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雁春君嘴里说着认怂,就连周围的几位燕军将领也面露愁色,甚至名将后人秦狄都没有说出什么我燕国对付这些胡人如砍瓜切菜的话语。
因为这些年燕军战斗力是什么样子,他们这些将领再了解不过了。那一战可以说不但将燕国的家底都打没了,更重要的是自上而下,所有燕人都失去了活力。
燕王喜失去了最后一丝雄心壮志,整日里就抱着王位混吃等死,为了自己王位的稳定,不惜宠幸雁春君这等小人。
正所谓上行下效,这王上都这个样子,下面的臣子那也是各种混吃等死,压榨民众。
至于军队中也没几个人能够好好地整饬军备,吃空饷现象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这种局面,作为燕相的栗佃自然心知肚明,他倒是也想尝试改变些什么,但是自燕王喜到大臣贵族,没有人愿意让其再进行什么变革,因此,他也是心有壮志空叹息。
栗佃轻叹一声,向唯一靠得住的秦狄问道,“秦将军,不知你对于此事有何看法,我燕国能抵挡住胡人的二十万军队吗?”
秦狄皱着眉头,思量片刻,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我愿意作为主力亲自御敌,除了我现在统领的五万大军,再给我五万军队,我有信心守下都城,但是我燕国北部边境必然会遭遇战火。”
“倘若能再多给我十五万军队,后勤方面不要出现大问题,我有信心御敌于国门之外。”
听到秦狄的这番话,栗佃心中一松,终于露出一丝微笑,说道,“幸好我燕国还是有秦将军这等能人,不愧为秦开将军后人啊。”
秦狄脸上扯出一丝笑容,但是心里还是沉甸甸的,毕竟他倒是对于自己的五万军队有信心,却对其他的燕国军队很没有信心啊。
但是此刻也没有办法,他要是再不站出来,燕国就无人可用了,难道真的如传闻中的那样让秦人不远万里来帮燕国守卫疆土吗?这样我大燕的脸色往哪里放?
就在栗佃和秦狄内心下定决定共同守卫燕国之际,一旁的雁春君却小眼睛一转,立马大声说道,“不行,我看此事不妥。”
雁春君可是牢记着燕王喜的嘱托,一定不能让秦狄拿到更多的兵权。
要知道秦家在燕国军队中已经有着很高的威望了,尤其是秦开当年卧底东胡多年,熟悉其风土人情,回来后得到了燕昭王重用,针对东胡的兵力布置和战术特点做出针对性应对。
最后秦开带领燕国军队大败东胡,将其驱赶到辽河上游,进攻箕氏朝鲜,一举收复两千多里地,还在北部修建长城。使得当时的燕国成为比肩秦楚的大国。
但是正因为如此秦家后人反而受到后代燕王的忌惮,像当代的秦狄就只给了五万的军队。
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秦家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但是如今燕国羸弱,任何有雄心的将士们反而更加怀念那位带领燕国走向强盛的秦开将军。
自燕赵大战后,燕国将星凋零,燕王喜不得已重用秦狄,但是也对其多加防备。因此此次来华夏城多次提醒雁春君盯紧秦狄,不可让其与他国接触,也不可让其趁机夺得更多兵权。
听到雁春君这番话语,栗佃和秦狄面色都一变,栗佃皱眉问道,“君上何意,难道对于秦将军率领我军抵抗胡人没有信心吗?”
雁春君小眼一眯,立马回话道,“相国难道没有听到秦将军所言吗?需要二十万燕军才能抵抗胡人,我燕国如今国库空虚,自大王到臣子无一不是节衣缩食,哪里还有钱粮去支撑二十万大军的开销啊。”
栗佃和秦狄瞪大了眼睛,这个雁春君在开什么玩笑,我燕国如今连二十万大军的一场战争都支撑不起了吗?由于国库一直被燕王喜和春申君把控,哪怕身为相国的栗佃都不知道具体情况。
栗佃满脸紧张,立刻上前对着雁春君问道,“君上说什么?我燕国近些年并无大战,怎么可能连二十万大军的开销都支撑不起了。”
秦狄也是皱眉看向雁春君,他也是这么想的,燕国哪怕再穷,但是多年未动大仗,怎么可能连这场战争都支撑不起。
雁春君支支吾吾,只是憋出一些蹩脚的理由,像什么赈济灾民、修建水利、加强军备等等。
栗佃见到这一幕哪里还不知道这国库早就成了燕王喜和雁春君的私人府库了。
想到这里,这位相国大人再也无法忍耐心中的怒气,大声问道,“那不知君上能支撑多少大军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