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国粹 > 第七十四章心照不宣(5...

第七十四章心照不宣(5...(1 / 1)

“您放心,在您那片,我们特别的加强了戒备,不过,您是不是跟上面说说,给我们哪怕就发二个月的薪水,大家实在是熬不下去了!”李志清顺杆往上爬。

“这个差不多啦,我这次回来可不是空手,想必你们多少能分点。”

王克敏说完,连看都没看李志清一眼,扬长而去。其实,他再不走,这烟瘾可就要犯了,再说了,经过李志清这么一掰扯,他也明白了到底是咋回事。

那几件便宜的东西,看来是有来头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秦大夫拿回去的东西当天晚上就被盗走了,那尊铜像很可能不是观音而是某个帮会的祖师爷呢!

王克敏自己知道自己,说起古玩古董来,他其实连半瓢水都算不上,他稍微精通点的是对古籍古书的鉴赏,看到那些发黄的古书,他还能说上个一二,这也是晚清那会儿文人雅士的一个特点,尤其是江浙文人,对古书的偏爱是有传统的。

自从南宋之后,江浙一带就是文兴之地了,当一群跟着赵构南逃的北方文人到了江南后,还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而雕刻木板印刷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所以,明清两代文人最看重的就是“宋版书”,王克敏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当然也喜欢了。

为什么到了晚清的时候,许多文人学子那么喜爱收藏古籍善本呢?这里就有一个历史的原因。说,这汉人的文化最发达的时代是宋代,尤其是在宋仁宗时期,可以说,整个汉族地区的文化发展的非常快,俗话说的唐宋八大家中六位是出现在宋仁宗朝代,可见那个时候的文化氛围有多浓厚和自由。

可是宋朝灭亡后,元代基本上是遏制汉族文化的,甚至连科举都给取缔了,结果,读书的汉人无事可干,干脆就开始写曲,写戏剧了,这也是元代为什么戏曲大发展的一个原因,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戏曲是被元朝统治者给逼出来的。

到了明代,文风就有了杂音,但总体上还是宽松的,否则也出不了王阳明那样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可是到了清代,自打康熙朝起,就连续的搞文字狱,许多古籍善本都被焚毁,这就使得一些古籍格外的稀少,尤其是宋版书,十分稀有。

王克敏自打到了京城混以后,尤其是跟一群王公大臣在一起的时候,他才发现世间的宝贝很多,尤其是许多传世的玩意,比如,在京城里,一群八旗子弟都喜欢在手上戴上一枚“扳指”,以显示自己是上三旗的,尤其是那些黄带子。

说起这扳指来,许多人都以为这是满人特有的一种装饰,其实不然,这扳指很早就有了,在后世发掘的“妇好墓”里就有发现,而这东西其实是射箭的一个工具,是用来保护手指不被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因功能类似扳机,故又称为“机”。

在最早的汉文里,扳指也叫“韘”这个字就读“射”,而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射箭拉弓弦使用的是大拇指而不是像现代射箭要领里使用的是食指中指无名指这三根手指,最早的“韘”也不是像我们看到电视剧里,端端正正的一个玉环套在大拇指上,而是按照拇指的生理曲线做的,材料有动物骨头、象牙和青铜等。

满人进关后,扳指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使用的材料也变成了玉石,而正是这些材料的变化,使扳指的价格不菲,比如到了慈禧时代,许多京城里的八旗子弟用的材料就是上等的翡翠,还是那种全翠的玉料。后世有些人不懂得这些,淘到一个扳指后还当成戒指戴在中指上,还说古人把戒指做的太厚了,浪费材料。

王克敏正是在京城这段时间迷上了古董,有些他认为好找的瓷器就被他送给了洋人,经他手流出去的好玩意可是不少,可有些东西,比如精美的牙雕玉雕等还是被他小心的收藏着,其间也曾拿出几个去通融王士珍,深得好评。

可是这次自己丢的东西让他摸不到头脑,碰巧又被李志清给胡搅了一阵,让他觉得可能是碰上了啥门派的镇派之宝了,也难怪人家只拿自己的东西,这样看来,自己还是少声张为好,要是惹上了什么难缠的人物,自己就麻烦大了。

民国以后,整个社会上不仅是军阀混战,就是各大帮派也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尤其是在北方许多武术之乡,走出了不少在各个军阀派系里的骨干。

与历史上不同,许多帮派已经民间化世俗化,同时,也加进了新学和火器的使用,比如,从雍正年兴起的漕帮到了晚清就演变成了青帮,现如今的青帮在江浙一带的势力有多大?作为浙江人的王克敏是心知肚明,至少他是惹不起。

还有从排帮演变到后来的哥老会,袍哥等,这些都是一些官面上都惹不起的帮派,而洪门就更不用说了,就连孙文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就王克敏这样的人,哪里敢惹啊?就是现如今在台面上的一些高级将领,他们本身就是各类帮会中的人,而这些帮会组织最看重的就是尊师重道,帮会里的宝物往往都是开山鼻祖的遗物。这些遗物对一般人来说没啥价值,可在帮会里,那就是至高无上的宝贝。

事情到了这一步,各方也就心照不宣了,偏偏京城里的几个黄杆儿还放出话来了,说是“谁要再不长眼,随便蒙人家的东西,当心家里人有长短!”

这就是京城里人说话的阴损了,不像关外或者口外的狠人,开口就是小心狗命之类的直白,而是变着法儿的告诉你,母门也是可以下狠药的,到时候你家里人有个啥情况可别怪我们言之未预也!那长短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三长两短嘛。

三长两短的成语大家都会用,可这成语是咋来的?怕是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有人说,这是指欧冶子当年造的五把剑,曰: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其中鱼肠和胜邪为短剑,这五把剑锋利无比,出鞘就要见血,遇到这三长两短必有性命之忧。其实这是一些文人牵强附会的,毕竟三长两短的从民俗中来的。

最靠谱的说法其实就是指棺材的形制,棺材是由四块长板和两头两块方板组成,严格说是四长两短,那怎么就说成是三长两短呢?这就是说话人的含蓄了,因为,要想让棺材成为一个整体,只有装了死人后才盖盖子啊,盖棺定论嘛!

王克敏没有想到的是,老道凌霄子收藏的那几件东西还真是古董,其中就有一个外表看似香薰的小炉子,那是地道的明朝宣德炉,就是在当下,那也是万金不换的好物事,在京城里当下流行的宣德炉都是在乾隆年间仿制的。

至于那尊男像观音的价值更是深不见底,可惜,王克敏在这些方面是个棒槌。

皇甫淳对店里伙计说的是到乡下去收物件,这个话还得圆回去,当然,他也可以说是被骗了,白去一趟,这对他来说也不是说不过去,可皇甫淳不想砸了自己的牌子,他最后还是到了南口那个市集上溜达了一圈,就他那眼力,淘点大器需要运气,淘点小玩意根本就不算个事,不一会就被他摸回去几个嘉庆朝的瓷碗。

要说,这清代的瓷器以乾隆朝为最,到了嘉庆朝,景德镇官窑也改变了隶属关系,由原来的朝廷直辖改为地方管理,可这个时期的瓷器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瓷碗这类的瓷器,做的很是漂亮,流传在民间的也不少。

嘉庆帝登基时,整个官场的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乾隆在晚年谎于政务,吏治已经糜烂。雍正死的时候给乾隆留下了六千万两白银,到了乾隆死的时候,整个国库已经空了,如果不是拿和珅开刀,嘉庆接手的就是一个入不敷出的财政局面,好在和珅家里丰厚,扳倒和珅嘉庆吃饱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嘉庆在财政上并不困难,可是吏治的问题也成为他非常头疼的事情,于是,他动不动就给一些大臣们赏赐饭碗,那意思就是“你们好好的端着,千万别砸碎了自己的饭碗。”所以,民间有不少嘉庆朝的饭碗,正因为多,所以在当时也不怎么昂贵,可到了现如今,嘉庆磁碗可是很难找到的。

拿着几个瓷碗,又踅摸了几个陶俑,皇甫淳这就算是有了收获了。从南口上车后,直接就回了店里,查了这几天的账后才回到家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亮剑开始的崛起之路 三国:从黄巾军开始称霸 从乞丐到皇帝:我不是朱元璋 极品商人,被退婚后我从摆摊翻身 五代十国那些事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世界级帝国 回到古代当匠神 我穿越了,竟然成了一条狗? 诸天最强天师 楚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