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宴会(1 / 1)

沈三问一直期待着有教育方面的能人出现解决此事,他能够在洛阳总领,但是还需要人去负责具体的实施。

公主开始忙着应酬,宴席,拜访,诗会,茶会。

沈三问犹豫着要不要一起去。

去吧,就得好好表现,一直以来表现的太好,那一次要是混了头表现不好,就容易被人喷,浪得虚名什么的。

表现的好也会被当成理所当然,毕竟他不是宴会的主角,能出席作为一员必须有本事啊。

去了,公主说不定还得照顾他,办事碍手碍脚。不去吧,好像他不顾着公主,一心做梦想家,将难办的事推出去了。

不是他想太多,而是两人出席的场合越多,各种议论就会传起来,一个小动作,一句话会被各种解读,也是让人很烦的。

最后肯定还是两人打商量啊。

公主倒是很支持,这才是第一步而已,瞻前顾后能成什么大事,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一同经历,把能遇到的问题都遇一遍,以后不至于手忙脚乱。

真的会把所有问题都经历一遍吗?

呸呸呸,以后的地位不一样,哪里会有那么多问题。遇到问题不过是因为地位不够,影响力不够,眼界有问题,或者有人强行反对而已。

这些等做了皇帝,那都是事吗?

不过经历等于更丰富的经验,必然是有用的,沈三问还是决定与公主一同进退了。

平时的宴会沈三问自然可以很随意,因为他的出场是给了办宴会的人的面子,别人见到他必然会很开心。

可是如今是自家办的宴会,特别宴会目的明确,清楚改革障碍,作为主人翁沈三问自然不能马虎。

所以沈三问这几天很是忙碌。

首先是宴请那些人的问题,文人和武将喝不到一起去,寒门间也有许多忌讳,部门之间也有各种合作和竞争关系,沈三问觉得一次考究的宴会,比改进造纸术简单不了多少。

毕竟他的前半生是作为一个纨绔度过的,游山玩水在行,遇到小事出主意也不赖,真正设计深层次的纠纷,除非刚好在史书上读过,不然真心处理不来。

学习之路任重而道远。

有时候他会想,不想努力了,反正已经找到白富美了。若是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不知道多少人能气吐一升血。

可是看着孩子崇拜自豪的眼光,还有公主对他的信心,他只能一路向前,不能崩了自己上进的人设不是。

虽然懒散,但是心怀天下。

其实还有危机感,看洛阳的形势,停下脚步,就等于失去一切啊。无论是失去公主,还是公主失去一切他都接受不了。

二人又一合计,绕来绕去挺麻烦的,不如用层级邀请。

他们只发十份请柬,这十个人每人再发十份,邀请自己的好友和能够对教育改革有利的人。这样辐射开来,一人说服十个的,好像就能顺利了。

可是就算找十个有影响力,能支持并且有益的人也不容易。

沈三问将自己的几份发给了愿意支持改革的府里人和外面的年轻纨绔,公主将请柬发给了宗亲和心腹。

李氏宗亲,一个很尴尬的群体,尊贵却又没有尊重,隐有抬头之势,但是始终被人压了一头。

武氏不让他们起来,却也不曾亏待他们,反抗统治者他们做不来,顺从他们也不乐意。

公主将请柬发给他们,是给他们一个机会。

把握对皇帝有用的机会,还是做对天下有益的事情,名声和现实作用都有了,不会亏。

这种笼络手段不可谓不高明,能领情的还都能是务实的俊杰。

这些李氏的亲戚永远是支持李家做皇帝的,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就能享有一个名头,自然不会愿见天下出什么乱子。

最多有些老古董不支持女人做皇帝,私下有此心,也不敢明着反对,只会回避不来。

他们若是眼光足够,没准还能推荐几个人才来。

沈三问原本打算的是,支持的人不多,那么请柬一传十的指令发出去,也不会有太多人。

可是结果出乎他的预料。

最后统计结果报上来的时候,他与公主只能目瞪口呆。

李家的人人手一份。

武家的人人手一份。

五行七望嫡系人手一份。

朝官人手一份。

等等。

这还有个锤子意义。

反对的不也是这些人吗?来蹭饭吃了?

一下子宴请这么多人,也有巨大的政治风险吧。

那这场宴会还举行不举行呢?

不举行,这请帖发出去没对线,各种流言蜚语就传出来了,还会被人非议是穷了还是怕了,还是对谁谁谁有意见。突然取消,好像也丢不起这个人。

举行吧,真的没什么意义。明知道你反对,还叫你来干嘛?营造一片和谐氛围,天下大同,人人支持的假象吗?这些人背过头说法就变了,指不定还会取笑公主办了一场搞笑的形式主义宴会。

所以,第一次宴会只能无限期推迟了。

不能当冤大头,可也不能不办。

沈三问先严查了名单,每个人发的好像都没问题,邀请的都是至交好友,其中许多人也是有大智慧。

只有少数人将请柬发到了权贵手上,不知道是被威胁了还是怎么着,参加这次宴会好像成了洛阳的潮流,不参加就不是一个好官了。

估计再过不久,这请帖要洛阳人手一份了。他可是没限制参加人的身份的,总有人会带着家人见世面不是。

沈三问很想问他们有没有花银子买请帖的,这可是一条财路啊。虽然比照他的身份此举有点难看,但是比起请全洛阳人吃饭,他更想从全洛阳人手中掏钱。

或者他们自己掏钱,自己还觉得赚到了最好。

当然只能是想想,现在得办正事。

沈三问快刀斩乱麻的又出了新招,请自行陈述参会的必要性,你有什么资格参加为了教育改革举办的宴会,你参会能做些什么,会后又有什么意义。

既然大家都想来凑热闹,就不考虑他们能不能相处融洽,会不会当庭打起来的问题了,直接进入选人才环节。

不知道大周的人能不能读懂他背后的意思,参与进来。实在找不到自己意义的,胡诌两句他认可的,这顿饭他也请了。

这的确是个劝退的法子,特别沈三问还贴了公告,确定要参加的人七日之内回个会说明的信,十五日之内将要说的话写好,然后三十日再面谈。

整个一选拔活动,整的大周人一愣一愣的。

什么时候吃个饭还要走流程了?

吃个饭得等三十日那时候不一定有空啊,舅舅家的小猫要生崽了,那时候得去送礼把,不回信了。

还有七天,到第七天再去回信吧,然后当日一个醉酒误事,或者压根不记得这档子事了,凉凉。

写信说支持的话啊?还算了吧,要脸,这白纸黑字以后不好赖。

面谈不擅长普通话,口信很重,驸马爷说不定听不懂啊,还是算了?

当时候问问题答不上来也怪难堪的,不去。

先前的请柬大概一万份,现在便只剩下两千个答复了。

勇气,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素质,特别是久经沧桑或者有一定阅历的人。

不是他们胆怯,而是一次次受挫后不再有信心。遇到机会想的不是我能行,我能成功,而是这么多人怎么会是我?我过了第一关也不能过第二关。

虽然很无奈,但是这个筛选还是必须得做啊。

机会不止留给有准备的,也会留一线给勇于尝试的人。

甚至许多时候,等你准备好了,机会也溜走了,你又不是世界的中心,他为什么要在原地等你?

十五日后,沈三问开始阅卷。

这是一份事关前途的答卷,聪明认真的人自然会将自己所学全部写出来,描述清楚。

第一关的筛选便是三百字以下不看。

若是可以,沈三问也不想看长篇论述。但是干瘪的一句话,容易有歧义,说不定写作人自己都没想清楚,执行起来就更难了。

社会万象千变万化,一场改革更是诸多变故。凭什么你的重要性,你的对策,你的想法,能得到别人的承认?

只能是因为他详细,贴合实际,考虑周到全面。

三百字能写出什么东西?不到三百字,又凭什么能敲开公主府邸和官途的大门,因为你长得好看吗?

当然,世人对长得好看的人总是有更多的宽容和更好的评价,但绝不意味着长的好看的人更靠谱。

这可是正事。

不过那个时代都不缺颜狗,沈三问觉得,选个好看的人做教育吉祥物也不错。

总之两千份答卷,真正言之有物能够联系实际,或者空谈理想到一定境界令人服气的,也只有四百余份。

还是从三百字一下的文中选出十份沧海遗珠以后的结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区分朝廷力量,到办宴会,为了办好一场宴会,先是认真从请的人分析,然后引发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腥选拔。

一万字最终只剩四百人脱颖而出,将最终有入府邸答题的资格,赴教育改革之宴的路恐怖如斯。

总之,最后是真的有四百个身家清白的人先后进府了。

这四百个人,三百二十个都非常年轻,符合二八定律。

所以沈三问将目光主要投向的是剩下八十个年轻人。

活力朝气蓬勃上进的年轻人,没有被各种经历打击过,一心向上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希望。

不是说老年人不行,而是沈三问觉得他们不可能接受他的思想,就算勉强接受,也是为了别有目的,不可能将国家的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业来做。

这不符合沈三问的兴趣和志向驱动理论。

梦想,能够为人提供不可思议的动力。

金钱,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动力。

虽然大多数时候,没有基本动力,便没有更博大更强悍的动力。

年轻而有富裕,出身足够好的人,便是沈三问这次确定好,筛选出来能用的人。

八十人又只剩下十六人。

大多数对答时间都是走过场,不至于让他们难堪,也不至于浪费沈三问太多时间,先是一场为时三分钟的自由发挥时间。

若是真的曾经有过教育改革的想法,对此事有规划,沈三问也不介意打破自己已有的旧思维,为他们提供一线机会,让他们一展所长。

但是,大周这种生产力条件,哪里会有很多这样的梦想家。就算有,也不一定能让沈三问遇到。

最后这些人中也的确没有能让沈三问惊艳的人。

倒是有几个能主动请缨直接说明来意的,挺懂沈三问的意思了,但很可惜不是他要找的人,没有机会。

问答终于流于走过场,最后留下来十六个人。他们对教育改革有各种幼稚的想法,但是他们的内心中的确没有丝毫抵制的意思。

这与他们利益无关。

改革与否,不可能影响他们目前的生活。至于将来的生活,影响的也不是他们这一代人,不是他们可以预见的子孙。

甚至他们还可能因此得利,成为这场改革的赢家。

从最沈三问宣布他们留下的时候开始,他们便不会再有反对改革的机会。

不过,这十六人还是得分个主从。

若是一场会议一群人都有决定权,那事情便不用办了。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该不该绕路以免踩死蚂蚁的问题,都能有该,不该,随意,看心情,看时间,等等,这么多解答的情况下,十六个身世背景差不多,无法约束,各有梦想的小年轻能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最优配置自然是奇数个决定人,要么三,要么五。

沈三问留下他们,直接向他们宣布了这一结果。

“你们若是愿意为教育改革服务,外面所有愿意留下来的人,都会成为你们的帮手。但是你们之间,也会有主从上下关系,谁能提出最好的建议,谁就能成为这里剩下十三个人的上司。

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先后发言各有优劣,每人三个沙漏的时间。规则已经说清楚了,那么,现在开始。”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盛贤商 鹊踏枝 刘备的日常 当你迷茫的时候 武振大宋 人在独立团,开局融合燕双鹰模板 大明国舅爷 三国之成为瑟提来捣乱 皇帝:七皇子何时来反?朕开城门来迎七宝小可爱 皇帝:七皇子何时来反?朕开城门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