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两天林家才把林英转醒的消息透露出去,村民们有关系好的也都上门去看望英子。
“我就说肯定没事的,这两日我家小玉天天在家以泪洗面,来看人你们又不让见,担心死了。”
程义家的以前来过,带着小玉一起来的,李氏怕走漏消息便没让他们见。
“她那时是真的没醒,刘郎中怕人惊到英子,便提议不让人进去打扰,这几天都是我和赵家嫂子轮流照顾的。”
“你啊,有事也不说,我和小玉不比赵家的能干啊。”
“呦,我看谁在背后说我呢?可是逮到人了。”
“逮到我也不怕,我说的不是实话吗?”程义家的笑呵呵的道。
“是实话不假,可我儿媳妇没道理让外人伺候,有我这婆婆呢!”
“好嘛,人还没进你赵家门呢,婆婆的谱摆的挺足。”
“板上钉钉的事着什么急?你想摆怕是还没谱呢吧?”
“好啊,你这是挤兑我来了,不过我要告诉你,我们锁子也要定了!”
“真的吗?那是好事,哪家的姑娘?”
“咱村李成的闺女。”
“那闺女我记得比锁子大吧?”
“是,比锁子大几个月。”
“怎么会突然定下来了?”
“李家的闺女跟着小玉做手工,总在我家呆着,我发现这闺女是个稳重的,不爱说三道四不说,在家里把弟弟妹妹照顾的也挺好。”
“锁子什么想法?”
“问过他了,他也钟意。”
“那便好,什么时候定亲?到时候让我当家的去帮帮忙。”
“哎呦。可不敢劳动村长大人,定亲我们不打算大办,等成亲了你们都去。”
“锁子都定了,小玉你打算拖到什么时候,我娘那头还等着你们准信呢?我侄子过了这年了都十九了。”
“我们没有意见,锁子也说家鸿那孩子性子稳,是个值得托付的,我这次来也是想和你说一声,小玉答应了。”
这可是出乎李氏的预料,她本想两个孩子后半年能定下来就不错了,没想到才两个月就成了。
“太好了,我下午便回娘家与我娘说一声,想必会很高兴。”
英子醒来后有些粘着赵川,李氏倒也由着闺女,给了两人许多独处的机会。
“怎么了?川子哥。”
“程小玉答应嫁给家鸿表哥了。”赵川的耳力越来越好,前院隐约的谈话声他听得很清楚。
“那太好了。”
“那你什么时候嫁给我?”
每次问这个问题英子都是回避的,不是干脆不答就是含糊其辞。
“你不是说等我及笄吗?”
“你同意及笄后就嫁给我了?”
“不嫁你嫁给谁?”
“我太开心了,英子。”赵川抱着英子转了好几圈。
“快放下我,川子哥,我头晕。”
赵川可不敢拿英子的身体开玩笑,听她说头晕立马放了下来。
“好点了没有?”
“没事了,川子哥,你有空带我去后山一趟呗!”
“不行,你去后山做什么?有事的话你交代我就好。”
“我想剪点花枝,山谷那边有许多的野生的山楂树和板栗树,我想移植出来。”
“这些事我来做。我以前就做过,你不用担心。”
英子摸了摸自己头上缠着的药布并没有勉强。
赵川带着赵石每天来来回回的剪花枝,挖树苗,几天的时间弄了很多。
“爹,我想去地里看看,花枝还好说,树苗的栽种得规划一下。”
“不用,你不是会画画吗?你把位置画出来,爹按照你画的种就成了。”
倒也是办法,英子没多想,画好图后把图纸给了林大桥。
隔了两天,“爹,我想去县里荟英楼一趟。”
“送图样吗?”
“爹去吧,正好买点海货回来。”
“…不光送图样啦,爹,那边年后我还没去过呢,再不去怎么接单啊?”
“…实在不行,让顾客来家里?”
英子实在忍不住偷偷翻了个白眼,“爹啊,您是不让我出这个家门了吧!”
“呃…”林大桥看了自家老爷子一眼,不知道怎么回答英子。
“英子,听你爹的,他是为了你好。”
“爷爷~,家里的生意和地我可以在家做,但是荟英楼是自己管的,那里边还有贺叔叔的盈利呢!再说了,我也不是瓷娃娃,成天憋在家里我会疯的。爷爷~,我喜欢做这些,您就让我继续做好不好嘛~”
林老爷子和林大桥一个毛病,都扛不住英子的撒娇攻势。
“只去县里的荟英楼?”
“我发誓,真的只去荟英楼。”英子竖起三根手指连连保证。
“保镖”赵川是寸步不离地跟着,荟英楼里的人早已司空见惯。
“东家,你可来了。”自从在县里开了荟英楼,陈掌柜便改口称英子为东家。
“怎么?定制的人很多?”
“是,年后大约接了几十单的预约。”
铺子里只有自己一个画师确实不行,英子想了想,“您把预约单子拿过来,我回家去看。”
预约单是英子提出来的,上边把顾客需要的首饰风格,款式,以及佩戴的场合等等说的一清二楚,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写在单子的空白处。
英子想着自家两个弟弟绘画不错,不如拿回去压榨一下他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设计风格出来。
今日是开集市的日子,英子想到还要去买些东西便没在店里多呆。
“川子哥,你随我去一趟绸缎庄。”
李记绸缎庄是县里英子合作的唯一一家,上次的绒布将将在小玉姐姐她们断货的送了过来,东家很守信,布匹到铺的第一时间便送到了村子里。
“李叔叔,生意兴隆,财运滚滚!”年后英子第一次来,吉祥话不能少了。
“哎呦,林东家才是财神手啊,可谓点石成金也不为过。”
“您快别逗我!”
“哈哈哈,小姑娘来必是生意上门,可否说与我听听?”
“我近一段时间可能不会常来县里。您这边有好的货物可以直接送到我家去,只我想问您一件事,不知您能否帮我?”
“你说。”
“我想要一种毛线,粗细不一,颜色也要丰富些,家里想做着新东西,不知您有没有办法做?”
“这,我看看…”
英子把需要的毛线样子画在纸上,标明了大致粗细尺寸。
“我干了几十年了也没见过这么粗的线啊!”
“您没见过,不代表没有,再说了,您家里不是有自己的制丝作坊嘛,可以自己尝试着做。只要合格,您有多少货我便收多少。”
南边本就是养蚕制丝的地方,竞争十分激烈,李记的制丝作坊如果能做出来这种毛线,算是给自己添了个固定主顾。
“成,我回去便让老师傅们尝试着做。”
“我等您的好消息了。”
集市上人依然不少,赵川怕英子被人挤到,干脆让她坐在车里等着,只买些海货的话他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