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郑军上下都不想给晋军做挡箭牌了,他们也确实无法挡住清军的全力进攻。 主要是对江西和浙江进攻的失败,让他们失去了信心。 当然,清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将长江以南的军队都给调到江西和湖州抵挡郑军的扩张,因此他们丢了广东以及江西重镇赣州。 其实,延平王选择撤退是对的。要是继续留在这里,被满清军队包围之后,他们很可能会全军覆灭。 但是到了海上,对他们来说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一场大战围绕着湖广正在酝酿。 坐镇长沙的吴三桂也感受到了这种氛围。 李嗣兴在这个时候偷偷离开了滇京。 他一路上没有停留直接来到了宜昌。 这里是三峡的出口,李嗣兴到这里是为了查看长江水师的建设。 明军今后要在长江沿线作战必须要有一支水师。 现在王辅臣驻守荆州,如果没有水师的配合明军也很难突破。 李嗣兴一路快马加鞭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到了宜昌东湖。 船厂就建造在这里。 这个船厂当然不是现在才建造的,而是忠贞军在去年年中反击占领宜昌攻入荆州的时候,李嗣兴就派人来建造了船厂了。 为了加快船厂的建设,李嗣兴甚至将自己最信任的工部官员陈午都给派过来主持船厂的工作。 光有船厂还不行,还要有善长水战的将领和士兵。 船好造,但是人难找,李嗣兴手中也没有空余的人才。 最终,他还是从夔东十三家中选中了王光兴和贺珍。 因为王光兴的年龄大一些,因此这支水师以王光兴为主。 这二人一直带领水师在长江三峡活动。 众所周知,这里的水流湍急,水文情况复杂。 这二人不是大顺军出身,而是当地地主武装,他们从小在江边长大,练就了一身水上本领。 他们这么多年能够坚持抗清,已经足够证明他们的忠义之心。 “殿下,我们东湖船厂半年多已经打造各类战船一百多艘,现在臣带您去看一下咱们的船坞。”
陈午走在前面。 他作为工部侍郎,放在这里其实有些屈才了。 但是此事比较重要,李嗣兴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只能由他来带着做效率才能更高。 “陈侍郎,你辛苦了,最近还要工匠们辛苦一下,加班加点,争取多造一些战船出来。”
李嗣兴来到湖边,这里是一处联通长江的湖泊,造船厂就位于湖边。 明军战船的样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窄长的船,有些像是龙舟,但是比龙州宽,两边全都是桨位,这种船的主要功能就是侦查敌情、传递消息。 他唯一的特点就是快,几乎没有什么船能够追上他们。 不过这种船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 它们也可以用来将小股精锐部队投送到敌人的后方去。 李嗣兴为其起名曰“走舸”。 还有一种就是通用型战船,李嗣兴将其起名叫艨艟。这种船宽两丈,长九丈。船头安装一门大炮,两边各安装小炮六门。 每艘战船上还配备猛火油柜六具。这种喷火装置在赣州的战场上已经被证明具有巨大的价值。 尤其是在与敌军战船的近战中简直就跟放大招一般,有时候直接就能够让敌人一船人全灭。 还有一种更为宽大的战船,主要是作为运兵船使用,因为这种船有更多的上层建筑,因此李嗣兴称其为楼船。 当然了,此楼船不是三国时那种战斗的楼船。 现在清军水师也装备火器,这种高大的楼船在江上就是靶子。 用来运兵倒是很好,下层放粮草压仓,上层住士兵。 李嗣兴的出现,让明军的后勤越加的高大上。 船厂使用的是露天船坞,整个船厂就像是一个大工地。 船厂的工人们爬上爬下,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声音,满眼都是一片忙碌的情景。 李嗣兴没有惊动这些人,他只是远远地看着。 这个船厂倾注了李嗣兴大量的精力,这里不像是赣江上游的船厂。 长江水师以后是内河水师的主力。 这支军队对明军今后的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嗣兴将其跟定国军摆在了一个相同位置。 船厂看完了,李嗣兴来到水师的驻地。 这里距离船厂不远,也处在一个大湖中,出了三峡之后,江面变宽,沿岸不少天然形成的湖泊,这些湖泊与长江相连,是不可多得的水师练兵之地。 “参见世子殿下。”
王兴光和贺珍一起迎接李嗣兴。 两人并不是出身大顺军,在夔东十三家中的排名也比较靠后。 每次出战,他们率领的水师大都是辅助陆军行动。 当然了李嗣兴也给他们补充了一些人,比如基层的军官,还有一些专业的炮手。 这些人都是滇京讲武堂速成班毕业的人。 “二位前辈快快请起。”
李嗣兴赶紧上前扶起了二人。 王兴光和贺珍的年龄都比李定国还大。 他们也参加抗清多年,无论年龄还是资历都是李嗣兴的前辈。 “世子殿下,您怎么来了?”
贺珍的年龄四十几岁,长的精瘦,皮夫黝黑,双手又大又粗糙,是那种快人快语的。 相反,王兴光则是胖胖的,眼睛细长,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却很少开口。 “大战将至,我过来看看,为了这个水师,我光是银钱就投入了一百多万,总要来看看成果吧。”
李嗣兴打趣地说道。 “世子殿下,您看将士们的精神头都很好。咱们的兵大都是三峡两岸的百姓,都是一群饭都吃不饱的苦哈哈。”
“您给的待遇太好了,他们这些人哪里敢偷懒。”
贺珍指着湖面上正在训练的水师官兵说道。 此时,这个巨大的湖面上战船穿梭。艨艟战船上撑着灰色的船帆,桨手们在卖力地划桨。 他们正在演练各种水战队形。 走舸的训练像是在赛龙舟。 “二位将军劳苦功高,为我明军在这么短时间内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水师。”
“殿下,这么好的待遇,随便谁来都能够将这支水师训练好的。”
王兴光道。 其实李嗣兴给的待遇并没有多高。 只是每名水师士兵的家中分田五十亩,让他们搬去川中平原安置。 普通的移民过去也分田的,只是士兵多分了二十亩的永业田,不需要交税。 这些人以前住在三峡边上,这里都是山地,土地稀少,自然是非常珍惜。 PS:求月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