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小学生小说 > 第八百三十一章 外战不外行

第八百三十一章 外战不外行(1 / 1)

在仁寿宫,把方皇后这边平稳下来后,几位大臣又向东回到文华殿去,来回奔波虽然幸苦但也无奈。

等回到文华殿后,发现里面情况与刚才相比,又有些不同了。在宝座上居中而坐的不是太子了,而是变成了张太后,

而皇太子则在宝座下方,与大臣们东西对立。

这个场面看起来很不对称,一边只有皇太子一个人,另一边则是一群大臣。这样太子占据了一半空间,大臣只能占据另一半。

但也没法,礼法上只能这么站位。还好朝会典礼已经结束,一些不重要的大臣已经被“退场”了,所以只剩一半空间也还够用。

众人又偷偷抬眼看了看宝座上的张太后,发现这位老娘娘怒容满面,显然很是生气。

大家对此可以理解,刚才都听说了,宫人在慈庆宫闹事,还有持棍棒打砸的,无论换成是谁,也要气炸了。

而且也能猜得出张太后刚才因为“梃击”气不过,就跑过来寻求“支援”了。

老太后估计也是没办法,看起来宫里没有“听话”的,就跑到这里寻求朝臣支持了。

但说实话,大部分朝臣对宫里的破事其实兴趣不大,看待宫里问题和看待“狗咬狗”差不多。

只要不影响到国家社稷的稳定,不影响到朝廷的权力运行,没有大臣愿意管宫里的破事。

见辅政大臣从仁寿宫回来,张太后酝酿了半天的情绪,终于发作了出来:

“昨日哀家才应朝臣之请,出面监护太子,今日就有不肖宫奴,在慈庆宫聚众倡乱,简直骇人听闻!

这不只是哀家受辱,也是公然污损朝廷体面!”

张太后上来就先发了一同脾气,可能是为了引起共情,但面对一群官僚机器,并不算成功。

众大臣老神在在,象征性的跟着首辅劝了几句“娘娘息怒”。

这事怎么说呢,太后你老人家刚刚重新得势,就想着立刻开展残酷报复,遭到反弹也不能全怪别人。

现在你老人家都跑到这里向大臣求助了,说明你老人家也明白,你在宫里并没多少支持者啊。

然后张太后才说出了真正的目的:“此事必定有人组织串联,必须追查到底,寻出真正元凶!”

谁都听懂了,张太后这是想借助文官的力量,对宫里的势力施加压力。

但大臣们还是老神在在,没有热血沸腾出来大声支持的。

原因有两個,第一还是刚才那句话,外朝大臣一般不会对宫里的破事感兴趣,既吃力又不讨好。

说得更极端一点,就算你张太后人没了,无非就是换个人来,又能对国家政务有什么根本性的影响?

第二就是,从大局稳定角度,这事还是不要那么细究了。

弘治正德朝,你张太后是后宫之主,宫里都是你的人,可如今嘉靖皇帝都已经登基二十年了,宫里的人早都换血了。

因为先前嘉靖皇帝的态度,可以说目前宫里能上台面的人,全都是反张太后的,根本就没有张太后的支持者。

在这种“满宫皆敌”的局面下,你张太后还想搞追查到底,还想往深里去挖掘,必然会引起大混乱。

如果宫里乱了,肯定又要连累朝廷由不得安生,又是何苦来哉?

人生难得糊涂,应该犯糊涂的时候,还是犯糊涂好了!

不是每一个政治性的案子,都要查清楚的,不然史书上也不会留下那么多谜案了!

其实司礼监诸太监们也在场,但同样很有默契的不做声。他们大都是嘉靖皇帝的从龙之臣,你张太后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张太后看着一干装聋作哑的大臣,只感气抖冷。

她此生最大的失误就是在二十年前选错了人,导致今日竟然连一个心存正义的人都没有!

因为还心存正义的人,都已经在过去二十年里,陆陆续续的被赶出了朝堂!

现在充斥朝堂的,都是什么嘉靖男儿、青词阁老之流!

正当张太后愤世嫉俗的时候,忽然有个位置很靠前的大臣站了出来,朗声道:“太后受辱,臣等感同身受,岂能姑息纵容?理当一查到底,深究元凶!”

终于听到了想听到的声音,张太后欣喜的顺着声音看去,却见说话的人是某位嘉靖男儿......

其余大臣则都惊诧莫名,你秦德威真吃错药了?

昨天张太后还对你秦德威言而无信,差点就把你排除出辅政,你今天怎么又开始舔上了?

张太后虽然也觉得这事可能不靠谱,但实在没有别人搭腔了,只能顺着秦德威的话往下问道:“如何追查?”

秦德威奏对说:“宫闱之事,外臣多有不便,故而只能委派内监追查!”

张太后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太虚了,太不实在了,没有一点实际内容。

所以张太后就逼问道:“你就说该由何人负责此事!”

众人以为秦德威仍热会继续打太极时,秦德威却在司礼监诸太监里扫了几眼后开口道:“既然娘娘让臣来举荐人选,臣就斗胆推荐鲍忠!”

张太后暗喜,等的就是这种话,这样才是施加压力!

如今司礼监诸太监里,除了更多精力放在东厂的秦福秦太监,鲍忠算是仅次于掌印张佐的高级太监了。

换句话说,如果张佐去世,能接替司礼监掌印位置的人,理论上不是秦福就是鲍忠,鲍忠因为也是兴王府出身,可能性比秦福还大一点。

猛然听到秦德威点名,鲍太监婉拒道:“我一直管着司礼监文书房,做的是文墨事情,对宫中实务并不熟悉,只怕难当此任。”

在他的认知里,当前局面复杂混乱,最大的靠山皇帝昏迷不醒,小心谨慎明哲保身才是王道,趟浑水这种事还是不要做了。

秦德威也没与鲍太监过多纠缠,直接又说:“此事关系重大,非大珰负责不可。

既然鲍太监谨慎不出,那就请秦太监出面吧!”

秦太监微微惊讶,这小王八蛋居然没任何提起剧本,现场就开始突然袭击了?

接还是不接,这是一个问题?秦太监在短短瞬间,闪过了好几个分析,决定暂时应下来。

但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也没等秦太监出声,一号太监、司礼监掌印张佐却发言了:

“刚才秦中堂也说了,此事干系重大,那还是由我们司礼监负责追查好了!”

众人听完张佐的话,顿时觉得“我们司礼监”这几个字意味深长,就仿佛严阁老嘴里的“我等阁臣”一样。

秦太监名义上挂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务,但主要差遣却在东厂,张佐说的“我们司礼监”,隐隐然有排除了秦太监的意思。

其实张太监的本意是,随便找个能上台面的太监,象征性的查一查就完事了,谁来负责无关紧要,反正也不会出结果。

而且张太监也不想有什么结果,万一追问到张太后前几年受虐待的事情,然后深究起来,那他这个司礼监掌印说不定就会被要求对此负责。

总而言之,别人无论是谁负责追查,大概是没有结果的,但如果由秦太监来负责追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执掌东厂的秦太监,是绝对有能力搞七搞八的!而秦太监与自己又不对付!

所以张佐才会抢在前面,扛下事情,表面代表“司礼监”。其实就是宁可自己把事情管了,也不能交给秦太监。

秦太监刚想开口反击,却见所有的人眼神都飘向了秦德威,并没人看自己......

秦德威也不负众望的没有客气,直接就反问:“张太监你确定想要负责慈庆宫遭遇梃击之事?”

这是别人第一次听到“梃击”这个词,也不知道秦德威怎么想出来的。

张太监冷笑道:“司礼监帮着皇家总理宫中事务,何事不可过问?我作为司礼监掌印,由我来负责追查有何不可?”

秦德威立刻指责说:“不得不说,张太监你这站位不对,完全丧失了原则!”

张佐作为司礼监掌印,地位相当于外朝的首辅,当即训斥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没话说了就闭嘴!”

秦德威先是朝着某个方向拱了拱手,然后才开口道:“皇上尸骨......啊不,尸厥不起,凶手虽然当场捕获,但还没被审问定罪处刑!

而这些事,本该由你这个司礼监掌印直接负责!

皇上的事情就是最大的事情,所以关于皇上的事情,只能由你这个司礼监掌印专门负责,别人都不够格!

而你张佐却不思报答君恩,只想着分心负责处理太后这边的的事情!岂不是站位错误、丧失原则?

我就想问一句,你张佐心中到底还有没有皇上!”

张佐:“......”

因为制度原因,宫里大太监自成体系,很少与秦德威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见太监圈的一号人物、张佐张太监被秦德威怼的哑口无言,其他文臣都是看热闹心态。

还有加油不怕事大的文臣,暗暗里给秦德威鼓劲,你秦德威总不能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吧?

却又听到秦德威补充了一句:“你这种行为就和那些妄图逃离无逸殿的大臣一样,实属忘恩负义,是非不明!”

严阁老:“......”

一时间有点冷场了,秦太监这才慢慢悠悠的站了出来,很有大局观的对张佐说:

“张爷你是司礼监掌印,要担起更重要的责任,皇帝那边必须由你去。其他些许小事,还是由我帮你分担好了。”

张太监很想说,就皇上被宫女刺杀那事,有什么可查的?

凶手已经就擒,动机十分明晰,审问就是走个过场而已,然后并禀报皇后和太后,最终全部处死就完事了!

但越是清楚明白的事情,越是没有什么操作价值啊!只有能暗箱作业的事情,才具备操作空间!

比如太后慈庆宫被梃击的案件,比起皇帝被宫女刺杀,如果开动脑回路,更富有想象力。

想到这里,张太监狠狠的瞪了眼鲍忠,你刚才为什么要婉拒?如果你答应了下来,哪还会让秦太监趁虚而入?

秦德威假装不耐烦的说:“行了行了,不知朝廷还有多少事情要议论,不要在一件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

追查慈庆宫梃击之事就这么定了,就让秦太监来负责!”

不少官员眼见这一幕,不禁对秦德威暗暗佩服,这秦中堂外战也很威武啊,连大太监都能摆布起来。

竟然在殿上当众给大太监们安排工作,而这帮大太监最后居然全都只能照做。而且因为职业需要,向来对大臣不客气的东厂秦太监居然也服帖听从了。

而且秦中堂这么安排,也算对得起太后了,不然慈庆宫梃击案,不知道要被踢皮球踢到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左都御史屠侨站出来对太后奏道:“还望娘娘稍安勿躁,如今宫廷有许多方面尚未理顺,故而容易产生混乱。

当务之急除了追查各项宫案之外,还应画好各方面规矩,形成定制,然后才有方圆!”

没等太后回应,秦中堂却很诧异的先问道:“你屠总宪要给宫廷立什么规矩?”

屠侨没搭理秦德威这种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话,继续奏道:“臣熟思过,当务之急大概有三条。

第一条,宫务到底该有谁主摄,听说方才秦德威提议,娘娘让出宫务,交由方皇后,是否为定例,还请娘娘明确。”

听到这条,张太后脸色就有点变了。

屠侨继续说:“第二条,辅政大臣虽然名义丁下,但如何辅政,当有具体章程细数,另外辅政大臣该在何处入直,还请早日明确。

第三条,太子天性仁孝,如今皇上不豫,是否应该让太子移居无逸殿,也好就近侍奉皇上,以彰示孝心。”

虽然屠总宪这三条明着是对太后奏的,但大家还是看向秦中堂......

无论如何,先看看秦中堂的反应,总不会错的。

反正大明朝就是这样,任你权位多大,总会有人针对你的,这就叫“言路畅通”。

无论秦中堂也好,严阁老也好,都是堵不住的。

秦德威却看向另一边的六岁皇太子,高声道:“东宫年纪尚小,体力柔弱,临朝视事万万不可太久!

今日从清晨至今,时间已经太长了,我秦德威担忧东宫身体有疲劳损伤,斗胆请诸公就此散去!

不然稍有差错,又是国本动摇!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众人:“......”

秦中堂外战不外行,内战更不外行啊。

太子监国的第一次朝会,就这么被秦中堂强行叫停了,仿佛一场朝会什么大事也没议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王牌特种兵生涯 控球教父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从最牛皇叔到科学圣人 刚当县令,就被女土匪绑了龙过九州 大夏第一假太监大内低手 战国野心家 诗与刀 大唐:苟了十六年,被武则天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