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明和吴三桂带着浩浩荡荡十多万兵马走到永平府的时候遇到了从北京逃出来的苏启青及太子一行人,不久,北京城中的情报部据点发来电报,告知李子明崇祯帝已经殉国,李自成已经占领北京城,并在北京再次举行大典,宣告大明已经灭亡。
“殿下,臣来迟一步,竟使闯贼陷京师,臣有罪!”李子明假惺惺地向太子朱慈烺告罪,他一带头,吴三桂等关宁将领也跟着告罪,看得李士淳嘴角直抽:
你这是告罪?怕不是来示威的吧。
朱慈烺遭逢大变后又连日奔波,一时也没有做出什么表示,李士淳赶紧替太子说道,
“辽阳侯不必如此,京师丢失迅速皆因有无耻逆贼暗通闯贼,加之京营无能所致,与辽阳侯无关。”
李子明本来就是意思一下而已,李士淳这么说了他也就顺坡下驴了,他接着问道,
“太子殿下北幸至此,不知永王和定王何在?”
李士淳摇摇头,说道,“不知,陛下并未告知,大概是往南方去了。”
李子明看向苏启青,苏启青也摇了摇头,崇祯帝只让他带着太子前来投奔李子明,确实没有告知永定二位皇子以及其他公主的去向。
李子明皱了皱眉,以他的估计,要是其他两位皇子跑到南方的话,南方那帮人十有八九会直接立一个皇子作为新皇帝。
当然,只要太子在,太子皇位的正统性肯定高于其他皇子,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大家认你是太子,你才是太子,大家不认你是太子,你怎么证明自己是太子?
想到这,李子明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他或许可以让太子继位,同时想办法迫使南方那群人不认太子。
于是李子明试探性地问道,“太子殿下,李先生,天下不可一日无主,既然先帝仙逝,不如及早让太子殿下早登大位,以安天下之心,如何?”
李子明这话一出,周围一众将领立即出声附和,包括吴三桂:
明眼人都看出来,此时太子落难,拥立之功可是好捞的很。
李士淳闻言一愣,不过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慈烺却突然出声,说道
“父皇尸骨未寒,逆贼尚未伏诛,京师尚未收复,此时登基,我无法接受。”
李子明看着太子,没有说话,吴三桂看这个样子立刻说道,
“殿下此言差矣,闯贼窃据京师,妄称大位,如若殿下不及时登位,怎么正人心安天下?大明无君而闯贼僭位,这不就乾坤颠倒了吗?”
李子明麾下的第一将领王武明也跟着说道,“宁远伯言之有理,而且,殿下,恕臣逾矩,殿下若不早登大统要是南方有宵小之徒贪拥立之功,另立朝廷,那就不好办了。”
李士淳闻言想了一阵,觉得这些将领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南方也立了皇帝,那么大明在剿灭闯贼之前怕是得先打一场内战。
于是他对朱慈烺说道,“殿下,您早登大位乃人心所归,臣建议您顺应诸将请求,先与永平府登基,待收复京城之后于京城再举行大典。”
朱慈烺看着周围军将们热切的目光,想起崇祯帝叮嘱他的“顺人心,安兵意”的六字方针,也不再矫情,便说道,
“既然是诸位的请求,我暂且从之,此时闯贼仍然占据京师,一切从简,诸军之重点放在兵事之上。”
于是,朱慈烺在李子明的支持之下于永平府正式登基,定年号为平兴:
意为平定大明的混乱,再次中兴大明。
当然,按照传统,今年仍然是崇祯纪年,明年才会正式使用新年号。
李子明的爵位水涨船高一下子成了辽国公,吴三桂进位为宁远侯,其余各将也是各有封赏。
成功捞取拥立之功后,李子明请求朱慈烺下令让他统帅辽兵进军京师,一举收复北京,朱慈烺自然不会拒绝:
崇祯十七年五月,朱慈烺加封李子明为平西将军,太子太保,下诏让李子明率辽兵进军京师,剿灭闯贼,收复京城。
李子明随即在永平府失事祭旗,随即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王武明率领,南下天津卫,控制天津卫之后沿运河北上,另一路大军由李子明亲自率领,直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