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骠骑国君 > 第102章 出兵之议

第102章 出兵之议(1 / 1)

自从刘寿跟李燮表明了掌权之志后,赵国沿用刘辩的“昭宁”年号便定下了,而置官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刘寿派人征调时任汝南太守的故交徐璆,拜为赵国御史大夫。

徐璆早先在荆州刺史任上被董太后的侄子陷害免官,直到刘寿录尚书事才起复。

因他是广陵人,刘寿当时给他就近安排了沛相。然而汝南黄巾动乱不止,朝议觉得徐璆有平乱之才,不久便把他调任汝南太守。

徐璆那边接到刘寿发出的任命,当日便收拾东西,悬印于堂上,跟着使者来了邯郸。

然而除了御史大夫有了徐璆之外,赵国的二千石诸卿,如内史、廷尉、卫尉、少府、将作大匠等要职,眼下都没有人选。

刘寿开府有五年了,掾吏已经换了好几批。此前麾下名分够得上二千石的人物,要么是高门子弟,要么做过县令以上,要么是入府日久且能独当一面的,全都在半年前被他派到并州、凉州做太守去了……

这会儿赵国是真的没人。

在列卿之外,赵国郡县仍沿用治郡的体系,以国相李燮和中尉黄盖为首,常山丞骆俊、中山丞贾琮为其副。

国相李燮有长史闵纯等属官,骆俊、贾琮两处也各置有功曹郡吏。

黄盖部下原本军职都不高,刘寿便把赵国籍贯的掾属耿武、赵浮、程涣三人都拨给黄盖做司马。

赵国有大县三十五,此时杜畿、苏则、张既都去做了县令。

赵王府里的官职就很有象征性了,目前只有仆袁涣、治书桓阶、大夫张臶、谒者沮宗四个人。

典韦统率的五百亲卫都住在邯郸,轮流到府中当值,此外王府侧门外的院子里养着二十几位医术不错的医者。

这些就是赵王府全部的人口了。

刘寿征辟了一些部下和故交的子弟为郎中,以充王府,然而现在那些人选都还在从各自老家过来的路上。

……

另一边,鲍信建议出兵洛阳的事,刘寿最终决定不去。

自己部下兵不过万余,虽然多有精锐骑兵,却难以攻下那许多的关隘和城池。刘寿又不想在秋收的时候大肆征兵,只好暂时不动等待时机。

鲍信表示他愿意回家乡泰山去征兵,再带兵来找刘寿。于是刘寿任命鲍信为自己部下的平逆校尉,属于随便起的杂号校尉,然后就让他征兵去了。

--------

鲍信走后不久,王象一行人就回来了。

原本王象只有韩浩留给他的百骑,回国时竟有二百多人。

卢植、钟繇、刘陶、桓彝、韦康等故人皆在其中,各带了些家丁侍从。

骠骑长史刘洪一边迎了他们入帐,一边使人通知刘寿。

刘寿接报,赶忙备马去了城外军营。

他进帐时,帐中已聊一会了。刘洪带着众人起身齐迎:“将军。”

刘寿忙道:“快坐!”

又专门招呼卢植:“卢尚书来了。”

卢植拱手答应。

于是众人皆落座。

刘寿绕过帅案坐在胡凳上,王象率先开口汇报:

“小臣奉将军之令,自宫变之后便跟随卢尚书。离京时,尚书带我等走了小道,董卓果然使人来追杀。我等取道怀县渡河,方摆脱了追兵。”

“董卓竟狠毒至此?”刘寿闻言有些惊讶。他四年前曾与董卓一起出征凉州,当时董卓给他的印象是个豪爽而精明骁将。

“可不是么!”王象应了一声,又说起同行的其他人:“钟尚书、刘君、桓公长、韦元将,皆与我等同来。”

这些都是故吏了,被王象点到的人一一对刘寿拱手。刘寿笑着各自问候了几句。

王象看他聊得差不多了,又指着坐在最末的一个年轻人道:“此乃故车骑长史乐君门生,安平牵招子经。乐君随故车骑战死,招等门生扶灵还,路遇贼匪,旁人皆逃,独招守灵不弃,后遇我等,遂同来此。”

刘寿想了一下才明白这个乐君是指乐隐。那位沉默寡言的何苗长史,刘寿几乎忘了他的长相了。

王象介绍完,牵招上前两步,躬身抱拳道:“牵招拜见骠骑将军。深蒙王君救命之恩,请许招扶恩师灵柩还乡,便来帐前效力。”

刘寿颔首,对刘洪道:“牵子经孝而有节,可为我府掾。”

刘洪应下,又看向身后的傅巽:“你带牵子经去支三个月薪俸。”

傅巽风度翩翩地拱手应诺,上前招呼牵招:“我为将军掾傅巽。你且随我来。”

这二人出去了,帐中的气氛反而有些紧张起来。

左右首的刘洪、卢植都泰然自若;其下对坐的荀攸和钟繇乃是好友,互相眼神旁若无人地交流着;再往下郑泰、刘陶二人正坐不语。

后面的诸司马和站立的掾吏们则都有些跃跃欲试的期待。

赵国已经添了卿位的官职,刘寿府中肯定也要调整。而将军府和王府是不同的两套官职体系,骠骑营的部下都还不知道他们各自会如何调度。

眼见卢植要加入刘寿帐下,这次安排很可能会带上他们的调派了,这些人难免都有些紧张起来。

刘寿自己也正在思考。

现在他控制支持的地盘铺开了整个北方,在并州、凉州都有可能会跟董卓开战。如果用赵国的公卿之位来安置文韬武略的卢植,就有些大材小用了。

然而他府里最高的官位就是将军府的千石长史、和王府的千石郎中令,这两个位置显然都配不上卢植。

刘寿犹豫着问道:“卢公,我国北接幽州乌桓,南有黑山张燕,西临并州亦兵祸连连,盖四战之地耳。今欲制董卓,不知卢公可有良策?”

卢植拱手道:“将军以假节钺录尚书事,可分遣上将、贤吏镇守四方,使之为邻,则赵国安定矣。”

刘寿认可称善。实际上他在凉州就是这么做的,而傅燮和贾诩一直很让人放心。

只是现在再想找这种威信极高、能稳定局势、会治政又通军事的人才,却不多了。骆俊、贾琮都不能动,别人多少还差了点意思。

刘寿最终拜卢植为宣威中郎将,统领现在士孙瑞一部,当场点了刘陶、士孙瑞做他的长史和司马。

又拜荀攸为军师,全称军师中郎将,但不置属官。

钟繇则依照前言,担任了刘寿的骠骑将军司马之位。

钟繇、荀攸、郑泰、鲍信这些颇有志气的英杰之间都相熟,他们的人脉相互交通,又都认得袁绍。刘寿也怕自己麾下出一个袁绍来,对其他旧部的提拔自然得跟上。

于是以乐进为鹰扬校尉、韩浩为护军校尉。

自此,骠骑府以长史刘洪为首,卢植、荀攸、钟繇为副。

其下有校尉乐进、韩浩、鲍信、从事郑泰。司马则有马超、高顺、朱灵、成公英四人。

人数虽不多,比之当初何进大将军府的一半都不到,却足以令刘寿在此时雄视天下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踢开永乐 大明督师 专治不服:这个草包惹不得 一品唐侯 穿越八零养崽崽生子文免费阅读 穿越八零养崽崽余多多 穿越八零养崽崽免费阅读 穿越八零养崽崽于多多 余多多 大清巨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