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 第二八三章 文安之

第二八三章 文安之(1 / 1)

文安之来到一块荒地旁,一户农人正在开荒,但是他们并没有种粮食,而是在田中扦插桑枝。  种桑本也是官府所提倡的,但是这块地原本靠近水渠是可以开垦成农田的。  “老乡,你们这是在重桑?”

“是啊,先生。”

几个农人都穿着无袖的衣服,露出了黝黑的皮肤。  文安之知道这里的百姓都是新迁来的。  按照均田令,一户人家能够授田百亩以上。  这样的自耕农人家,只要勤奋,几年就能够成为富农。  但是要偷懒耍滑,多大的家业都不够败。  “可这田要是开成水田,种上稻谷,岂不是产出更多?”

“老相公有所不知,俺们家中只有两个劳力,已经开垦了四十亩水田,产出足够缴税和家中食用了,剩下的田地已经跟商行签了契约,要种桑养蚕,到时候要将蚕茧卖给人家,每亩田商行都给了百文的订金,俺们要是不按要求做岂不是违反了契约。”

这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合作社,缫丝厂需要大量的蚕茧,但是普通的百姓不会随便大面积养蚕。  因为在百姓的心目中吃饱肚子才是第一位的。  于是李嗣兴就想到了这种类似于合作社的经营模式。  商行直接给农户下订单,农户能够从商行哪里获得一定的订金作为启动资金。  然后用这些启动资金去购置生产工具。  这些百姓经历战乱,又或者是迁移过来的,最缺的就是生产工具。  当然还要解决生产工具来源的问题,好在有腾越的工坊区。  文安之到了成都之后也从组织人新开铁矿,冶炼金属,制造农具。  满足农民生产的需要。  这么操作之后,商行虽然付出了一些启动资金,但是这些资金随后又通过农民购买工具回到了商行的手中。  只是付出了农具而已。但是整个产业链就激活了。  农民拿到钱,种桑养蚕,种地收粮,产出的东西变成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李嗣兴的缫丝厂就能够有充足的原料来源。  通过效率更高的优势,再加上南海城的区位优势。  李嗣兴有望能够垄断丝绸贸易,这是此时满清与西洋之间贸易的大头。  “那这些钱,你们拿到了吗?”

文安之问道。  老百姓看文安之的样子估计就是一个年迈的穷读书人,因为文安之身上穿着一身布衣青袍。  不过老百姓对读书人还是比较尊重的。  “老相公,钱自然都拿到了,要不然俺们也不会急着种植桑苗了。”

“咱家准备种四十亩桑树,四千文钱,俺们买了两把可用的锄头,一个铡刀,还有一些小的家什。”

“不仅仅如此,商行还给俺们派了技术员,这桑树按照种田一般种成行垄,明年就能够采叶养蚕了。”

“等到明年年底,转寒之后,桑条还可以砍下来,编成藤筐。也可以卖给造纸作坊。”

以前农民种桑养蚕,都是在家前屋后种上几株桑树,让其不断成长为大树。  不过李嗣兴在后世的老家,蚕农都是在田中重桑,每年都要砍断枝条,只留下根部。  不仅如此还可以给桑树施肥,这样的种的桑,产量一点都不比大树低,而且采桑的过程更加容易。  春天的时候,桑树根部会发出多根枝条。  每根枝条上都可以长满桑叶,整片田可以轮流采集。  这样保证蚕宝宝一直都有的吃,采集过的桑树隔一段时间还会再长出来。  等到秋天收获蚕茧之后,桑树条就可以砍掉,这样还可以节约土地的肥力,  文安之知道现在成都这里有很多四海商行的铺子。  但是他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运作模式。  他是一个文人,年纪也不小,但是他并不迂腐。  文安之很快就从这样的运作模式中看到了好处。  “老黄啊,这个商行背后的东家是个高人啊。”

回到了马车之上,文安之捋着自己的胡须,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老奴说道。  “老爷啊,您不知道吗?这四海商行背后是腾越商会,而这个腾越商会是晋王世子创立的。”

“晋王世子,这个小娃子能做这样的大事儿?估计是有高人在后面指导,不过这堂堂晋王世子与商贾厮混在一起总是不好啊,看样子老夫要写信给晋王说一下此事了。”

“老爷,估计您说了也没用,晋王的大军现在之所以还能坚持在前线做战,全靠这个商行帮着筹运军资。人家可以是有功劳的。”

“更何况这川中之所以恢复的如此之快,也又商行的功劳,要不是他们从腾越将粮食、农具给运过来,这里的百姓怎么生产。庆阳王的军资也是商行给筹备的。”

“嘶,一个商行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

文安之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老黄,我发现你知道的很多啊!”

文安之看了一眼自己的老伙伴,笑着说道。  “呵呵,老爷啊,您在府里看书的时候,老黄我可是到处溜达。”

“不仅仅有商行,还有四海钱庄,瞧,咱们用的银元就是人家发行的。”

老黄从怀着掏出来一枚银元,上面写着一两,还有一分的大铜板,以及一文的小铜板。  文安之拿过来仔细打量。  这银元和铜板的铸造确实精巧。  方便交易。  “看样子,老夫也要多出来走走了,否则这个总督也就可有可无了。”

“老爷啊,上面有能人,那是好事情啊,要是前些年朝廷不拖大人您的后退,现在也不至于是这副光景。”

“老黄啊,你就别再往我脸上贴金了,我这一辈子文不成武不就,忙忙碌碌全是瞎忙活。第一次反攻重庆要不是我考虑不周,用人不善,也不会出现谭旨之事。”

“老爷,您看,您又提那件事情了,当时的大势如此,怎么能够乖您呢。”

文安之转了一圈从新回到了锦官城。  经过最近的建设清理,城内的残垣断壁基本上已经没了,很多地方在建新房子。  农业生产作为基础产业建立起来后。  上层的商业链就会跟着建立。无须有人去推动,很多人自己就会发现机遇。  只是这锦官城要想恢复昔日的繁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