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辽饷(1 / 1)

黄道周依然不依不饶,说道,“可我听说复辽之事兵部并没有筹集多少钱粮,也没有运送什么军械,对了,至少辽南军的火器一定不是兵部供应的。”

工部和户部的人感觉自己莫名躺枪了,户部尚书倪元璐和黄道周是同科进士,两人都认了袁可立做恩师,因此倪元璐觉得黄道周再说下去可能又得丢官去职了,而且陈新甲也刚好说到了军费的问题,于是他出列说道,

“陈尚书说道兵费问题,户部对此有话要说,既然辽地已复,臣建议取消辽饷,减轻百姓负担,如今辽地已复,多出田地无数,而且京畿,河北,山东如今不用再担心建奴威胁,辽民回流辽地,这些都预示着北方税赋最多一两年就能有较大增长,而且这笔增长一定能超过辽饷。”

户部侍郎蒋臣看着自己的上司兼伯乐,有些无奈,倪元璐取消辽饷的想法在户部都有很多人反对,对于官僚集团来说只有“加钱”,没有“减钱”,任何形式的改革不是增加入账所得的话官僚们都会反对或者是隐形反对。

讨论议和问题的时候,很多官员还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连首辅周廷儒都没有变态:

周廷儒还没看出皇帝的心思,不好做出变态,但说道辽饷,马上就有官员出声反对:

一个兵部官员站出来说道,“户部这话说得不对吧,辽地还未完全收复不谈,不收辽饷,怎么给关宁军发饷银?难不成让关宁军集体迁入关内?”

户部的人没有出来反驳,倪元璐见状叹了口气,这说明他在户部废了那么多口舌还是没用,户部官员自己都不赞成取消辽饷。

很快陆陆续续又有很多官员出列反对废除辽饷,陈新甲趁机发难,说道,

“黄老先生,如今民生艰难想必您肯定是知道的,议和的话就此打住,给天下万民特别是刚刚返回辽地的辽民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黄道周倒是被陈新甲将军了:黄道周说不出应该让百姓承担重负去打仗的话,反正在他这样的“君子”看来,任何加税都是不对的,任何减税则都是正确的。

但黄道周又觉得与清廷和谈对大明来说太屈辱了,当年万历帝都能说出“跳梁者,虽远必诛。”清兵给大明造成的苦难太大了,不彻底消灭清廷怎么对得起那些死难军民?

眼见黄道周这个喷子沉默了,陈新甲乘胜追击,说道,

“如今与建奴议和正是时候,建奴势穷力孤,议和之权在我,通过议和让建奴退出辽东边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全取辽地,亦可让关宁军有所忌惮,这样辽饷之事就能谈了。”

崇祯帝不自觉地点点头,地下各个臣子立刻判断出皇帝的意向:

那就是取消辽饷,和清廷谈和。

这样就有得谈了,大臣们决定附和皇帝定下议和,但是辽饷不能取消,辽饷这么大一笔银子,无论是对国库还是对官僚们来说,都十分重要,当然主要是对官僚们来说比较重要。

周廷儒于是说道,“臣觉得陈尚书言之有理,辽东边墙之外皆是苦寒之地,占下来也没什么用,不如让建奴撤回辽东边墙之外,但辽饷之事,臣认为辽饷不可撤。”

崇祯帝看向周廷儒,说道,“周阁老有何高见?”

周廷儒说道,“陛下,如今各地饷银缺口甚大,如果贸然取消辽饷,臣担心会引起军心动荡。”

倪元璐说道,“阁老,可是不取消辽饷的话会产生更多流民,这些流民又会裹挟更多的人成为流民。”

陈新甲接话道,“倪尚书有所不知,逃兵的危害远胜流民,两害相权只能取其轻。”

崇祯帝皱着眉头看着臣子们的争论,他不是傻子,早在崇祯元年,时任户部尚书,明末著名的财政高手毕自严就强烈要求取消辽饷,基于对大明官僚体系的了解,毕自严认为辽饷不仅于辽事毫无作用,还会造成“即令东奴恋栈长伏穴中,不向西遗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的情况。

所以辽饷的钱究竟去哪了所有人心中都有数,对此崇祯帝也没有太大的办法。

最终崇祯帝拍板定下了结论,“那就暂累吾民三年,三年后北直隶,山东,辽地就可恢复,那时就正式取消辽饷,往后朝廷再依次退回历年征缴的辽饷。”

“至于议和,此事由兵部和礼部一同办理,同时下达诏书,要求李子明在没得到兵部的命令之前不得擅自进军辽东边墙之外。”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穿越到进击的世界 草根特工 大盛贤商 鹊踏枝 刘备的日常 当你迷茫的时候 武振大宋 人在独立团,开局融合燕双鹰模板 大明国舅爷 三国之成为瑟提来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