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苗姑娘说的这个竹荪也是能吃的吗?”顺子娘学着麦苗的样子帮着一起采摘了起来。
都知道采大个的。
“对,竹荪能做菜,但它更适合煲汤,汤里加它会特别的鲜美,毕竟它也是属于菌菇。”麦苗回答。
“麦苗姑娘真厉害,懂得真多。”顺子娘看着麦苗,满眼的羡慕与喜欢。
要是这么优秀的姑娘能成为她儿媳那她做梦都得笑醒。
不过她心里很明白,也很有自知之明,自家那个儿子,自家这个条件哪里配得上人家麦苗姑娘。
这姑娘,你要是没有一定身份,一定本事就别肖想了。
不过如今她儿子在麦苗姑娘酒楼做事也很不错,以后也算是有份稳定的收入,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还是不难的。
随后麦苗见两人低头采竹荪太冷清了,冷清的有点吓人,就干脆顺便跟顺子娘普及了一下竹荪以及竹笋的处理方式,储存方式。
顺子娘本来就是个聪明的,只是受了刺激精神失常了几年,现在好了,麦苗教给她的处理方式她还是能记住的。
两人很快就采了一背篓,大概有四五斤的样子。
然后麦苗又从袖口袋里拿出一个布袋,掰了几斤笋回去自己尝尝鲜。
酒楼要的就等村民采摘过去收购就行。
两人收获满满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又遇上两只野鸡。
被麦苗看到了,自然是要收入囊中的。
回到顺子家,顺子娘直接把背篓放麦苗马车里,里面的竹荪就不用搬来搬去的弄坏了。
“麦苗姑娘,这背篓装了竹荪你就一并带回去,下午你安排人过来收竹荪的时候再给带回来给我就行。”
“行,那先打个秤。”麦苗应道。
因为竹荪是他们俩一起采的,怎么说里面也有人家一半的份。
“不用不用,这还打什么秤,这本来就是麦苗姑娘带我去认识他们的,就顺手采一些回去尝尝鲜,再说这也不是我一个人采的,要没有麦苗姑娘,我们哪里还能有这些额外的收入。”
顺子娘立马摆摆手说道。
要是今日没有麦苗姑娘带她去,一来她还不知道这些都是能吃的。
二来,就算不是麦苗姑娘带她去认的,这些东西送麦苗姑娘吃了都是应该的。
人家给她跟她公公看病,每次都是忙中抽时间过来的。
而且出诊费都不收,只收一点药钱。
再说,这以后他们石沟村不单单又多了两样进项,也多了两样果腹的吃食不是么?
“不打称也行,那这两只野鸡给你,竹荪你也拿些出来,正好中午炖个汤尝一下。”麦苗说着把刚才打的野鸡拿给顺子娘。
本来打了两只,她也是准备一人一只的。
现在对方竹荪不打秤,那她也不能让人家吃亏不是。
“不不不,这我不能要。”
“婶,我都叫你婶了,你赶紧接着,刚才不是说尝尝鲜吗,我能尝,你也能尝啊。这野鸡没什么肉的,两只都给你,你跟阿爷两人可以好好补补,对身体也有好处。”
见麦苗都说到这份上了,顺子娘缓缓说道:“那,那我要一只就好了,竹荪就不用了,要吃我上山采就行。”
“行,那咱们就一人一只。”麦苗最后挑了一只肥一点的野鸡给了顺子娘。八壹中文網
竹荪、竹笋对方不要麦苗也没在强求,毕竟顺子娘说的也是实话,她就靠着这竹林,要吃上一趟山的事。
最后把竹笋往马车里一放,就赶着马车往石桥县方向回了。
顺子娘见天色还早,这时候去找村长说这个事村长肯定没在家,都上山挖野菜去了。
最后顺子娘也不能在家干等着不是,就干脆自己先去了趟山上,先掰了两筐竹笋回来,又去采了一筐竹荪,顺便还采了两朵没摘帽子的竹荪,一会好准备跟乡亲们说。
眼看中午大家陆陆续续回来了,顺子娘就赶紧带着竹笋以及竹荪去找到石村长。
然后把麦苗跟她说的话都跟石村长说了。
包括这两样是怎么吃的,怎么采摘,什么价格,怎么处理等等都有详细的说了。
顺子娘也是感恩的,当初乡亲们可没少帮他们家,特别是她精神失常的时候。
乡亲们都是好的,现在她第一个知道这两样也能卖银子,肯定要跟乡亲们一起分享。
有钱大家一起赚,大家才能更好的相处下去,不然她一个人独占着,赚了那点银子在这石沟村也没法继续生活下去不是。
石村长听了顺子娘的话之后满意的点点头:“顺子娘这件事你做的很好,不枉乡亲们当初那么帮你跟顺子,这件事我现在就去集合乡亲们说说,这样下午大家就可以去采摘这两样。”
“行,另外麦苗姑娘说了,这两样野菜乡亲们采摘好之后她可以安排人过来收,就不需要乡亲们大老远跑石桥县去。”顺子娘说道。
“好,麦苗姑娘这点考虑的很周到,剩下的交给我就好,你赶紧回家做饭吃,下午带着大家上竹林。”
“好。”
顺子娘应下便回自己家做饭去了。
而石村长则带上小儿子每家每户去知会了一声。
午饭后大家就在顺子家门口等着顺子娘,然后一起上竹林。
路上石村长跟顺子娘又仔细的把麦苗说的那些话跟乡亲们一一又说了一遍。
大家都听的很认真,毕竟这是赚银子的事情,可马虎不得。
到了竹林,男人们挖笋,女人们跟小屁孩子们采竹荪,分工明确。
当然大家都有按照麦苗的要求来。
石沟村的乡亲们都竹林忙着,行走不便的顺子爷爷在家也没闲着,专门负责编织竹筐,这样方便大家放竹荪。
竹荪不比竹笋,竹荪压不得,粗鲁不得,得一筐一筐的摆放好,不然弄坏了就该心疼了。
人家麦苗姑娘收这个新鲜的竹荪收三十文一斤,干的收一百文一斤,这可不是三文五文的野菜。
这可是金贵的竹荪。
因为竹林还从未被开采过,竹荪多,竹笋更多。
一下午,大家都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