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十,步军大队抵达蔡水西岸,四处找老林子伐木造浮桥。而此时的郾城,丁会也快撑不住了。
这一日,天方大亮,缟素满城,哀歌连连。
“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血流遍荒野,白骨在边庭……”
歌声苍凉、悲壮、痛苦,唱到最后,几乎就是在哀嚎了。
八名挽歌郎齐声相和,鼓吹手用力演奏,当真是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大帅,朱友恭没死。”李仁罕匆匆走了进来,禀报道。
丁会闻言一愣,心里一喜,然后又一怒。
喜的是寿春同乡朱友恭没死,怒的是打搅他唱挽歌了。
“滚!”丁会嘴里蹦出一句。
李仁罕灰头土脸地躲到了门外。
“继续!”丁会瞪了一眼停下来的挽歌郎和鼓吹手,道。
“大帅,唱哪首?”有人弱弱地问道。
“就当朱友恭死了,梁王亲唱挽歌。”丁会清了清嗓子,开唱:“父子恩情重,念汝少年倾。一送交荒外,何时再睹形。”
鼓吹手动作很快,鼓足了腮帮子,很快跟上了丁大帅的节奏。
李仁罕无奈地坐在马扎上,与孔勍大眼瞪小眼。
军士们有气无力地站在那里,情绪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战又战不得,走又走不脱,难道全数死在这里,再也无法与家人相见?每每想到此处,不由得悲从中来——丁大帅的艺术感染力可见一斑。
“我说……”李仁罕开口道。
孔勍伸手止住,侧耳倾听。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帅唱完了!”孔勍一跃而起,小跑着进门。
“居然都听会了……”李仁罕暗骂了声,也跟着进门。
丁会坐了下来,深吸了口气,道:“把城内外的缟素都撤了。全军大酺一日,提振一下士气。形容都收拾收拾,甲仗该修理的修理,明日出城列阵。”
“大帅,可是要与折老贼拼了?”孔勍问道。
“拼什么拼?都不想活了?”丁会斥了一句,又道:“我意已决,降夏王。”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李仁罕、孔勍都没觉得奇怪,降可,死战亦可,他们都无所谓,大不了把这条命卖给大帅了,以报知遇之恩。
“大帅,若降了夏王,我等会怎样?”李仁罕看起来有些担心,问道。
“生死操于人手,你有选择?”丁会反问道。
“没有。”李仁罕叹道。
威胜军两万多人、天柱军数千人,都是能打的,将他们牢牢粘住。更有蕃兵两万余,昨日又来土团乡夫万余,足足六万多兵马,围他们这不到两万军,走得脱么?
“我观夏王行事,非那等心胸狭窄之人。”丁会解释道:“他偏爱两类兵,其一为蕃人,以党项居多,听闻夏王甚是宠爱府中党项姬妾,王妃折氏名为鲜卑,实则党项;其二为河南兵,其人多次到河南募兵,当爱其劲勇,倚为干城。我部皆河南子弟,岂不为夏王所爱?降吧,反正也无路可走了。”
李仁罕、孔勍二人连连称是。
能生,谁愿意死?便是折宗本拿不下他们,换李唐宾来,那个狗东西打仗从来不在乎人命的,佑国军真有可能一个都活不下来。
五月十一,佑国军无分老弱,全体出城,在旷野之中列阵。因为提前派人接洽了,唐州行营都指挥使折宗本知道佑国军欲降,亲率威胜军主力而至。
近一万八千人在军官的带领下,将器械放于指定地点,然后退回到另一侧,席地而坐。
折宗本看了眼堆成小山般的刀剑、枪槊、甲胄、弓弩,转过头来,和颜悦色地将精赤着上半身的丁会扶起,道:“公乃大将,何如此耶?夏王爱才,从不折辱大将,今后还有用得上丁太尉之处。”
丁会闻言起身,叹道:“夏王用兵,持重老辣,无懈可击,早已神往。不想为人亦这般胸怀宽广,罪将感激涕零,都不知该怎么说话了。”
另外一边,唐州幕府随军要籍裴远正与张濬言笑晏晏。
张濬有些担忧,害怕邵树德翻旧账。但说实话,他俩之间好像也没啥仇怨。张濬当年东逃,更多的是出于对朝廷赐死的恐惧,以及和朱全忠关系不错。
“张司马劝丁公降顺,此功大焉。”裴远说道:“佑国军接受整编之后,还有大用。”
张濬迟疑了一下,还是问道:“君乃唐州幕僚,敢问佑国军降折令公耶?降夏王耶?”
“折令公亦夏王属部。”裴远看着张濬的眼睛,说道。
“明白了。”张濬行礼致谢。
“做好打杨行密的准备。夏王先前有言,若丁会全师来降,可任蕲州刺史、团练使”裴远又叮嘱了一句。
张濬了然。蕲州是杨行密的地盘,这个刺史的位置还得自己去打,不但要打下蕲州,一路上还得攻下黄州。
这个结果比预计的要好,完全可以接受。对夏军而言,这种安排也是非常合理的。
佑国军毕竟是宣武衙军的老底子,让他们去打汴州,不是不可以,但总让人有些担心阵前倒戈什么的,虽然可能性已经不是很大。
如今去打杨行密倒是刚刚正好。彼此又不认识,也没任何交情可言,丁会急于表现,当然要卖点力气了。
而郾城佑国军投降之后,许州大战就只剩下唯一一个残余了:屯兵涡口的杨师厚部万余人。但他只是个小角色,已然影响不到大局。
******
朱珍已经率军回返济阴。
他先到校场督促了一番捧日、捧圣两军的训练,及至午时,才返回了军府。
应该说,朱珍还是很有练兵能力的。捧日、捧圣两军也不全是新兵,至少有三成是招募亡散得来的老兵。
朱珍也很善于抚兵,他能叫得上很多人的名字,能给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人慷慨,经常赏赐军士,因此很得军心。
曹州行营所辖兵马分亲军、衙军、州县兵三大体系。
朱珍以前其实只是个指挥官,并没有直辖多少兵马。朱全忠对他很不放心,派了邓季筠、张存敬二人钳制他。前者统领曹州行营步军,即左右突将军、左右衙内军,后者统率骑兵,即左右德胜军、亲骑军、捉生军、踏白都等。
朱珍当然不会甘心当个有名无实的都指挥使了。事实上几年来他一直在力求改变,首先是建英武都亲军,规模千人上下。这是一次试探,但也说得过去,堂堂方面大帅,连个直属嫡系部队都没有,像话吗?
朱全忠对此默许。他没有能力管太多了,控制力下降必然会产生这种结果。
去年下半年邵树德三路伐梁,朱全忠焦头烂额,战局空前不利。朱珍下令曹、滑、单三州富户献金,截留部分上缴汴州的钱粮,又对往来商旅征收重税,新建捧日、捧圣两军,共二十个指挥,计两万人。
同时派人至河北、淄青市马,得千余匹。自然而然地,英武都的规模再一次扩大了,目前已经步卒三千、骑卒一千。
不消多说,这是一种极其跋扈的军阀行为。换其他时候,朱全忠是断然无法容忍的,定然要严肃处理。但眼下嘛,他不但不能处理,相反还要极力拉拢。
这世道啊,就是如此现实。
曹州行营其实还有一些州县兵,总规模不大,八千人左右,由徐州降将刘知俊统率,屯于濮州雷泽县,是防备郓镇的一线部队。
刘知俊这人,朱珍看不透他,笼络起来总感觉不是很通畅。但他很确定,刘知俊绝对不是什么忠心耿耿之辈,野心其实相当不小。
不过也无所谓了。刘知俊的那点兵,虽然经常征战,比一般的州县兵能打,但他也没放在眼里。而今的重点还是突将、衙内二军,几年来他也安插了不少自己人,再加上本就遍布军中的旧识、旧部,他有信心在关键时刻掌控住部队,前提是去除一大阻碍。
“大帅,邓将军来了。”亲将走了进来,禀报道。
“知道该怎么办吗?”朱珍的目光有如实质,沉声问道。
“明白。”亲将毫不犹豫地说道。
“退下吧,莫要出差错。”
“遵命。”
邓季筠很快进了帐,一边走,一边道:“都将,我探得消息,汴州城外的贼骑大为减少,还请速速点齐大军,西进解围——”
邓季筠说一半就停下了,因为他发现朱珍在悠然自得地煮着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坐下吧,稍安勿躁。”朱珍笑道。
“军情紧急,早去一日,汴人便得一日安寝,都头怎还坐得住?”邓季筠坐了下来,嘴里兀自喋喋不休。
“邓将军以为,梁地局势如何?”朱珍继续慢条斯理地添加着香料,貌似无意地问道。
“庞都将大军遭到围困,怕是不妙。”邓季筠实话实说。
“可我听闻庞师古大败,生死不知。梁王与邵树德战于蔡水,不利而还。”朱珍又道。
“这——”邓季筠有些吃惊,但仔细想想,却是大有可能之事。
“既如此,都将便该率军西进,与梁王汇合,共保汴州。”邓季筠急道:“迟恐不利啊!”
朱珍看了邓季筠两眼,叹道:“梁王败局已定,君不为自己考虑么?”
邓季筠先是一愣,继而起身,神色大变。
“来人,送邓将军一程。”朱珍话音刚落,数十英武都甲士便涌了进来,丝毫不废话,刀斧直接砍到了邓季筠身上。
“我本不欲害君,奈何,奈何。”看着躺在地上死不瞑目的邓季筠,朱珍摇头叹道。
------题外话------
第二章估计晚上十点。今天结束封闭化生产,把睡袋扔了,回家。
地铺下面,居然跑出来两只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