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三那闪着亮光的眼神,皇甫淳沉吟了片刻才继续说道,“不要担心警察,你要防的重点是那些看家护院的,尤其是他院子里养的那几条狼狗。东西拿出来后,不要送到我那里,你坐火车到沙城站下车,我会在那里等你。”
李三点点头,然后眼神里透出戾气,“如果逼不得已可以不可以见血啊?”
皇甫淳想了想后才说道,“最好不要那样,那样对大家没有好处,我们不过是想拿回自己的东西,真要是到了裉节上,为了自保,也没有必要去装仁慈,但是,能放人一条路就不要见血,那不是咱们这行该去干的事情。”
李三顿时明白皇甫淳说的意思了,他拱拱手,“请皇甫先生听好信吧!”
两人说完分手了,皇甫淳也往家里赶,他虽然是会武功,可是自己从来没有与人动过手,想要该如何在暗处策应李三,思来想去,还是从自己地下室里翻出了一把弹弓,那是他在地摊上花五毛钱买回来的玩意。
说起来,那还是京城黄带子们的东西,正经枣树疙瘩做的,看上去至少有好多年的历史了,也是当年那些无所事事的八旗子弟出外游春时必带的东西。
说起这弹弓来,顾名思义,可不是我们后世小孩子玩的那种东西,在历史上,弹弓其实就是小号的弓,只不过这种小号的弓发射的不是弓箭而是弹丸,所以,就叫弹弓。后来,我们的祖先发现,把牛筋或者鹤腿上的筋经过熟化后,再用木槌轻轻的敲打,到了一定程度就具有弹性了,虽然弹性不如后世的橡胶,可也能打出十来丈远,在房前屋后晒场上打麻雀是不成问题的。
等到了门户被洋人砸开后,一些洋货涌了进来,其中就有当时在欧洲普遍使用的橡皮筋,这东西在其它地方怎么用,那些八旗子弟不知道,可他们知道拿来做弹弓的拉筋是很好的。皇甫淳淘到的这把据说还是一个亲王家的子弟专用的。
弹弓翻出来后,皇甫淳发现那上面的拉筋已经老化了,裂了不少口子,于是,他又到外面去找相对应的材料,结果发现,在这四九城里还真是不好找。
皇甫淳猛然想到师父在医院最后的时光,胳膊上就被医生用一根橡胶管子输液,他记得那根管子的弹性非常好,不如去洋医院里去弄一根回来试试。
说起这输液来,这里啰嗦两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这输液的活计可不是护士干的,而是医生去干的,在詹眷诚那个年代,只有重病患者,最后不行了,才会由一声用输液管将一些葡萄糖、生理盐水和血液输给患者。至于其它的药物,那是没有的,就是输血,也是在1900年前后才发现了血型搭配的问题。
詹眷诚当时已经疼得水米不进了,洋大夫当时给他输入的就是葡萄糖和生理盐水,用来维持体内的一定能量和平衡,否则,以詹眷诚那样的高烧不退,没有输液怕是早就玩完了,最后还是靠老山参吊了半天的命。
第二天,皇甫淳自己叫了辆洋车去马家老五所在的协和医学院,他知道,老五所在的这个学院肯定有,到了那里跟门房打了个招呼,然后就进去自己找了。
那个年月,可不像现在,门卫要查你的证件,登记,打电话,那年月任嘛没有啊,说清楚了,自己个进去找吧。那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不介,那些门房可都是看人下菜的,你要是一身土老帽的装扮,那肯定是进不去,可你要是一身好行头,还坐洋车来的,搭上几句话就成了。
可是人家不过是看门的,说是帮你去叫……除非这是官方的衙门,像协和这样的学院,压根没可能,那得准备多少看门的?都去找人了,谁看门啊?
进入学院,皇甫淳找几个人打听了一下,最后在国文教室找到了马季明。
两人来到了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皇甫淳说出了自己的来意,“请季明帮帮忙,看看需要多少钱才能从你们这里匀一根,我想拿回去做点别的事情。”
“那东西能干什么用啊?除了滴水外,怕是做不了啥东西。”马季明说道。
“我就是用那东西滴水,家里有一盘茶花,不好养啊,想用滴水的法子试试看。如果养好了,那可是好几个朋友打算比照着画点东西呢!”皇甫淳嘴里随口胡诌着,“到时候养好了,请季明兄弟一起去观赏,现在可是在裉节上呢。”
“没想到通达你还有如此雅兴,好说,好说,我去找那边的总管问问。不过我听说那东西可不便宜啊,我建议你别要新的了,给你根旧的就成。”马季明说。
说着话,两人就去附属医院那边,经过马季明的一番运作,皇甫淳花了二毛钱买了一根旧的,拿过来一看,皇甫淳觉得可能比新的还好,弹性十足。
当时的输液管都是天然橡胶的,这天然橡胶要是长期放置不用,那也是会很快老化的,为了防止老化,新的胶管都是用滑石粉包着的,而使用过的输液管也不是一次性的,都是要经过水煮消毒后继续使用的。经过水煮后的输液管会变得更加柔软和弹性大,也就是我们说的熟化和固化,这也是天然橡胶的一个特点。
有了这根长约五尺的管子,皇甫淳乐呵呵的回家了,把原来的牛筋换下来,帮上经过剪短的橡胶管,然后到后院试了试,发现效果不错。
弹弓有了,子弹却是没有,为这,皇甫淳又动开了脑筋,眼珠子一转,就去了天桥外面的地摊上转悠了,很快就发现了不少卖琉璃球的,皇甫淳一看就乐了。
说起这打玻璃球来,在咱们这可是有年头了,在满清的时候,不光是小孩子喜欢打,就连那些八旗子弟也喜欢,在京城里管这个叫“弹球儿”,而在南方长江一带叫“打珠子”,只不过,后世孩子们玩的都是玻璃球,而在早时年间玩的是琉璃球,其实,皇甫淳逛地摊的时候国内已经有玻璃球了,主要是在南方地区。
说起玻璃来,早在康熙年间就有了,不过是属于宫里造办处的作坊生产,主要还是制作各种彩色玻璃,做出各种精美的摆件,与平板玻璃没有关系,当时叫琉璃,京城里的琉璃厂就是因此得名。而烧制出来的废料,就会被工匠们做成琉璃球,给那些王宫贵胄家的孩子们玩耍,这在一些野史里的记载颇多。
而现代玻璃生产的工厂则是1903年在江苏的宿迁的骆马湖附近建立,不过这个玻璃厂是以工艺品为主,与工业建筑玻璃无关,主要是生产各种器皿之类的,当时,在上海弄堂里孩子们玩的玻璃球就是这里生产的。而工业玻璃厂是二十年代中期才有,至于浮法玻璃生产,大规模的建筑玻璃生产,那都是解放后的事情。
说起来,清廷倒台后,琉璃厂的那些匠人就没了事由,他们也只能自己用手艺到市场上去找饭辙,做几颗琉璃球很简单,找个模子一转就成,皇甫淳找到比较齐整的,一口气买了十来颗,这又花了他一毛钱,不过他觉得够用了。
回到店里,他想试试这弹弓的威力,瞅见后院的水沟边上有几只耗子,于是拿出弹弓,装上一颗琉璃球,凭着感觉打了出去,还别说,差不多有五丈的距离,一个琉璃球就把那几只耗子全打翻了,当场有二只蹬腿了,剩下的全跑了。
皇甫淳顿时觉得这东西挺好使的,于是,又在后院练了一阵子,感觉自己在十丈之内是可以指哪打哪的,这样心里也算是有数了。
说,这皇甫淳本身是有内力的,玩这种弹弓纯属雕虫小技,有内功的人,在眼力,臂力和各方面协调能力上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正所谓一法通法法通。
也就在与李三合计好的第三天,李志清从局里打电话过来,告诉皇甫淳,王克敏将于第二天早上乘坐火车南下,车厢都定好了,局里还按照军部的命令,加强了火车站的治安巡逻,而王克敏的个人安全则是由直系老大曹锟的警卫营派了一个班跟随,这还没算上王克敏自己雇佣的一些江湖人做保镖。
得了信的皇甫淳,亲自拿起笔,写了一个牌子,“曲园居士之七侠五义明日到货”,然后就挂在店外的招贴栏上,至此,准备工作已经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