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天柳氏就已经准备好了米酒,红鸡蛋等物。这里的风俗是女儿生了外孙,作为母亲的柳氏就要酿米酒、备鸡蛋,挑着米酒和鸡蛋去看女儿和外孙。除此之外,娘家要给外孙买新衣、鞋帽、座椅、摇篮等小儿用品,在小孩满月的那天送去,通常叫送祝米。
而且小孩满月请酒,也叫吃满月蛋,这种喜酒与其它宴席不同的是,凡坐席吃酒的宾客,东家都会发四个煮熟染色的红鸡蛋,给宾客们带回去做礼品。也有怕麻烦的人家直接将鸡蛋生鸡蛋染上红色,并不煮熟。
不过柳青青家跟别人家不一样,百味居里大锅多得是,煮熟并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因此柳氏都是煮好了直接带过来的。
村里人只要是来了的,在酒足饭饱之后,都会摸出几枚大钱作为贺礼,登记名字,做人情账。
柳青青请了全村的人过来,一是想要好好的庆祝一番,二也是以后她们都要住在村里,以后她的农场也少不了人来帮忙,因此想要跟村里的人打好关系,日后有什么事情也好开口。
村里家境好点儿的,也带了一两贯铜钱来的,条件差点儿的,干脆直接从家里的地里挖上一篮子蔬菜,在从鸡窝里拿出几个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送过来。
柳青青和沈母都不是什么势利眼的人,对于人家来送了什么东西,是真的一点儿都不在意,倒是头一回见到村里办喜事儿的黄婷婷惊到了,原来几颗烂白菜和鸡蛋也是能够当做贺礼的!
上次柳青青成亲的时候,小丫头一直跟着新娘子后面,压根儿没注意到放贺礼的地方,因此这还是她头一回见,原谅这小丫头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人。
只是看着人家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菜篮子,鸡鸭之类的,她心里头可是不好受了,青青姐诚心诚意的请他们来吃饭,他们怎么好意思就送这么点儿礼来?
这样想着,她在原先带来的礼物的基础上,又将自己手上的一对玉镯摘了下来,塞进礼品盒子里,不能让青青姐亏了!
柳青青要是知道了她的想法,恐怕会笑死。
苏家妹子和苏家成从来的时候就一直低着头,都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凑,生怕被人发现了取笑他们,也怕柳青青找他们的麻烦,只是他们一直到吃晚饭送完贺礼人都走了,也没有人给他们难堪,好几次他们就跟柳氏面对面撞上,柳氏也对他们也没没有半分的偏见,反倒是好声招呼他们,倒是让他们既是忐忑,又是有些感动。
两人吃饱喝足,拎着红鸡蛋走在回家的路上,苏家妹子说道:“诶,看来这柳家是真的不跟咱们计较了?”
苏家成也点了点头道:“估计是这样的,这样也好,以后你也不要再招惹他们了,你看你以前就喜欢跟贺氏一起嚼人家舌根子,你看那贺氏是什么样的人?”
苏家妹子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下定了决心以后要好好讨好柳家和沈家的人。
吃饱喝足众人离去,也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多的时候了,柳青青这才给小沙沙喂完了奶,然后去厨房里端了一大碗炖猪蹄汤下面条吃。
不得不说,这做了几十年的大厨的人做菜味道还真是不一般,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炖煮,但是味道都是极好的,再加上柳青青舍得提供原材料,大厨下手豪爽的很,每一道菜都是分量十足。
其中有四个大菜,分别是炖猪蹄,炖老母鸡,白菜炖猪肉,还有一道炖的颜色奶白的鱼汤。
还有一些半荤半素的菜,以及凉拌菜等等,足足能够摆满整张桌子。
眼下柳青青他们就是下了一锅面条,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在里面添加菜,黄婷婷怕油腻,只加了一点点的鸡汤,柳青青直接舀了一大块炖的软烂的猪蹄肉放到碗里,然后舀点儿浓呼呼的汤,吃的不亦乐乎。
她本就喜好吃猪蹄,大厨炖的猪蹄软烂入味,她可是馋了好久的了。
收拾完残局,小沙沙的满月酒也就办好了,第二天,柳青青便抱着小沙沙回了趟镇上,习俗是要回娘家过门的,只是柳氏他们一直住在镇上,她就只得回镇上去了,外孙出生后第一次随母亲到外婆家过门在这里俗语叫“出窝”。
小沙沙从镇上回家时,作为外婆的柳氏还给他的肩上搭上花线,颈上挂着早就准备好的金元宝,以示祝愿小沙沙长命富贵。
小沙沙捏着脖子上的金元宝,笑的后槽牙的牙龈都露出来了,大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惹得沈敏在一边连连叫着:“嫂子,以后小沙沙肯定是跟你一样,可爱财了呢!”
听到这话的柳青青眉毛一扬,难道她在敏子这傻丫头的眼里就是很爱财的吗?
满月酒过后,家里可算是好好的热闹了一番,柳氏现在根本就没心思待在镇上,她堂堂都想回村里去看看柳青青和小沙沙,柳明也想念自己的大胖外孙子,两人都无比的羡慕沈母,柳青青见他们几乎每隔个两三天就要回来一趟,来来回回的跑的是在辛苦,便找了三叔,让他帮忙在村里收鸡蛋和收菜,每隔两天来一次,还给他配了一辆马车,可是把三叔给乐坏了。
以前他们家可是连村里的牛都使不得,现在竟然直接让他架着马车,这可是把他兴奋坏了。
柳青青怕三叔制服不了马,还专门让他去跟着人学了一段时间,一直到没问题了才买来马车。
马是一匹两岁多的小马,柳青青并没有买那种很好的马,小镇上也没有什么好马,只要能够拉东西,那就是好马。
小马身量刚刚长成,浑身都是深褐色的,尾巴上有一撮白色的毛,鼻子上也有一道不怎么规则的白色纹路,用来拉不是很重的马车刚刚好,三叔对这匹马爱护的跟什么一样,干了一天的活累的腰酸背痛的,回来第一件事还是牵着马儿去河边吃草喝水,给它洗澡,照顾的比照顾自己还要上心。
三叔甚至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福宝”,好好的马起了个听起来就懒惰圆润的名字,柳青青听到的时候都乐坏了。
三叔学东西还是很快的,人也努力,一个多月就学好了骑马,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与福宝也建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他的收菜的征程开始了。
而柳明和柳氏也隔三差五的就坐着三叔的马车回到小河村里看望柳青青和小沙沙,晚上再随着三叔的马车一起回镇上,大家都满意的不得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入了冬,今年的夏天是格外的热,冬天也是格外的冷,这才十月底,柳青青就已经套上了大棉袄,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好像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她就变得怕冷了起来。
因为害怕小沙沙被冻着了,柳青青还特意画了图纸,请李木匠帮忙做了个“站桶”和“座桶”出来,所谓的站桶就是一个四周被围起来大约一米五左右高的大桶,从中间横着隔开,低下空出大约有七八十厘米高的空处,下面可以用来放火盆,小孩子就站在中间的隔层上,这样四周都有东西护着,小孩子摔不下去,比较安全,同时下面放着炭火,能够提供热源,避免孩子感冒。
座桶则是专门为大人准备的,高度大概就想普通的太师椅一般,只是四周都是用木片围起来了,只有前面露出大约有四五十公分长度,用来放置腿,下面也不是椅子腿,取而代之的是严严实实的木板,低下也有一个不小的空间,也是用来放小火盆的。
柳青青还特意做的大一号,上面铺上软软的棉被,下面放着炭火盆,窝在里面简直不要太舒服了!
唯一要注意一点的是,平时一定要多吃点儿清热袪火的东西,这玩意儿坐一整天,第二天起来保准鼻子里全是血块。
站桶打造了两个,一大一小,座桶则是打了十来个,她自己一个,沈母一个,送给王婶子一个,就当是年终奖了,剩下的全都驮去了镇上给孙德礼,柳明和柳氏他们几个人分,还比说,孙德礼以前过过苦日子,现在一到阴雨天或者是冬天,就全身酸痛,有了这个座桶,他现在整天人都暖洋洋的,手脚再也不会冰冷了,精神都好了许多。
后来干脆直接把座桶放在百味居的前台后面,白天的时候他就坐在上面算账,舒服的很,晚上再搬去书房,在里面坐着整理资料,感觉冬天也不是那么的难熬了。
小的还有一个是给小秀秀准备的,只是这小丫头身上火气旺得很,根本就不需要,而且让她在里面乖乖的坐着不能出来,她还不得急死,因此这个站桶就先闲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