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皖系,本来在北洋军中并不显,可是自打袁世凯死了后,段祺瑞明面上谦虚的不当总统,可却是要在实际上控制政权,这就使得一群小团体围绕着段祺瑞搞出了诸多的名堂,从那个时候起,四九城里的政治开始糜烂。
在这里,有两个人不得不说说,第一个就是出钱给一群文人搞了中和俱乐部的徐树铮,说中和俱乐部知道的人不多,因为是在安福胡同设立的会所,故坊间都称之为安福俱乐部,其成员也被叫安福党人。成立当初,是把一些社会上的小团体捏合到了一起,每个礼拜开一次会,在会上主要是交流政见和联络情谊为主。
中和俱乐部成立之初,还算中规中矩,可当徐树铮和王揖唐进入后,俱乐部的性质就变了,成为由皖系军阀控制的支持段祺瑞对内搞独裁,对外向德参战的御用工具。为了进一步控制政权,架空和控制总统,俱乐部在1918年3月正式设立了干事部、评议会、政务研究会等机构,进而在当年的8月,就操控了选举,使民国第二届国会完全被安福俱乐部控制,因此,那一届国会也叫安福国会。
控制的国会立即把冯国璋赶下台,变通的让没有实力的徐世昌当上了总统。
可以说,徐树铮从一开始进入政界就是以阴谋为本,肆意操控政局,有人说他有收回外蒙的功绩,可仔细看看那段历史,徐树铮的所谓收回外蒙也是靠搞阴谋诡计和瞒哄欺诈去做的,这与当年左宗棠铁血收回新疆是完全不同的。
正因为徐树铮采用的是威迫欺瞒和哄骗等政治手段,换取了当时外蒙的当权者巴德玛多尔济一纸空文,加上北洋军阀内部的纷争,使得外蒙在一年后得到苏俄的支持,从而直接宣布了脱离。回过头来看历史,如果没有徐树铮那样急功近利的逼迫,也许外蒙的政治格局不会轻易改变,最后是个什么结局还很难说。
正是这个徐树铮,表面上看是为了皖系的利益什么都敢干,为了镇压主和派,不惜擅自杀掉了陆建章,为了扩充皖系装备,连给奉军的军饷都敢克扣。而最后的结局却让皖系变得无信无德,其中主要的就是这个徐树铮干的腌臜事太多太多。
比如,一战结束后,段祺瑞坚决要武力解决下面的问题,也骗得了本来是主和的曹锟变成了主战派,徐树铮口中应承让曹锟当副总统,南下平叛也是直系的队伍,当吴子玉率军拿下了湖南后,胜利果子却是让投靠皖系的张敬尧拿去,如果说张敬尧是个能臣干吏,这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张敬尧压根就是一个兵痞,是祸国殃民的混账,一年余,祸害三湘罪恶滔天,这当然让直系无法继续忍受了。
到了吴子玉发出通电,痛陈皖系荒诞不经的时候,段祺瑞还没看清形式呢。
第二个人物就是王揖唐。说起王揖唐来,还与皇甫淳有些渊源的,他们是同科参加最后一次会试的举人,同样是安徽人,与皇甫淳不一样的是,皇甫淳落榜了,而王揖唐却是高中二甲第五名,后被徐世昌赏识,派往日本学习军事。
王揖唐是个投机者,最早的安福俱乐部就是他具体打理,在安福国会里,还担任众议长,在操控总统选举等等事情上,都是他的手笔,而这个王揖唐最后投降了日本人,成为华北伪政权的骨干分子……王揖唐也是合肥人,深得段信任。
要说,直系当时还是给段祺瑞留了面子的,一开始的矛头并不是针对段祺瑞而是徐树铮,4月8日,曹锟在保定以悼念直军阵亡将士为名,召集8省代表开会,大家商议停止对南作战,要求段祺瑞解散徐树铮所把持的安福俱乐部。5月初,吴子玉北撤到直隶,直皖双方关系已经很紧张了,而吴子玉没有与皇甫淳见面前提出的就是让段祺瑞“罢斥徐树铮”,可见当时的徐树铮已经天嫌人厌了。
如果这个时候段祺瑞像民国四年那样,找找类似皇甫淳这样的民间人士聊聊,也许一场战火也就消弭了,偏偏此时段祺瑞的权利达到了顶峰,完全不接受下面将领的意见。到了7月3日,张作霖、曹锟、李纯等通电公布徐树铮“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政柄”“破坏统一”“以下弑上”“以奴欺主”六大罪状,这个时候还是给段祺瑞留着脸面,可是段祺瑞此时已经昏头了。
第二天,也就是7月4日,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借张、曹、李等将领通电的由头,免除徐树铮西北筹边使职务,给了个“远威将军”的虚衔,其指挥的边防军划入陆军部。此举实际上是响应和安抚下面不满将军,意在缓和紧张的对峙情绪。
可是段祺瑞和徐树铮不仅对此不领情,反而对此怒不可遏,在京城里加紧对直系备战。7月9日,段祺瑞亲自组建定国军,自任总司令,徐树铮任副司令兼总参谋长。7月14日,段祺瑞发布了对直系的总攻击令,至此,直皖两派开打。
从一开始,直系还是在做避免对战的努力,开出的条件也不是很高,可以说,没有动皖系的根本,可这个时候的徐树铮是不可能束手就范的,他极力的挑动段祺瑞“解决卧榻之患”,信誓旦旦的保证可以马到成功。
严格说,在军事上,段祺瑞是没有多少才能的,他的进攻命令好下,可是手下能打的将军却是不多,那个徐树铮耍嘴皮子行,动心眼行,可要说他打仗……那就要两说了,毕竟这徐树铮是没有打过仗的,而吴子玉这些年四处平叛,仗可是没少打,加上原来一直以武人自居,不参合政事的,这是被逼的不得不打。
在另一个方面,皖系之所以在袁世凯死后逐步做大,成为单独一系,与其身后站着日本人不无关系,皖系的做大逼得其它将军不得不报团取暖,也开始组成这个系那个系,否则就没法活下去了,要么投靠,要么被段祺瑞拿掉。
日本人也是趁欧洲那边大战的时机,放手在民国拉一帮打一帮,目的就是让民国无法统一起来,在华拥有诸多利益的英法列强,由于一战无法腾出手来在东边与日本人抗衡,只能先隐忍,等到一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也就卷土重来了。也就是说,此时的直系身后其实也站着有一众外国势力,也得到外国人支持。
7月初,英美代言人直接表态,支持直系的诸多政治诉求,这也是张、曹、李等人联名通电的底气和起因,没有这个支持,直系可能还要与皖系周旋时日。
7月4日,徐世昌下令免除徐树铮的军职,可到了7月8日,段祺瑞和徐树铮就反过来逼迫徐世昌宣布了惩办曹锟、吴佩孚等人的命令,徐世昌这个总统当的可谓是窝囊至极,本来好心想帮帮段祺瑞,没想到最后反而是火上浇油了。
段祺瑞成立了定国军,自任司令,那个被撤职的徐树铮成了副司令兼参谋长。曹锟这边也不示弱,在天津成立了“讨逆军”,这次吴子玉担任了讨逆军总司令,而原来超过他的冯焕章担任了第三路军司令,俩人这次两人还真是走到了一起。
这冯焕章祖籍是安徽,那个被杀的陆建章也是安徽人,按理说,他们原来也是皖系的,可是,在袁世凯死了之后,陆建章是反对段祺瑞的穷兵黩武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陆建章还算是个“和平人士”。正是因为陆建章资格老,在皖系里的威望也不低,如果不除掉他,徐树铮认为很难帮助段祺瑞完成大业,于是,不经任何人批准,也不通知任何人,直接给上面来了个“先斩后奏”。
杀掉陆建章是皖系集团最大的一个败笔,这下彻底的把一个干将给逼到了对方那里,同时,也让本来围绕在皖系周边的诸多非安徽籍将军心存芥蒂,对皖系实行了虚与委蛇的策略,实际上也是为皖系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7月中旬,张作霖从自己辖下的27师28师各抽了一个旅,以保护京奉铁路安全为由直接开进到了天津附近,而直皖双方已经在京城东西两面的京津铁路、京汉铁路线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摆开架势准备开打了。
皇甫淳这些日子都是在铁路衙门里混日子,无意间他发现邝孙谋获得消息的渠道居然是来自那个王克敏,这下子让皇甫淳感觉有些麻烦了。他找到了李志清打听,才知道,这王克敏不是皖系的人,最近王克敏投靠了直系。