“我得去接应他,就像您说的那样,哪怕有一线可能,我也得去试一试。”
“当年您就不该送我去圣贤城的。”
说完最后一句话,诸葛远站起身,点燃了根火柴,将桌上的信纸燃烧成灰。
诸葛贤看着他走了出去,没有阻拦,他站在原地,良久都没有动作。
类似的争执曾在父子两人之间重复过许多次,却是诸葛贤第一次没有以父亲的身份来试图扭转诸葛远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